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份“村规民约”说开去
——兼谈大学生村官吴菲的工作方法
作者:房永敏
8月16日上午,滨州市作协40余人乘坐大巴车,风尘仆仆前往乡村文化建设示范村——无棣县马山子镇高田村参观学习。到达村委会办公室,十余位老乡贤(文化引领者)列队迎接欢迎我们,着实让人感动。
座谈会上,无棣县文联主席邢金锋和马山子镇党委委员宣传委员吴菲,郑重其事地向我们介绍了高田村在乡村文化建设方面的做法及成就。
百闻不如一见。然后由各位乡贤带领我们一一参观了他们的“海的心意”党员志愿服务室,志愿服务队工作站,医疗保健义诊室,图书阅览室,书画诗词作品展览室,书法辅导班教室,还有宣传橱窗,文化长廊,村史馆,文化广场……
赞叹惊喜之余,我特意关注到了高田村的“村规民约”,于是我便向站在身旁的吴菲询问道“这份村规民约是怎么制定、监督、执行的呢?”
高田村村规民约(附原文)
为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稳步推进“四个覆盖”管理工作,提高全体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的能力,树立良好的民风、村风,创造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建设经济发展、文明和谐、卫生整洁的新农村,经全体村民代表讨论通过,制定本村规民约。
一、每个村民都要学法、知法、守法、自觉维护法律尊严,应团结友爱,和睦相处,不打架斗殴,不酗酒滋事,不侮辱、诽谤他人,不造谣惑众、拨弄是非。积极同一切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二、自觉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严格按照综治维稳义务巡逻表值班巡逻。不扰乱公共秩序,不阻碍公务人员执行公务。
三、严禁偷盗、敲诈、哄抢国家、集体、个人财物,严禁赌博、严禁替罪犯藏匿赃物。
四、爱护公共财产,不损坏水利、道路、树木、供电、通讯、生产等公共设施。
五、不得私自砍伐国家、集体或他人的林木,不得损害他人庄稼、瓜果及其他农作物,加强牲畜看管,不得乱放猪、牛、羊。
六、全体村民均有保护耕地的义务。村内任何组织和个人使用土地都应服从村的统一规划和调整,不得侵占、买卖、取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
七、村民审请宅基地建房必须服从本村规划,老房翻新必须向村委会提出申请,村委会向乡土地所备案方可施工。
八、保持村容整洁卫生,营造舒适的村居环境是每个村民的基本道德,村民不得以任何理由侵街占巷,各户墙皮以外属村集体管理,单户有保持卫生整洁的义务,没有占为己有的权利,一律不准阻拦公共设施的正常施工。街道转外半米路肩不得随意占用。
九、保持门前卫生整洁,村民委员会将筹划专用经费、由区长负责监督,专职保洁员分片、定期搞好村居卫生。
十、凡符合服兵役条件的本村青少年,都有服兵役的义务,应积极主动参加兵役登记、体检和应征。
十一、本村村民严禁参加任何邪教组织,不组织参与封建迷信活动。
十二、父母应尽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必须保证子女接受九年制义务教育。禁止歧视、虐待、遗弃女婴,破除生男才能传宗接代的陋习。子女应尽赡养老人的义务,不得岐视、虐待老人。
十三、村民可以按《信访条例》依法向上级部门反映情况,任何人不得以各种借口越级上访,煽动群众到机关、学校、企业、村民委员会办公地、他人住所起哄捣乱、制造事端,不得寻衅滋事,扰乱社会治安秩序。
十四、邻里之间发生纠纷不得采用殴打、威胁、恐吓的方法,可以要求通过综治维稳进行调解。对殴打他人造成伤害的,应赔偿医药费、误工费等,情节严重的,提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十五、践行移风易俗,弘扬文明新风,红白喜事由红白事理事会管理,喜事新办,丧事从俭,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大操大办。
十六、违反本村规民约,除触犯法律由有关部门依法处理的,村民委员会可做出如下处理:
1、予以批评教育,用村广播进行通报;2、责令其恢复原状或作价赔偿;3、视情况给予经济处罚;
4、取消享受或者暂缓享受村里的优惠待遇。5、本年度不评先进、文明户、五好家庭户。
