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来源:我们这一代
李转玲,1955年生,山西省万荣县高村乡北薛村人,1972年举家迁往银川市,当年12月参加工作,在宁夏交通厅路桥工程公司上班,学过机械修理,后调材料科,当过配件保管员,干过工程材料会计,管理员,直到退休。爱好文学,平时写点东西自娱自乐。
编者按:离别半世纪,今日回故里。乡音依旧在,只是鬓毛稀。祭祖洒泪水,上香拜庙宇。亲人来聚会,美酒话情谊。作者及其家人此次回乡,虽然时隔半个世纪,但家乡的山水田舍依然是那样秀美,家乡的花草树木依然是那样葱茏,家乡的男女老少依然是那样风发,家乡的方言土语依然是那样亲切,有感于此,写下了这篇随笔,算是给这次故乡之行一个交代吧。(本刊编辑:孙爱国)

左起:郭高峰、李鸿恩、李转玲、李培宗、孙淑芬、孙菊英、李梅兰、薛青枝
故乡之行,已经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这次故乡行,还有一个意外惊喜,就是闫景的九号院民宿,环境优美,房间宽敞明亮,非常整洁,经打听才知道以前是闫景村的初中,由乡政府改建成民宿,想不到竟然在家门口还能住上这么舒适的地方,真是可圈可点,強烈推荐有住宿需求的不妨去感受一下。
我们兄弟姐妹以及儿孙一行十六人陪同父母,开了4辆小车,于2023年8月10日从银川启程,一路穿山越水,跨省过市,当天下午6时15分就到了日思夜想的闫景镇。来去6天,时间虽短,但是亲友们的热情不减,亲人团聚,思念有加,大人小孩十分欢欣,临猗、万荣美食尝了个遍,与此同时,上了先祖坟,祭了泰山庙。
一百多年前,我的曾祖父和村里的贤达给北薛村盖了泰山庙,因年久失修,破烂不堪。今年,热心人士又重新捐款,当然也包括我们全家老少在老妈的号召下都纷纷捐款,新建庙宇在能工巧匠的精心打造下,以崭新、美观、大气的的姿态呈现在世人面前。农历六月二十八是泰山爷生日,凌晨,在九十岁高龄母亲的率领下,八十多岁的姑姑,七十多岁的姨姨,还有陪同她们的儿女等十几个人,大家抢着上了头香,香火旺盛,烟气氤氲,圆了老人家多年以来的心愿。村里还请了运城市蒲剧青年实验演出团团长、中国戏剧二度“梅花奖”获得者景雪变率团唱了两天三夜地方戏,有《火焰驹》《打渔杀家》《薛刚反朝》等,爱看戏又懂戏的老父亲兴致勃勃,一直看到晚上11点多,在外甥的催促下,才意犹未尽地离开,精神可嘉,令人感佩,说明他老人家对家乡的热爱。回家之前,我们还担心父亲身体,到家后,父亲的表现让我们十分惊喜。
总之,这次故乡行,又是一次亲情大联欢,浓浓的亲情写在每个人的脸上,发自心底,溢于言表,皆大欢喜。在此我代表全家对亲人们的热情款待深表感谢!感谢这片热土的养育之恩,感谢亲人们的热情探望,大家还送来了家乡的特产——红薯粉条、稷山麻花、三白瓜、冬枣、阳光玫瑰葡萄、苹果、黄桃、闻喜煮饼、福同惠点心、运城油酥卷、花椒、花椒叶、山西陈醋等,哥嫂还给我们拿了一大袋自家产的面粉,亲人们的热情就象八月的天气,空前高涨,深深地感感动着每个人。
这次故乡行,还有一个意外惊喜,就是闫景的九号院民宿,环境优美,房间宽敞明亮,非常整洁,经打听才知道以前是闫景村的初中,由乡政府改建成民宿,想不到竟然在家门口还能住上这么舒适的地方,真是可圈可点,強烈推荐有住宿需求的不妨去感受一下。
另外,还要特别感谢我的发小郭高峰,十年前我去北京学习,妹妹热情接待了我,我俩逛了王府井,品尝了北京的美食,并在她家住了一宿,第二天,又给我做春饼、豆芽粉条、炒鸡蛋、菠菜、拌芹菜等,都非常可口好吃。妹妹还陪我坐地铁,一直送我到机场,她的热情让我感动不已。十年后的今天,在家乡相遇,她的身边又多了一个如意郎君李望元,两个人还带着望元母亲,早早从运城赶来,在闫景的来福饭馆组织了同学聚餐,一道道美食,我都非常喜欢,甜在嘴里,情在心上,友谊之花永远开放。说不尽的友情,道不完的谢意,这就是我心心念念的故乡。
2023年8月16日写于银川
都市头条编辑:张忠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