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红梅
霍兆举,1956年生,河北张家口人。中国管理科学院学术委员会特聘研究员、中国当代书画名家协会理事、北京枫林书画院副院长张家口分院院长、北京华夏兰亭书画院院士、墨居书画院院长、原张家口楹联学会副会长、张家口诗词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奇草书院院长。他从小酷爱书法,从小就以两支小毛笔攥在一起书写大字。久而久之,形成自己双笔书写大字的风格,被笔友们戏称“二龙戏水双枪将”。
被誉为中国“双枪将”的书法家霍兆举院长,他用双笔写出来的大字书法作品,分别在北京西客站大屏和上海虹桥机场大屏上滚动播出,一下子就吸引了候车和候机的大批旅客的目光。刚好俄罗斯最大的国家博物馆馆长也在上海虹桥机场候机大厅,他在滚动的大屏幕上看到了霍院长的双笔书法作品,马上就被“霍氏双笔”大字吸引住了,俄博物馆馆长直接让助理联系到霍院长,邀请他拿着自己的双笔书法作品到俄罗斯参展,霍院长带去了四幅作品,全部被选上并展出了。他写的大字,灵动、飘逸、加上不经意间展现出来的飞白,看起来更加有活力。因为多了一只笔的加持,使写出来的大字比单笔书法显得更加饱满、生动、婀娜、漂亮。好像大字的身体上披了白云和纱衣,一个个墨体字都在翩翩起舞。
谈到中国书法,霍院长说“在前人的基础上,博采众长,守正创新,师古而不泥古,今人要突破古人。不管行书、楷书、隶书、草书......哪怕我们写出的作品再像颜真卿、像柳公权,像黄庭坚,但是没有自己的风格,写出来又有什么意义?”
写“双笔书法”,全国独此一人。双笔书法的魅力特点,字的笔划中无意间会出现飞白,无形中会增加字的灵动感、像游龙戏凤,使大字活了起来,好像有了生命……这是单笔书法做不到的,而且写字时还省墨省力,笔锋阻力也变小了,更加有利于手腕的自由活动、运用和发挥。
霍院长的书法影响力和造诣来源于小时候的喜爱,来源于多年来的笔耕不辍,他看谁的字写的好看,就拿着笔在小本子上记下来,回去写啊描啊。偶然间发现一个好字,即便当时自己身上没带纸笔,他也会在空气中笔笔划划的写上几遍。听霍院长娓娓道来的讲述,他的书法家成功之路,完全是靠自学成才。根本没有刻意去练习哪一种字体,哪一位书法大家的字体,全都是自己几十年如一日的研习和勤学苦练、自成一体,这就是“霍氏双笔”书法。因为这种写法是霍院长首创独创,他因此申请了知识产权保护。同时,他也为自己的“霍氏双笔”书法申请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此事正在申办中......

写书法从右到左 还是从左到右
传统书法作品的写字顺序都是从右到左,古代中国人的写字习惯是从写碑文雕刻时的习惯沿袭下来的,刻字人左手持刻刀,右手拿锤子,左一刀,右一锤,就这样一刀一锤的刻字,都从右到左一刀一刀的刻下来,一左一右,方便凿刻。所以,古人写字的顺序也就沿用了刻碑文的顺序,而且一直沿用至今。但我们在写书法的过程中会发现,从右到左写字,一不小心就会擦到字上的墨,把本已经写好的字给擦的面目全非,非常可惜,还可能会弄到一手墨污。针对这种情况,霍兆举院长遵循另外一种书写顺序,就是从左到右写,这样写字更加方便,再也不会擦到墨了。他还为此写了一篇文章,《莫言从左向右写字说起》,发表在《燕赵都市报》子报之《家庭百科报》上,“从左到右”的书写顺序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写字习惯,中国企事业单位的名称牌匾、中国货币上的“中国人民银行”字样都是从左到右,现代人也都能接受。有人说:莫言不懂书法。做为中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著名作家,他怎么可能不懂书法那?他说自己不懂书法,不过是他本人的自谦罢了。人们习惯说左膀右臂、左邻右舍,走路先迈左脚......左边为大,右边次之。
写书法作品,是从右到左,还是从左到右,到底应该怎么写?没有标准。全凭书法家个人习惯,喜欢怎么写,就怎么写,自己说的算。但霍院长的横幅作品绝大多数都是从左到右写的,他认为这是人类的返璞归真。他非常喜欢隶书、楷书、行草,这些字体都能体现他的特点,特别是行草,他认为更能发挥自己的双笔书法魅力。