十七、凡违反本村规民约要进行处理的,必须在调查核实后,经村民代表会议集体讨论、决定,不得擅自处理。外来人员在本村居住的参照执行本村规民约。
十八、本村规民约有与国家法律、法规、政策相抵触的,
按国家法规执行。
十九、本村规民约根据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情况,适时进行修订,经提交村民代表会议通过之日起施行。
吴菲,女,30多岁,长相温柔,面容清秀,慈眉善目,水灵生动。待人接物热情大方,文明礼貌,态度诚恳,和蔼可亲,自带微笑,和颜悦色,聪明伶俐,机智聪慧。语言舒缓,和风细雨,循循善诱,做工作苦口婆心,一团和气,耐心细致,面面俱到,给人以如沐春风之感,始终把为人民服务放在心上,以服务百姓扎实工作为宗旨,以不断进取创新发展为目标,政治觉悟高,工作能力强。
诗赞吴菲
小家碧玉历艰辛,工作倾心敬业人。
服务三农甘奉献,前程远大见精神。
吴菲若有所思地说:“服务三农,要有会聊的能力,这样才能拉近距离,开展工作,落实政策。”
我醐醍灌顶,受益匪浅。是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经常听到一些年轻干部特别是大学生村官吐苦水,说自己有意跟普通百姓交流,而且也三天两头往百姓家里跑,但就是苦于聊不起天来,往往说不上几句话就“卡壳”,有时甚至双方都接不上话,尽说些干巴巴、言不由衷或虚头巴脑的“客套话”“拜年话”,更别提无话不谈深入交流了。这种尴尬和无奈暴露出一些年轻干部不太会与老百姓谈话的短板与欠缺,值得引起注意。
“唠嗑”就是说那些让百姓“听得懂、感兴趣、很关切”的家长里短,说那些能够引起百姓共鸣共振共情的话题。家长里短最具烟火气,充满生活气息,往往是百姓缺不了、少不得的“柴米油盐”,是百姓生活质量的风向标、晴雨表、测量仪,“拉家常”就是说些对百姓有利有益且管用的事,说些真话、实话、心里话。
在乡村在社区,能“进得了门、唠得了嗑、吃得了饭”的干部,真正可以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柴米油盐映射百姓生活,家长里短折射百姓心理。就业、就学、就医等这些最关乎百姓切身利益的事,平常但不寻常,可以读出大量信息,多谈些这方面的情况,就知道了群众的状况;“拉家常”可以拉近彼此距离、增进思想感情。
谈得起、谈得开家常事,意味着百姓把你当亲人、家人,当友人、知己,是一种莫大的信任,意味着大家卸下包袱、摘下面具、敞开心扉,“打开天窗说亮话”。从这个意义上说,学会“拉家常”就是学会与百姓交朋友,通过这种方式解疑释惑,把群众工作做到心里做到家。
“拉家常”看似简单,但要真正拉起来、拉得投机并不容易。
要想谈得投机,年轻干部首先得自己“肚里有货”。一肚子墨水比一肚子酒水好,知道的东西多了,才有话题和谈资,才好交流互动。试想一个什么也不懂、什么也不知道的人,拿什么去跟人谈啊?说科技说不上,说文艺说不通,说工作说不来,说生活说不对路,说来说去就是那几句官话、老话、套话,那当然就会话不投机半句多。这就要注重经常性学习,注重平时的积累,多向群众学习,拜群众为师,多向实践学习,把实践当作一所大学校,只有这样才会有谈资,才会在交流互动中不断创造话题。
要想聊得投机,年轻干部还得“放下架子”。要向莫言大师学习,深入生活,扎根农村,把自己当成当地一个普通农民,钻进农民朋友堆里几乎分辨不出来,完完全全与农民群众打成一片。端着架子只会无话可说,放下架子才可以无话不说。
要想谈得投机,年轻干部还得多说群众语言、讲些大白话。千万不能自说自话、自弹自唱,话题和话语风格不妨变一变,多一些接地气、冒热气、有烟火气的话,多一些沾露珠、带泥土味、有生活气息的话。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要动辄哼哼哈哈打官腔、唱高调,吓唬人,欺骗人,甚至不说人话,只有带着感情去说话,才会说出带感情有温度的话。
“拉家常”,看似拉的是家长里短,实际上拉的是能力和水平,拉的是思想和感情,拉的是作风和品行,这里面大有学问、大可作为。可见年轻干部特别是大学生村官会“拉家常”是践行正确政绩观的一大指标,也是群众工作能力的重要体现。
房永敏笔名金水木,山东滨州沾化一中教师。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山东诗词学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滨州作协会员,沾化作协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