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炜:人在大地上诗意地栖居
原载:文学当代

《我的原野盛宴》是茅奖作家张炜的纯净温情之力作。
这是一部纯净唯美、情感浓郁、有着深厚生活积累的非虚构作品。作者张炜以孩童的视角,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从幼年的童真生活写起,为读者还原了一段被人遗忘的民间历史,精彩地描绘出一场“原野盛宴”。
这是一部具有较高文学品质的佳作,字里行间蕴含的是对精神家园的守望,是对人、对自然、对世界真挚的“爱的教育”。乘着记忆的时光机回到当年,张炜重新审视自己的少年岁月,在广阔的原野展开对万物的好奇,对大地、星空的探寻……
本作品生动鲜活地描述了三百六十多种动植物,既有自然世界的丰饶,又有乡间生活的野趣,为我们指引出人生的永恒梦想和生活的至真之乐。文字深情细腻、质朴纯真、简约清新,为现代汉语写作的范本和美章。
《我的原野盛宴》第一版出版之后,得到众多读者的喜爱。为了满足大家的需求,这一版我们重新设计封面,内文插图也是另请插图师全部换新,以求图书更为精致,实现“珍藏”的心愿。

(作家张炜)
文学既是浪漫的事业,又是质朴的事业。文学的一生,应当是追求真理的一生,向往诗境的一生。
——张炜
章节试读
|《千鸟会》
我曾经问外祖母:林子里一共有多少野物?它们是什么?我渴望一个准确可信的答案。因为外祖母熟知林子里的一切,如果连她都不知道,那么爸爸妈妈也不会知道,谁都不会知道。外祖母说:“这就很难说了。”
我很失望。我一直挂记的是小泥屋里的那些野物,特别是那个在黑影里不慌不忙走动的大家伙。“我们这里有大熊吗?”我问。外祖母眼望着窗户:“有一只从东北老林子里来的大熊,不过早就没了。”“就它自己?”“它是寻孩子来的。有人把它的一只小熊崽儿带到这里,它就一路找啊找啊,找来了。”原来我们这儿发生过这样的大事儿!我问下去:“它找到了孩子?”“没有,它在这里一直转了两年,找不到,就到别的地方去了。”我想着那个小泥屋的夜晚,说:“也许它又转了回来,也许……它的孩子已经长大了。”
外祖母说这片林子里有各种野物,不过它们当中只有极少数才会害人,她一边说一边扳着手指:“狼、獾、豹猫、猞狸、蛇、狐狸……”我目不转睛地看着外祖母,“不过狼越来越少了,都被猎人打光了,剩下的几只藏在林子深处不敢出来,要不说小孩子家不能走得太远。没有枪的人是不能进老林子的。”
我琢磨着外祖母的话。她说的这几种可怕的动物,除了蛇和豹猫,獾和狐狸我也见过,它们是不可能害人的。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以去年见过的小银狐做例子。外祖母摇摇头:“狐狸的心眼太多了,有的好,有的真会骗人。獾就另说了,它们其实并不坏,只不过有个毛病,太喜欢小孩儿了。”最后一条把我迷住了:“那多好啊!它和我玩,我才高兴哩!”
外祖母伸手胳肢了我一下,我笑了起来。她上前一步,还是胳肢,见我笑着躲开,这才板起脸说:“獾见了小孩儿就这样胳肢、胳肢,因为它太爱听小孩儿的笑声了,一直让他笑、笑。小孩儿笑得喘不上气来,就被憋坏了。”
我不再吱声,看着外祖母。
“小孩儿笑起来像小溪淌水一样,脆生生的,越是上年纪的老獾越是喜欢听这声音。所以在哗哗流水的小溪旁就经常坐了老獾,它们不是渴成这样,它们是跑来听水声的。”
我多么想看到这样的老獾啊,虽然心里有些害怕。想着伸过来的獾爪,我不由得抱住了胸部。外祖母又说:“咱们林子里最多的还是鸟儿,各种鸟儿,数也数不清。它们只和小孩儿玩,从不伤害他们。不过有一种大鹰,比最大的斗笠还大,它们能捕到兔子,急了也会冲下来捕小孩儿,在它们眼里小孩儿和兔子差不多,抓起来就飞到天上了。”
我不信:“它会把我抓到天上?”
