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前人文藻,动辄悲秋,殊不知秋天亦是一个令人陶醉的季节。试以伟人“不似春光,胜似春光”词意,衍绎秋之姿、秋之色、秋之韵、秋之情。请您欣赏这一番大地秋声起。

秋夜停电即兴
李建云
蛰语空吟寂寂秋,无灯独坐晚风稠。
多情最是天边月。撩在春心一段柔。
不周庵:开篇即入秋感,结尾化入“春心”,虽未言明“秋日胜春朝”,实亦与此稍同。风格疏淡而不腻。
老 曾:停电而无灯,无灯而独坐,独坐而虫语尤显清晰。多情者,非月也,盖因月而生情也。转得巧妙,结得自然。微妙心理,跃然于字里行间。
长安居士:紧扣主题,转得自然,合得高妙。
秋兴
刘春晖
纤云烟水共秋光,南雁空中书字行。
万物霜天随处好,金橙小摘手盈香。
不周庵:以壮景化入细处,结尾留有秋之余韵,转折适中。

秋 感
何良厚
不向阶前叹落英,秋多肃杀亦多晴。
菊佳好赏陶潜韵,枫晚宜追杜牧行。
无意风辞伤汉武,有心天论悟荀卿。
欣然最是山间竹,犹耸烟梢带露青。
不周庵:多晴双关。中间四典,暗托吟秋,以景作结,浓淡皆宜。
长安居士:颔联、颈联句式多变,用典贴切自然,晴与青二字正是春光乍现。
入秋有作
跑堂
一泉幽咽在山生,万里奔流浪影横。
到处云高循有道,从前径曲转无声。
登楼大黑期新月,老我微躯感不平。
岂只东坡犹未忘,小庭枝叶自经营。
不周庵:颈联佳,对仗自然,语句通关,一意到底而不折,尾联发叹,集唐风宋韵,浑然一体。
长安居士:古意森森。志趣高雅。

凉秋听蝉
杨一之
伏尽骄阳势稍收,林间知了竞凉秋。
登梢招侣歌含爱,饮露调喉韵带羞。
商隐吟蝉情切切,世南咏物曲悠悠。
居高果是声传远,夜半依稀入卧楼。
不周庵:语言平淡,但未有“境意”在其中,对仗只有出句、对句,用典未在关切处,结尾平平作结,颈出用典生硬些许。整首如同记日记般,无自我感照在,亦未有许多诗意其中。
初秋喜雨
陈秋红
忽降甘霖叩北窗,开轩立觉扑清芳。
紫薇一夜轻绡坠,木槿凌晨露眼张。
久淡兰笺辞砚案,顿提精气写松冈。
听蝉应惜秋光好,莫负流年半日凉。
不周庵:颔联写景佳,颈联对仗稍佳。

景德镇寄青花压手杯来赋
蔡聪
秋兴飘摇类转蓬,清轩紫夜对卢仝。
缠花初卷六言咒,执手曾挥百丈虹。
池上忆来怜荏苒,灯前欲近却朦胧。
临风舞袖都成梦,卿在云间第几重。
不周庵:佳作,至佳于尾言。但除秋兴二字外,无吟秋在。
沩山秋兴
李谟高
骄阳威敛伏将阑,客地风光最耐看。
万里秋空悬皓月,三更夜雨带轻寒。
清池荷隐游鱼戏,古寺林拥宿鸟欢。
恰是神怡吟兴好,来兮归去调休弹。
不周庵:颔颈同写景,易落入通俗。颔联有皓月、夜雨,时之不判,意象相冲。
七 夕
老山
莫道人间不自由,当年七夕笑牵牛。
金盘乞巧今何日,银汉流光半已秋。
万古巫峰云去远,几时玉露夜来留。
谁曾为我传宵柝,漫说星桥亦是浮。
不周庵:晚唐诗风之流变,多有义山语。然有“我”在其中,化语为“我”,亦佳。
癸卯赏秋感怀
徐德纯
群峰叠翠晓风轻,稻浪翻腾作远迎。
忽觉炎威降卡努,惭听蝉韵赋秋声。
林中赏果香先得,雨后拈花雅更惊。
莫向樽前罗杂事,我为盛世享繁荣。
注:卡努,8月上旬台风名。
不周庵:尾句升华,些许突兀。
老 曾:林中有果,雨后有花。秋之气息,秋之雅兴趣,可以知之也。

