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济南》系列作品
爱煞济南诗景致,山如花蕊水如珠:
清雍正间萧山名士张文瑞的济南吟唱(中篇)
侯林 侯环
济南,一座享有盛誉的山水名城、文化名城,然在众多描述济南的作品中,真正从审美的立场和角度,对其山水、人文进行分析、把握的却所见不多。许多年里,笔者沉潜于济南文献之中,每坐雨煮茶、窗绿正午,于桑梓之独特美质,辄有相顾、会心之处,不觉将辑成《审美济南》一书,今在《风香历下》将其中篇什与读者诸君共享之。
之五:观澜别有情:张文瑞与趵突泉
济南名泉众多,而在济南诸泉中,张文瑞于趵突泉、北珍珠泉用情最深。我们且看其《游趵突泉六韵》:
爱水原非癖,观澜别有情。
上流堪洗耳,拙宦许闲行。
想见源頭活,真看彻底清。
漂花资润泽,泡影喻浮生。
浣锦江边色,彈琴峡里声。
桃花春涨近,吾欲濯吾缨。
(清乾隆九年刻本 《六湖先生遺集》卷十二)

书影:《游趵突泉六韵》
“爱水原非癖,观澜别有情”,水(泉为水之精华)是中华文化中最普遍却又最丰富、最具创造力的意象符号。观澜,是中国人观察水、欣赏水的一个重要概念,出自孟子“观水有术,必观其澜”。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语境中,水不仅仅是其本身,而是寄寓着人们诸多的社会理想、人生智慧、价值尺度和道德观念的载体。人们从水的形态中,寻求着探索着对社会对人生对美的认识与知识。而文人临水,更是有着无限的风韵与意味。
我们且看张文瑞“爱水”的“别情”为何?
“上流堪洗耳,拙宦许闲行”,上流,指古代高士许由、巢父。据汉蔡邕《琴操·箕山操》、晋皇甫谧《高士传·巢父》等记载,尧让天下于许由,许由不受。并告知巢父,巢父听后以为此语大污其耳,“乃过清冷之水洗其耳。”拙宦,谓仕途不顺,不善为官,旧时官员多用以自谦。此乃张文瑞自比。而这一自比,味道便出来了,你看,虽然咱仕途坎坷,但却有了足够的余闲陶醉济南山水之间,倒也不是坏事。细品之,一个“拙宦”,蕴含多量的辛酸,因为张文瑞实则为精敏强干的能吏,而竟十年不调。由此可见,他高度赞赏往古那些不慕荣利(甚至天下)的上流高士的清操与境界,实则以此自励更以此自慰也。
“想见源頭活,真看彻底清”,出自朱熹诗句“问渠何能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以此赞美趵突泉为有源之水,有本而无穷也。据《孟子·离娄下》 :“孟子曰:原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这意思是说,有本源的泉水滚滚地往下流,昼夜不停,把低洼之处注满,又继续向前奔流,一直流到海洋中去。有本源的便像这样。孔子所取法的就是这一点。