外祖母抚着我的头发:“大半不会了。你快上学了,已经是这么大的孩子了。”
“我再小,它也不敢!”
“不,十几年前,就是林子南边的村子里,有个两岁的胖孩儿离开妈妈到草垛边玩,飞来一只大鹰,一头冲下来就把他叼走了。全村人就看着那只鹰费劲地叼着孩儿往高处飞,晃晃悠悠飞远了。那孩儿太胖了。全村人喊啊跺脚啊,还是没用。”
外祖母不像在编故事。我想着那个被大鹰叼走的孩子,觉得他真可怜。我开始想那些鸟:蓝点颏、百灵、大山雀、沙锥、水鸡、海雀、田鹨,一群群的麻雀。我觉得林子里最多的就是麻雀,有一次我和壮壮去东边的水渠捉鱼,渠边的柳棵上蹲满了麻雀。它们吵吵嚷嚷,我和壮壮说话都要扯着嗓子。当时我们很生气,因为渠中的鱼都被它们吵得躲开了。
“鸟儿为什么要聚在一块儿?它们在半空打一个旋儿,还要落到柳棵上,像结了一树果子……”我说。
“它们也不愿孤单,要凑到一起谈谈天,讲讲故事。有时候它们还要到一块儿开会,你们那天遇到的,就是鸟儿开会。”
我听得聚精会神,相信一定是的。无数的鸟儿,不停地说啊说啊,有讲不完的话。不过谁也听不懂鸟语,如果谁有这样的本事就太了不起了。“它们为什么要开会?”我问。
“那就得猜猜看了。像人一样,它们也要过日子,平时遇到的难事也不少。像那群麻雀,一到了秋末就会凑到一起,商量一些作难的事。”
“什么事?”
外祖母擦擦鼻子:“天快冷了,冬天眼看就来了,它们要商量过冬的办法。住的地方,吃的东西,都得打算好。冬天是鸟儿们的一关,又冻又饿,没有比它们再可怜的了。先说住的地方,麻雀做窝的本事不小,在屋檐下面找个地方,在里面铺些白茅花就成了。再不就寻些啄木鸟空下的树洞、渠边上的草窝。可惜它们人口太多了,一大家子总是住不下,大冬天里只好蹲在草窠和树杈上过夜。这是最凶险的时候,因为豹猫和野狸子冬天也闲不着,鸟儿一瞌睡就变成了它们的盘中餐……”
“鸟儿是最可怜的。它们冬天冻得发抖,到处找吃的。”我想起了那些在茅屋前蹦蹦跳跳的小鸟,想起我一次次往雪地上抛撒零食。我难过地叹气。
“它们晴天好过一些,那些草籽儿也算可口。大雪封地了,一连几十天没吃的,这样的日子,小鸟躺在雪地上再也起不来。有一天我一连捡了二十多只冻死、饿死的小鸟,把它们埋在一棵合欢树下……春天末尾这棵树开满了花,有二十多只小鸟落在上面。”外祖母的声音低低的。
我想那些小鸟没有死。也许外祖母有一种魔法,让它们在春天里复活了。我明白,鸟儿们尽管一次又一次开会,讨论怎样对付饥饿、仇敌和其他种种可怕的事情,但还是没法完全躲过。我又想起了那些时常落满树丫的花喜鹊:它们的嗓门又粗又高,总是叫个不停,那肯定也是在开会。
外祖母说花喜鹊算是幸运的鸟儿,它们不仅精明,而且力气也大,能够把屋子搭在高高的树顶,还能跟半夜偷袭的豹猫打斗,一般情形下总是能够脱身。“它们的屋子是用一根根粗细枝条穿插起来的,看上去乱糟糟的,其实哪根挨着哪根、怎么相互勾连,都是十分巧妙的。大风吹不垮它们的屋子,连偷拆房屋的灰喜鹊都犯愁……灰喜鹊品行不好,常常到花喜鹊家里偷拆木料。”说着,外祖母垂下了眼睛。
“它们是怎么躲过豹猫的?”