感 秋
刘勇之
惆怅三秋日正斜,光阴一寸不能赊。
青春虽逝心仍壮,诗笔犹雄鬓已华。
岁序无情由造化,人生何惧对昏鸦。
轻敲花甲回车键,另起新行写晚霞。
不周庵:有“宁移白首之心”之感,秋与花甲相辅相成,意境忽然开阔。
老 曾:岁序之秋,人生之秋,巧妙结合。无悲秋之声,怀伏枥之志。结尾一联,清新鲜活,足以流传。
长安居士:作者是一名高三老师,工作繁忙,投稿后,不满意,再酌,,这样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乡野秋色
罗卿能
浮云绕树端,蝉噪水清澜。
落木萧萧下,流霞蔚蔚漫。
黄酣秋色景,红透夕阳峦。
竹叶杯深醉,芙蓉着意看。
不周庵:整篇写景,若律诗,通篇景,易观赏疲劳,空有余韵,而无滋味。

秋 炎
杨北辰
梦余嗟日迥,野马素商渐。
汗雨披衫湿,蚊雷聒耳嫌。
愁于吹雁起,兴以望凉添。
不酒酾香茗,依然醉老髯。
不周庵:写“秋老虎”,未着“炎”字,然引人入境,有同感焉。
行香子•初秋
曾敢想
翠盖新残,白露初凉,小山村闲适安详。暗惊云淡,又透花香。渐枫将红,橘将绿,稻将黄。
沿溪漫步,行云远逝,问春天今在何方?篱边晚菊,鬓角微霜。看鹤之鸣,雁之旅,鹭之翔。
不周庵:罗列秋景,语句清新。
长安居士:春已远,秋正浓。妙!
山花子 栗子熟了
张孝凯
人笑向阳坡上头,栗园晴日闹丰收。最喜枝桠沉甸甸,是金秋。
大果子从梢顶采,香甜味向棘中求。背篓提篮堆又满,乐悠悠。
不周庵:五六句断句非常语,不周庵以为不可。语句通俗,不似小令之清新淡雅,似南宋案头化之流变。
老 曾:抓住秋天一场景,写出秋天之一乐。抓住细节而避免面面俱到,此作者之高妙所在。过片二句,紧扣主题,有雄心,含哲理,令人拍案,令人回味。清新的语言,独特的手法,反应了孝凯先生的诗词特点。
长安居士:语言朴素无华,秋酽思酣!好!

苏幕遮•感秋
半水仙生
叶羞红,花放浪,结籽怀胎,一派丰收象。水净波明天爽朗,一鹤凌空,游戏云边上。
老蝉鸣,穷鸟唱,阵阵狂歌,恁怕无人赏。片片霜风来混帐,念我孤单,惹得春心漾。
不周庵:尾句不解。
长安居士:最后一句化为本期题旨。
满庭芳 秋思浓(依晏几道体)
谭保德
秋染群山,荷残瘦水。南飞雁去难留。风飚落叶,商意引离愁。藕断丝连怎剪,诉心事,登上西楼。月光下,相依赏菊,情动面含羞。
幽幽添寂静。樱桃咬指,几许温柔。昨夜语,分明还在心头。可叹青春已逝,飘若去,远处云浮。荒鸡唱,南柯梦断,独自泪双流。
不周庵:不知何为“晏几道体”之说。从风格看,唯末尾三句,颇有晏风之韵,余则平淡。谨论。
老 曾:秋天是美好的,也是令人遐想的。当年情事,娓娓道来。全词如月光之清新,如山溪之流畅。诗言志,词抒情,由此可知也。
鹊桥仙 癸卯七夕随吟
谭金虎
风迟月隐,云栖幽邃,银汉冥冥无处。女牛七夕盼星桥,千古憾、何劳笺诉。
纵观今世,但仙凡约,自有天槎摆渡。当怜俗界有情痴,征鸿启、断肠衡浦。
不周庵:第七句断句非常语。自古鹊桥仙,皆类秦淮海,此作出新意焉。
浣溪沙
绿了心湖
秋至山中未有霜,秋云淡淡碧天长。秋萝烟树半青黄。
雁过晴溪留小憩,风穿野岭带松香。人间清景是微凉。
不周庵:很有“浣溪沙”小令之风味,浓而不厌,淡而不薄,颇具清欢。
老 曾:抓住南方初秋之景物特征,有静有动,有声有色,看似平淡,足见功底,可谓妙手偶得也。

朝中措 好秋光
曹琴
天高云淡好秋光。草木接青黄。一夜西风却暑,藕丝纱染新凉。
故人心念,疏星朗月,听曲传觞。篱畔虫声唧唧,樽前新菊留芳。
不周庵:写秋景,浓处佳,淡处亦佳,稍留话外之音。
老曾:围绕一字,多角度着墨:秋之色,秋之凉,秋之物,秋之人,展示出秋光之“好”。
顾问:刘伟明 夏支左
社长:曹琴
副社长:凌持武 何茜
主编:曹琴
副主编:张正清 茹藘
编委:丁丽萍 王强山 李春梅 杨北辰 杨新跃 谢阳春 李根 何良厚 徐德纯 陈秋红 刘春晖 李效愚
制作:刘哲
摄影:珏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