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克什克腾旗托河林场始建于1959年。是一个以生态保护建设,公益林管护,苗木生产为主的公益一类准科级事业单位。林场的主要任务是扩大森林资源。提高森林质量,充分发挥国有林地生产潜力。提高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林锋村和联合村。以山地为主,平地较少,土层厚度较薄。勾股纵横,西与浑善达克沙地相连。地貌结构大,北高南低,北部平均海拔1800m。南部平均海拔1400m。林场总经营面积46万亩,重点公益林38万亩。其中乔木林10万亩,疏林地0.56万亩。灌木林地面积25.4万亩,未成林地0.09万亩。其它土地10万亩。依照机构改革三定方案,林场核定编制26个。现有在职职工19人,外聘护林员37人。林场内设结构机构六个,办公室,财务室,综合业务室,森林资源保护办公室,防火办公室,平顶山森林公园保护区管理办公室。林场下辖六个营林区,两个苗圃。分别为爱林营林区,团结营林区,先锋营林区,联合营林区、柳林营林区民族营林区、民族苗圃、场部苗圃。


位于深山里的第一个场部,一排坐北朝南一溜房,一排坐西朝东一溜房。土木结构,上面罩瓦。这里也叫曹家营子。场部旁边有一口大井,是当年苗圃的取水井。这囗大井就是当年林场工人自己挖出来的。苗圃的地是工人们一点点抠出来的,他们捡走碎石,搂平土地,打好畦背,开始建起了林场的第一个苗圃,培育出了第一批松树苗,在伐过的林木区栽种了一坡又一坡的人工林,至今己蔚然成林。而今这片场房连同二栋家属房己经陈旧不堪,有的己经拆除,有的还在风中矗立着,场部的房子是一处营林点,几名工人在这日夜守护着山里的森林资源。看见这老旧的场部,似乎看到当年托河林场创业者的艰辛,似乎听到大山深处传来的伐木工人的号子声,"顺山倒啊″,还有那呯呯邦邦的斧锯声音。山下堆集起的一垛垛的集材,大大小小的木头。被牛车、马车、汽车、拖拉机拉走,支援社会主义建设,解决工厂、矿山、城镇建房需求。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座落在托河林场境内的平顶山,有着泰山之雄、华山之险、黄山之秀。属第四纪冰川遗迹,平均海拔高度1370米,千峰拨地嶙峋,万刃刀削重峰。冰斗形成大量的刃脊和角峰,远远望去冰斗错落有致,层层分明;角峰突兀,嶙次栉比;刃脊绵延起伏势如长城。
西拉木伦河水蜿蜒曲折,在漫漫的沙山石滩,它披荆斩棘一路高歌。滋润着两岸,造福一方。托河林场,青山绿水,一路霞光。它虽很不显眼,离城稍远,但随着它搬迁入驻柳林,临近高速公路,205公路。背托平顶山,依偎西拉木伦河,己成为即大青山后的又一旅游风光打卡地。
"北有大青山,南有平顶山。北有冰臼群,南有冰斗群。″奇峻的山峰,刀削般的山脊,群峰围绕,山势奇峭,令人惊叹。 人们传说平顶山四道景“平顶山、锥子山,窟窿山、大脚印。”为此,平顶山还有许多故事与传说!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当你直抵平顶山下时,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它的雄伟壮丽,奇俊险陡,角峰立直,诸如刀光剑影一般的感觉。平缓一面,目光所及之处,绿色之中忽地拔起一处处山峰,显得那么打衬,那么恰如其分。让心灵有一种得到释放的通透。路人指点着平顶山,窟窿山,锥子山,上马石,仿佛你已置身其中了。
在石匠沟四百二十五亩新栽的樟子松林地,小苗长势很好,钻出的头,绿油油的闪着光。这天孙超书记,办公室夏主任,张付场长等一行人,专门来到离场部几十里地的石匠沟看守营地,送来米面油,慰问留守人员,留守看护人员住进了场部为他们搭建的带有玻璃窗的半地下营地,里面生活用具齐全。一铺小炕睡个三两人毫无问题。在新房的东侧是当时临时搭建的看护草棚,当时因为急需,为防止新栽的树苗不被牲口啃咬,就搭建了一个临时棚子。条件很艰苦,晚上山风大,盖着的棉被都被打透,工人们只好穿着衣服睡。有时晚上野猪也哼哼过来凑热闹,工人们手掐板斧,防止被野猪攻击。场子抓紧时间施工,花了一万多块钱为工人们盖了这个半地下的高级地窨子。使守护人员改善了居住条件,安心工作。 站在老远看见在松林里冒出的一块房顶,就好像密林之中的一处哨所。它是林区的又一处苗区保障之地。旁边一片片长的高高大大的松树,早晨照射进的阳光透过树干,斜刺着穿过,照耀着树下的绿草,让人有一种相互依存的感觉。看着憨厚朴实的工人,看着他们尽职尽责的看守着这大片的幼林,心里忽然涌出一种激动。 孙场长一个坑一个坑的检查着幼苗生长情况,是那么的专注,这个林业大学的毕业生似乎找到了他的用武之地,正在把一种热爱倾注在这片绿色林海中。







在托河林场望火楼上,一个仅十几平米的空间,林场防火嘹望哨的工人,忍受着狂风严寒,孤独寂寞,每半个月轮换一次。长年生活在与世隔绝的高山之上,为森林防火承担起置高无上的重任,向他们致敬!




林区护林防火二大重任,林场非常重视,关键结点,干部职工齐上阵,严防死守,控点巡面。



托河林场有二个苗圃。承担着林场植树造林任务,老场部一处,民族一处,为场区人工林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青山不老树为本,绿水长流林是源。在林业发展建设中,在打造绿水青山的过程中,克旗托河林场涌现出一代又一代林业人,艰苦创业,愤发图强,为后代儿孙攒下了一座又一座“金山银山”。一枝一叶的背后,是汗水辛劳,它就是永远铭刻在绿色丰碑上的林业人。

托河林场在做好护林防火,植树造林工作的同时,重视场区的文化建设,与有关协会组织建立友好关系,扩大宣传,增加了解。同时在建设科技兴场,文化兴场,生态兴场,人文兴场方面积极探索。在帮助当地农民致富,科技扶贫方面可圈可点。


托河林场的场部大楼在晚霞中显得分外清秀,迷离,打衬,四周被绿色包围着,一出门就能进入绿色的怀抱里,让你随时想到它的使命,想到青山绿水,想到林业的未来发展。
一副托河林场森林复合经营示范基地规划图上看到那圈出的一个个项目;“樟子松嫁接红松区。射干种植区,红松穗儿采集圃,野生防风种植区,采摘园儿。野生草药试验区。”
还有准备自然资源宣传的应用“vr+无人机”技术打造4期《“元宇宙VR全景图像”平顶山秋色》。让你不必登山就能领略山顶的风光。
建立赤峰市首个数字图像生物电子标本数字库,这一跨学科的创新,对促进林业生物信息共享,具有重要意义。


前程铺就锦绣路,再见己是辉煌时。愿托河林场不负众望,走出一条绿色发展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