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余饭后,穿越时空,戏说三顾茅庐
作者 周运山
三顾茅庐的故事,相信大家都知道吧,这里我就不一一细表。今天,我想问问大家,刘备为何三顾茅庐?折腾来折腾去,孔明究竟有何目的?
你不要告诉我,刘备求贤若渴,也不要告诉我孔明在试探刘备,我不赞成这种观点,因为这种观点太表象、太俗了。
那么,到底什么原因呢?莫急,请允许我慢慢讲给你听。
第一次启程,刘备思虑再三,与孔明送不送礼呢?第一次就冒然行贿,不合适吧,万一被孔明退回,赔了夫人又折兵,弄巧成拙会留给后人天大的笑柄。
刘备思虑良久,决定先静静观察,初次不带任何礼物,先试探试探孔明的水到底有多深。所以,初次拜访也就空手而归,咋一看好像很落魄,实则这正是刘备的高明之处。
孔明呢,那可是世外高人啊,他明白素未相识,是万万不能收礼的,他也担心万一东窗事发,刘备来个恶人先告状,反咬一口,到那时自己咋办?
两个人都有自己的小九九,也可以说不谋而合吧。
正是不谋而合的小九九,刘备与孔明都留给了对方初步的印象,也都有了属于自己基本的判断。
所以刘备决定第二次拜访,行一点点小贿,以此来感动孔明,达到自己的目的。
于是,刘备就带了少许礼物,诸如家乡特产什么的寸表心意,这也符合人之常情,总之,一句话构不成行贿。孔明看破不说破,照单收之,两个人一拍即合。
两次自然过渡,为第三次打下坚实的基础,夯实了根基。
第三次拜访,金山银山刘备送足了一切,什么古玩、什么字画、价值连城,应有尽有。
不得不说孔明真是高人一筹,他假装不知,令其家属暗暗收下,孔明盘算着,即便某一天被人举报,东窗事发,受贿的是家属,自己根本不知道,法律能奈我何?
看到这里,大家明白了吧,这才是三顾茅庐的本质:两只老狐狸耍尽心机的结局。
接下来孔明出山,一展才华,帮刘备打了不少经典胜仗,后人称之为杰出的伟大的军事家。
但大家想过没有,如此才华横溢的孔明,为何没有一统江山?为何走向失败灭亡的结局?
这正是我重新解读三顾茅庐的核心。
其实,孔明一出山就已经踏上了失败的道路,为何这么说呢?大家想想看,纵观历史有哪一个试图分裂国家,试图搞独立的不会失败?刘备与孔明两个腐败分子,脚踏弹丸之地,自封为王,鼓吹反攻汉室,尽管有跳梁小丑东吴帮忙,但蚍蜉撼树谈何易?
所以,我们的结论:分裂祖国必然失败,试图独立背叛祖国必然灭亡,这是民心所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