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东陵游记(3)
三、孝陵最为壮观美丽的神路
所谓“神路”(也叫“神道”),顾名思义就是墓地供死者灵魂和神仙行走的道路。古人比较迷信,认为人死后还有灵魂,所以在陵墓前都要开辟一条大道,以方便死者的灵魂行走。神路两侧还会设置一些石人石兽(石像生),是为了装饰神路,象征着帝王生前的仪卫。孝陵的神路,也是主神路,如同大树的主干,而去往其他各陵的辅神路,犹如分支。
当游人走进清东陵,首先看到的就是一条笔直平坦的大路,直通陵区第一墓,也是最先建造的一座皇陵——顺治皇帝的孝陵,这条路就是“神路”。孝陵神路,是清代陵寝中最长、最壮观、最富艺术感染力的一条神路。
孝陵神路,南起金星山下的石牌坊,北到昌瑞山下的宝城、室顶,沿朝山、案山、靠山的三山连线,将孝陵的数十座形制各异、多彩多姿的建筑相贯串,形成一条气势宏伟、序列层次丰富、极为壮观的陵区建筑中轴线。它虽然因势随形,多有曲折,但曲不离直,明确显现了南北山向的一贯,配合了山川形势,强化了主宾朝揖的天然秩序,产生了极富感染力的空间艺术效果。孝陵神路是清陵中最长的神路,也是最壮观、最富艺术性的神路。
位于陵区最前方的建筑,是一座石牌坊。这座石牌坊,五间六拄十一层。如果走到跟前观赏,我们可以看到它的石雕图案非常精美,整座石牌坊挺拔高耸,华美壮观,堪为不可多得的艺术杰作,虽历经300多年依然岿然矗立。石牌坊采用木结构的形式,完全用石料构筑而成,面阔31.35米、高12.48米。如此精美巨大的石牌坊,在国内已不多见。
走过石牌坊,看到的第二座建筑是大红门。它不仅是孝陵的门户,也是整个清东陵的总门户,建筑形式为单檐庑殿顶。清朝统治时期,在大红门两侧还有环绕近40华里宽厚高大的风水墙,把整个陵区圈占起来。不过随着清朝灭亡,守陵人也没有了,现在风水墙绝大部分已经不复存在,仅存半华里左右。
走过大红门后,我们看到的是孝陵神路,它全长6公里,将孝陵几十座形制各异,大小不一的建筑串联起来,形成一条气势宏伟、层次丰富、极为壮观的陵区中轴线。孝陵神路是清代陵寝中最长、最壮观、最富艺术感染力的神路。
再往前走,就是具服殿、神功圣德碑亭、石像生、龙凤门、一孔桥等各个建筑。具服殿就是供王公贵族谒陵时,休息、更衣、沐浴之用的场所。
走过具服殿,再往前走,有一座神秘的官式建筑,在岁月的霞光交替中,屹然耸立,流溢着华丽的色彩。远远望去,金黄、朱红、雪白相得益彰。像龙宫凤阙辉映于苍穹之下,琼楼玉宇置身于山河襟抱的满目葱翠之中,气势恢宏壮丽而又绵远深长。这座独立于空旷堂局之中的神秘建筑,就是清代关内皇陵中唯一立单碑的功德碑亭,也是清朝关内首个功德碑亭——清孝陵的神功圣德碑亭。关于孝陵的神功圣德碑和石像生,后面还有文章专门介绍,这一篇就不详细说了。总之,孝陵神路的确是一条非常美丽壮观的神路,非常值得仔细观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