“花喜鹊的房子是有机关的,它故意在墙缝里伸出许多细小的枝条,只要这些枝条被轻轻碰到,睡在屋里的花喜鹊就知道有敌人来了,然后就能麻利地飞走。想逮住花喜鹊可不容易。”
“它们在一起开会时说些什么?”
“当然是商量事。怎么对付老鹰、哪里的果子熟了、林子里又来了什么客人……也少不了拉个家长里短,吵吵嘴。”
“你能听懂鸟儿说话?”
外祖母摇头:“我可听不懂。我只是一边听一边想,瞎琢磨。”
“一句也听不懂?”
外祖母抱歉地点点头。我有些失望。不过我想总有人能听懂一点吧?再三追问,外祖母果然说:“听说很久以前有位孤老太太,就像我这么大年纪,在林子里住了一辈子,日子久了,也就听懂了一点点鸟语。这一下太好了,她有时不出门也能知道许多事情,过日子就方便了。不少人都听说过她的故事,大概这是真的。”
我高兴得跳起来:“真有这样的人呀!啊,多么了不起的老太太啊……”我缠着外祖母多讲一些,她长得什么样子、怎样和鸟儿打交道、现在住哪儿……外祖母没有见过她,因为那是很早以前的人和事了。不过她们都是住在林子里的老人,她对那个老太太佩服极了,说:“我可比不上那个老太太!”
外祖母说到最后,最让我失望的是那位老太太早就不在人世了。我想老人在林子里一定有一座小房子,现在她的小房子还在吧?外祖母说谁也找不到它,或者早就塌了,或者还在林子深处,因为都是几十年前的事了。我好伤心。我想自己再长大一点,一定会背上一杆猎枪,到老林子里寻找那幢小房子!想想看,那儿住过一位能够听懂鸟语的老人,那幢小房子多么了不起!
“老太太孤单,没事就听树上的鸟儿拉呱儿。鸟儿和人一样,会生气,会高兴得唱歌,会愁闷得不吃不喝,然后你一句我一句相互劝导。秋天鸟儿商量采摘的事,哪里苹果快熟了、李子变紫了,都要议论。老太太一到秋天就要采野果做一坛坛果酱,自从听懂了鸟儿的话,再也不用费心到处找了,按鸟儿的话去做就好,很快就能采回一篮好果子。不过她只采这一篮,从不贪心,知道更多的果子要留给鸟儿。她还从两只过路的长腿鹭那里听到了鱼的消息,在一条渠汊里捉来足够吃一冬的鱼蟹。一群小鹌鹑在老太太院里啄食,议论一件可怕的事,说的是从东北老林子来了一只脾气暴躁的老熊……老太太在冬天关严屋门,还让采药人小心。后来她听说这只老熊是千里迢迢来找儿子的,很不幸,就叮嘱那些猎人,谁也不要伤害它……”
“啊,不幸的老熊!”我叹气,心里想:如果那个能听懂鸟语的老太太在世,一定会知道老熊现在的消息。
正在我想这些的时候,外祖母问了一句:“最能唱歌的是什么鸟儿?”
我当然知道,是云雀,常常飞在天上,不停地唱啊唱啊……以前外祖母就指着天上的云雀讲过:无论飞得多么高,它都能看见下边的小窝,那儿有一只小草篮似的窝,它的孩子就在里边,妈妈从高处看着地上的孩子,为孩子唱歌。
“那位老太太最高兴的就是好天气时在院门口坐上半天,听云雀唱歌。地上小窝里的鸟蛋还没有破壳,云雀妈妈就唱给孩子,说宝宝快出来吧,天多么蓝,花儿多么香;鸟儿破壳钻出来,粉嫩的小身子摇摇晃晃,云雀妈妈就讲故事,编一些林子里的童话给小宝贝听。有时候云雀妈妈会一口气唱上半天,不喝一口水。它太爱自己的孩子了,忘记了一切。世上只有妈妈的歌是最甜的,小云雀就在妈妈的歌声中长大……”
我羡慕云雀。我想念妈妈。我出生后大半都跟外祖母在一起,她给我讲了无数的故事,这也等于唱歌了。
就从这一天开始,我特别留意树上的鸟儿。我有时会专注地听上很久,琢磨它们在说什么。鸟儿吵架我听得懂,不过我不知道它们在吵什么。我学外祖母那样闭着眼睛,用心去想。
一只云雀在空中唱个不停,已经唱了半个小时。它在唱给地上的孩子听。我用心捕捉歌声,闭上眼睛。好像听懂了一点,真的,那是一首多么欢快的歌:
“乐乐乐乐,啊呀我真快乐!宝宝睡吧睡吧,从太阳出来,睡到太阳降落!乐乐乐乐,妈妈真快乐!宝宝别怕,软软的小窝,白茅花被子暖和和!乐乐乐乐,妈妈真快乐……”
我跑回屋里,把听到的歌唱了一遍。外祖母高兴极了,亲亲我的脑壳说:“一点不错,就是这样唱的,你用心听,就听懂了!”