无论是谁 都不能写错字
霍院长对书法家写错字一事,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文物出版社》的题字是由中国著名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文学家、政治家郭沫若先生题的字,让人遗憾的是他写“社”字时,“土”字旁边多出了一点儿;还有北京华侨大厦的“厦”字,厂字上面也多出一点儿来。无论是多一点的“社”还是多一点的“厦”,这两个字明显都是错别字,大家心知肚明。连北京华侨大厦自己也不好意思把带着多一点儿的“厦”字图片放到官方网站上去。没有人指出来,但这些错字如果被孩子们看到了,一定会被误导。“字写错了,就是写错了。哪怕是天王老子,错字就是错字,不能因为官职高就能够被原谅。如果小学生答试卷,这么写,全被判零分。”他说。另外,一些做领导秘书的人,可能是畏惧权威,明明看着领导写错字了,却不加以提醒,就把领导的错字堂而皇之的发布出去,甚至还登在了媒体上,广而告之。一些趋炎附势的人,还给错字加以各种解释来粉饰错字其存在的“合理性”,这无疑是指鹿为马。

人们在面对国家领导人、社会名人、著名书法家等写出来的错字作品时,碍于对方的社会地位和影响,看的人都不好意思提出来。就这样你不说,我不说,他不说,一幅幅带着错字的书法作品,就通过他人之手流传出去了。因为是大人物、因为是名人,即便是写了错字的书法作品,依然会被奉为珍宝,舍不得丢弃,不但在中国流传,还会在国外流传,当然这件事也会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同时,也会成为引往错误方向的实例和实证。导致写错字书法家、名人名流越来越多,面对错字,不以为然,还认为写错字有道理,无关痛痒。此风气助长下去,太可怕了。错字不是造新字,错字就是错,它不是字。希望写字的人要秉持严谨的写字态度,在写字之前,不妨问一问,查一查,简体字怎么写,繁体字又怎么写,不要拿写错字当成自己的书法特点和特色。做为书法家,我们有责任纠正这一错误。
霍院长以前在媒体工作过,曾是国内一国家级纸媒体的副主编。他说自己经常见到错别字,对于指出名人作品中的错别字,他心里也有压力。面对当前书法家们写错别字现象越演越烈之风气,甚至还发展成为有的人专门学习和临摹名人、名家的错别字,这个问题就太严重了。他不想让“错别字大行其道”的歪风继续发展下去,把我们中国好好的汉字文化给带歪了。
霍院长是一位有社会责任感、有独创思想观念的书法家,同时也是一位非常有故乡情结书法家。他的书法作品“大好河山”就是河北省张家口市的一张文化名片。他的书法作品曾获《中国书法院杯》金奖;《中国夢想杯》特别金奖;《庐山杯》金奖;《全国首届当代翰墨名家作品展》一等奖;《中华国礼杯》金奖;《中华杯民俗文化艺术作品展》金奖;《辉煌中国庆祝建党100周年全国书画名家作品大赛》金奖;《首届丰收杯》金奖……等奖项。曾入围《用作品说话·中国澳大利亚双城展》;其作品隶书“鹏程万里”和行草“燕舞莺歌”被新长城文化墙用西班牙花岗岩镌刻在八达岭长城永久展示;被《百家收藏》在北京西客站滚动播出;被中国邮政多家集邮公司出版十套纪念珍藏版邮册发行;被《众享收藏》在全国33个城市34个机场(上海2个)114块屏幕播放,其中以《大好河山》作品二维码的书法视频播放次数最多;2019年被俄罗斯现代书法博物馆展出四幅收藏二幅作品;被中国文化出版社《魅力中国·当代书画精品典藏》(珍藏版国礼卷)遴选10幅作品与其他12位大师同集刊出。与现书协主席孙晓云页码紧邻(本集共收录沈鹏、张海、刘大为、欧阳中石、范曾、黄永玉、靳尚谊、吴冠中、孙晓云、吴东民、杨晓阳、尼玛泽仁、霍兆举13位作品);曾为金铁霖、吕远、徐沛东等名人撰书嵌名联。为青春励志影片《被我遗弃的时光》(由《疯狂的石头》导演张承执导,富大龙主演)题写片名;为海南卫视《文旅之声》栏目现场题词“文旅飞扬”。作品被毛泽东警卫员原《工人日报》纪委书记李耿成、神舟飞船总指挥黄春平院长、中粮集团富源国际(原蒙牛乳业)总裁张学以及国内外多家博物馆等名人名企收藏……2022年冬季奥运会期间,其中两幅作品被礼宾部赠送给国际两项运动联盟主席和秘书长。霍院长的双笔书法作品极具市场竞争力和增值空间。
注:
中国百名书画家、百名企业家《双百集》由中国企业家世纪论坛、奇草书院、丑小鸭文学杂志、海外华英文学联盟合作举办
(李红梅 中国百名书画家、百名企业家《双百集》特约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