趵突泉今照 王琴摄影
“漂花资润泽,泡影喻浮生”,诗人从趵突泉水的“漂花”可以滋润土地禾稼的实用价值,又转到其“泡影”可以“喻浮生”的象征意义上来,后者,对于多愁善感的文人雅士尤具感染作用,特别是对于离家飘零、宦场不利的张文瑞,更易产生浮生泡影之感。早在北宋年代,名臣赵抃在趵突泉上,便有“亭上主人留我语,只将尘事指浮沤”(《寄题刘诏寺丞题槛泉亭》)的感喟,至今将近七百年了,他们实可谓心有灵犀。
“浣锦江边色,彈琴峡里声”,写趵突泉的“色”与“声”,浣锦且在江边,彈琴且在峡里,其声色之美已在读者想像中矣!
“桃花春涨近,吾欲濯吾缨”,桃花春涨,谓桃花汛。桃花汛是指每年三月下旬到四月上旬,黄河上游冰凌消融形成春汛,当其流至下游,恰逢沿岸桃花盛开,艳丽无比。张文瑞以此比喻趵突泉春季红花、绿树、碧水相互映照的烂漫景致(由诗中“漂花”“桃花春涨”等用语,可以判定此诗写在春暮),可谓恰切。吾欲濯吾缨,同样是一种象征意义,在趵突泉上,是足以感受大自然的力与美的,因而,游泉,同时更是净化性灵、陶冶情性的灵魂之游,此乃“濯吾缨”之内涵也。
张文瑞还有《春日奉陪黄大方伯游趵突泉八韵》:
揽胜池台上,叨陪暇日时。
迸珠浮画栋,洒雪落罘罳。
势似倾天汉,灵原出地维。
豫遊涵圣泽,宸翰仰文思。
流润桃花色,波笼细柳枝。
錦鳞吹滟滟,花鸭漾差差。
坐爱春风暖,行吟日影移。
淡然从所适,鉴影不知疲。
(清乾隆九年刻本 《六湖先生遺集》卷十二)

书影:《春日奉陪黄大方伯游趵突泉八韵》
此诗的背景与创作时间,前面已有介绍。此次游泉,张文瑞专为奉陪山东布政使黄叔琳而来,自然,有幸“叨陪”者还会有许多;“揽胜池台上”,足见官样游览之正规;而“迸珠浮画栋,洒雪落罘罳”,则见趵突泉之水况、气势之雄非同一般。罘罳,门外之屏风也;“画栋”“罘罳”,见出趵突泉建筑、装潢之豪华、精美。原来是,趵突泉新近经过了全面修葺,此亦黄叔琳与山东官员欣然前来游览的缘故了。据清任宏远《趵突泉志·建置志》:“乾隆三年,巡盐御史讳三宝者(注:应为三保),题请修葺,蒙俞允发帑重修,焕然一新,诚千古一时之盛。”
“势似倾天汉,灵原出地维”,诗人再次写到趵突泉之气势豪壮,犹如天河倾泻,尤具特征者,是其“激而上”,即由地下潜流而来,怒起跃突。春季,本非泉水旺季,而竟如此,难能也。
“豫遊涵圣泽,宸翰仰文思”。宸翰,帝王的墨迹;文思,此指帝王的功业和道德。清帝康熙于甲子年(康熙二十三年)游趵突泉不久,济南便在趵突泉边建起御书亭,证据颇多。如康熙间诗人厐垲(1640——1708)《趵突泉亭上恭瞻御书有感》诗中有:“圣主銮舆东幸日,翠华曾驻此亭边。忽瞻画栋悬题处,尚想金门侍直年”,“百尺丹亭对水滨,亭中忽睹御书新”等句;另有其《趵突泉》诗:“见说我皇题碣后甲子圣驾幸泉上题“激湍”二字,亭前夜夜有龙朝”句等等,记载此事。(见侯林、王文《济南泉水诗全编》第一卷249)页 线装书局2022年版)
张文瑞奉陪黄叔琳游览之时,据任宏远《趵突泉志·建置志》《趵突泉志·金石志》所载,趵突泉上共有御书亭三处,分别为:御书“激湍”石刻;御书赵松雪诗石刻;两处石刻之上皆有圆亭。还有御书“口外山庄”“古风”石刻,后移置观澜亭前。