“可你以前说自己听不懂鸟儿的话……”
外祖母笑了:“也许会的,像你这样用心,总有一天会听懂一点的。”
我到林子里,遇到了一群花喜鹊,它们正在吵闹,见了我就不吱声了。这样停了一会儿,它们当中的一只响起一句粗粗的吆喝,于是就再次说起来。我坐在一棵白蜡树下,旁边有一蓬马兰草。我闭上眼睛听啊听啊,想听个明白。我似乎猜出了第一句、第二句,还猜出了其中的一两句:
“看看看看,是这小子来了!”
“认得认得,茅屋里的孩子!”
“他蔫不拉唧的,不太精神哪!”“那是那是,好果子吃不着,吃不着!”“咱知道有好果子熟了,咱不告诉他!”“不告诉,不告诉,咳咳,东渠的桑葚紫又紫,咱不告诉他!”“不告诉,就不告诉!”
我睁大眼睛看着这群花喜鹊。它们一个个又肥又亮,羽毛滑滑的。这当然是因为一天到晚不干活儿,专吃好东西的缘故。一帮嘴馋的懒家伙。不过我今天可听到了它们的一点秘密。
我看了看太阳,正是半上午时分,一切还来得及。我想快些赶到东边水渠那儿,饱饱地吃一顿甜甜的大桑葚,然后再捎一些给外祖母。这样想着,我站起来就往东走。我发现树上的一群花喜鹊彼此看了看,好像一点都不着急。我继续往前,走了一会儿,才听到它们在身后再次嚷叫起来。它们大概开始议论别的事情,不再理我。
很快找到了那条暗绿色的水渠。在小木桥的旁边果然有几棵桑树,但树上没有果实。我沿着水渠往北走了一段路,终于发现了几株枝叶茂密的大桑树。啊,果实累累!只可惜走近了才知道,它们全是青涩的,离变紫的日子还远着哩……我被骗了!
往回走时,我仔细想着听到的那些花喜鹊的叫声:“哜哜,咔咔,嚓嚓嚓嚓,咔啊咔啊……”就是这样。嗯,也许它们压根儿就没有说到果子的事,而是议论接下来的冬天怎样盖一座新房子?它们说啊说啊,有讲不完的话。老天,要真正听懂鸟儿说话,这可太难了,大概是天底下最难最难的了。外祖母多聪明,可她一辈子都没有听懂。
但我会有耐心的。我一定要给外祖母一个惊喜。
|《最美的窝》
我终于看到了云雀的窝。海边的人谁没听到它在不停地唱啊,谁没看到它在高高的天上飞啊,可是谁看到了它的窝?谁能告诉我它那个小窝的样子?
