如今,在阿尔山市西口村森林草原南山之上,多了一个引人注目的文化地标——《森林之子》。这件由清华美院副院长、雕塑系主任董书兵教授创作的雕塑,以红砂岩材料雕刻出一个高达7米的婴儿形象。“婴儿”不仅寓意着生命的原点和文化的起源,更代表着艺术家对生命与自然的深度思考。
坐落在山巅之间的“森林之子”
董书兵教授一直以来主张以雕塑造型表达美学、哲学及社会学等观念。他的作品中,婴儿形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这次《森林之子》的创作,是他在《大地之子》之后的又一力作,引发了广大网友的热烈关注和期待。
立身于大地之间
“森林之子”盘腿而坐,一手撑地,一手轻摸脚踝,泰然自若,又带有一丝神秘。这个“婴儿”似乎已经超越了人的属性,更多地具有了自然的灵性,艺术家通过它来表达对生命与自然的体悟和思考。
肥嘟嘟的“小”手
胖胖的脚丫
在艺术创作上,董书兵教授采用3D雕刻拼接技术,以红砂岩为主要材质,分块进行加工,然后进行整体拼接,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雕塑作品。粗粝的红砂岩和稚嫩的婴儿形成对比,但红砂岩的粗犷厚重又凸显了《森林之子》的深邃、广袤和神秘之感,使艺术融于天地之间,成为自然的一部分,唤起人们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剪影
《森林之子》不仅是阿尔山乡村艺术季的重要文化地标,也是一件公共雕塑和大地艺术。它立身于天地之间,仿佛在诉说着生命的奇迹和自然的伟大。这个坐立的娃娃,将会笑迎八方游客,为阿尔山的文化旅游注入新的活力。
成为森林之中一道风景
让我们共同期待《森林之子》雕塑将给广大游客带来非同寻常的惊喜和感动,让我们共同感受这份人、生命和自然的赞歌,去探索自然与生命的宏大主题,去领略董书兵教授的雕塑艺术魅力。
声明:转载《兴安日报》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