趵突泉即将迎来复涌二十周年
“流润桃花色,波笼细柳枝”,与上首趵突泉诗所写略同,均为春日趵突泉如同桃花汛之娇艳美色。所不同者,在于本诗还写到泉池中活泼好动的锦鳞与花鸭,这给趵突泉平添了生机勃勃的自然之韵、灵动之美。
在和煦的春风里,官员们诗兴大发,一直到日影西斜方始结束游览。而全诗的别样情思则在最后:“淡然从所适,鉴影不知疲”,都知道张文瑞“十年不调”,此正是接触布政使、谋求官职的机会呀,然而,张文瑞似乎不这样想,一个“淡然从所适”便是答案,一切都听其自然吧,不要做违背自己意愿的事情,这种恬淡的个性使得他不屑于钻营功名利禄,而欣赏大自然与趵突泉的泉水之美,才是他乐之不疲的!
张文瑞写到趵突泉的还有《济南送金圃三翰编南旋》:
仙源共事几经春,历下重游白发新。
一曲镜湖归自得,三株宝树喜相亲。
君为海内知名士,我亦山东落魄人。
安得南飞随骥尾,鲈鱼莼菜味津津。
(清乾隆九年刻本 《六湖先生遺集》卷十二)
翰编,翰林院编修。仙源、三株宝树,均为趵突泉之美称。由归“镜湖”可知,金圃三翰编为山阴或会稽人士(待考),亦曾客居济南,与趵突泉颇有情缘。
之六:“山如花蕊水如珠”的“诗景致”:张文瑞对济南山水的审美观照
张文瑞酷爱济南山水,他有《历下偶题》颇有情致:
轻鞭款段绕明湖,六月熏风养绿蒲。
爱煞济南诗景致,山如花蕊水如珠。
(清乾隆九年刻本《六湖先生遗集》卷十)

明湖荷
夏日的明湖,红荷绿蒲,景致宜人。诗人骑着马,缓缓行进在风香醉人的大明湖边,诗兴大发,一句:“爱煞济南诗景致,山如花蕊水如珠”,极其精妙地概述了济南山水的诗性特征。
济南的山“如花蕊”,不是张文瑞的独创,济南的华不注,其谐音便是“花骨朵”,而唐代大诗人李白在诗中称其为“绿芙蓉”,不就是花蕊么?到了清初,大诗人王士禛更绝,他直接称道济南的诸山是:“十万芙蓉天外落”。而济南的水呢,是泉水,家家泉水,则如同珍珠漫撒,整个济南城都是泡在泉水里的。
然而,这还不是济南的佳处,济南的佳处,在于山水等诸多因素相加而构成的“诗景致”,而张文瑞的创造性亦在此三字的完美组合上。
济南历来盛产诗人,其数量之众,品位之高,在同类城市中实不多见,这与济南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有关,也与济南的山水景致、自然环境密不可分,号称潇洒似江南的济南是诗意的,域内青山进城,流泉淙淙;而济南风物,亦是多蕴诗性的,比如:泉边杨柳、烟雨奇观、湖光山色、风荷田田……已故济南著名学者徐北文先生有竹枝词最为精到:
才华横溢泉三股,字吐珠玑水一泓。
多少诗人生历下,泉城自古是诗城。
张文瑞还有《济南偶题》,写济南山水印象:
活火烹珍珠泉,抱膝吟华不注。
忽然一片秋声,又近重阳风雨。
(清乾隆九年刻本《六湖先生遗集》卷九)

书影:《济南偶题》
一个“活火烹”,使得珍珠泉状貌尽显。而“抱膝吟”,则将诗人情牵华不注、觅句寻诗的缱绻情态和盘托出。
“游览齐州九点烟,品题七十二名泉”(《济南元夕》),是张文瑞的至高享受。他有《寄题千佛山》:
春日诸天静,名山数里遥。
未曾游屐到,已觉旅愁消。
雪涧泉声细,香塍草色娇。
吟诗寄幽兴,何必折吾腰。
(清乾隆九年刻本 《六湖先生遺集》卷十一)
初春的千佛山,冰雪消融,草色返青,流泉潺潺有声,一派生机勃勃的气象,张文瑞未尝爬山,便已愁虑全消,此山距离会城不过数里,而一片静谧悠然的诗意气氛,这是一种酷似田园的感受,它使得张文瑞不由想起当年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那是他心目中的偶像,是啊,他张六湖有诗歌寄托自己的情思幽兴,实在不必做那些为了利禄升迁而逢迎趋附的事情。一个“何必折吾腰”,那是何等的决绝与坚定。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