啊,这是我的第一次,第一次发现!我费了好大劲儿才找到它,蹲在跟前看了又看。我真舍不得离开,但最后还是要走了。为了以后能够回到这个地方,我在稍远处仔仔细细做了标记,然后又退开几步,坐了一会儿。头顶就是那个焦急万分的云雀妈妈,它一直叫啊叫啊,几次往下俯冲,又几次飞到高空。
它因为担心和急躁,喊得嗓子都有些哑了。我觉得有一阵儿它肯定是绝望了。就因为可怜它,我才会这么快地放弃观看小窝。
我相信很少有人见过云雀的窝。让我说说吧。这事儿不说可受不了。我敢说这是全世界最美的小窝了,美到不像真的。它就藏在一株小小的白茅花下边,一点都不起眼。白茅花弯腰护着它,白天晚上都在看护它。小窝是由细细的草丝、叶梗和绒毛编织的,光滑极了,柔软极了,引诱人总想伸手去摸一下。可我还是忍住了,因为外祖母讲过:只要人的手摸过鸟窝,鸟儿就会闻到刺鼻的汗气味儿,从此就会害怕这里,渐渐厌弃这只千辛万苦筑成的窝。
这是一只比小孩拳头还要小的“草篮”,篮里静静地躺着四颗带棕色斑点的蛋。这是云雀的孩子。到了那一天,蛋壳会被里面的小鸟儿啄破,然后娇嫩的小家伙就会叫着挣出来,那时它们的妈妈就要捉小虫喂它们了。我蹲在窝前,努力克制着才没有伸手。天上那只云雀一直在叫。
我仰脸对云雀喊:“别害怕,我不过是看一会儿,我连一手指都不会动它们!”这样喊了两遍,它好像有点听懂了,高处的叫声不再那么急促了。我一直用力听,它好像在说:“我吓坏了!你千万别碰它们,那是我的宝贝!我的宝贝!”
我离开时想了两件事:一是要不要经常来看?我多想亲眼看到小草篮里孵出小鸟啊!再就是要不要告诉好朋友壮壮?他待在那个小果园里,我们已经好多天没在一起玩了。最后我决定每个星期只偷偷来看两次,如果实在忍不住,再告诉壮壮。
在我见过的所有鸟窝中,要数云雀的最美了。那是它编织的一丝不苟的小家,需要有多巧的一双手,不,多巧的一张嘴!鸟儿用嘴巴衔着东西,一点一点修筑自己的小房子,这是特别需要耐心的活儿。我见过老鸦窝,那是用乱糟糟的一堆小木棒穿插起来的,漏风漏雨,到处都是缝隙,看不出哪儿是窗、哪儿是门。这种粗粗盖起的房子尽管里面铺了一团草叶,到了冬天肯定不会暖和,下雨也会淋湿。
斑鸠窝更差,那不过是把几束树枝搭在一起,借着几个树杈搁好,上面再垫几片树叶就算完事。我真替小斑鸠们担心,风摇树杈时,那个松散的窝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被摇下来。还好,总算没掉下来,小斑鸠在窝里淋着雨长大,吃尽了苦头,然后跟着爸爸妈妈飞走。
啄木鸟的窝做在大树半腰,它在那儿不停地啄,啄出一个深洞。洞口不大,里面还算宽敞。它一会儿叼进一根小草,一会儿叼进一片羽毛,那就是准备生蛋了。当它开始往洞里叼小蛾子、小蚂蚱时,那就是小鸟儿破壳了。啄木鸟的窝筑在高处,又是挖出来的树洞,所以最坚固也最安全,只有蛇会顺着树干爬上去,偷吃洞里的小鸟。
我回家对外祖母讲了云雀的小窝,她说:“你可不要吓坏天上的妈妈!”我说没有,我很快就离开了。“你也不要摸窝里的蛋!”我说绝对没有。她叹气:“鸟儿和人一样,最心疼的是自己的孩子,盼着它没病没灾地长大。”我说:“它们一定会长大。”她摇头:“老鼠、蛇、鹰,还有狐狸和野猫都会伤害它的孩子。鸟儿这一辈子啊,和人一样,真不容易!”我们很长时间不再说话。我想起了离家的爸爸和妈妈。
因为忍不住,第三天我就领着好朋友壮壮去看了云雀的小窝。不过我们在那儿只待了几分钟,我就拉他走开了。我们在林子里闲逛,不知做点什么才好。我们在一起总是高兴的。壮壮的猎人叔叔是我们共同的敌人,因为壮壮往那支枪筒里偷偷撒过尿,所以我特别佩服他。他爷爷看了一辈子果园,给他讲了许多故事,我们在一起时就让他说来听听。
壮壮不是擅长讲故事的人,三两句就说完了:“狐狸来偷酒喝,揍跑了。”“狸猫要在夜里进鹊窝,被狠揍了一顿。”我需要不停地问下去才行。“怎么发现了狐狸?”“它喝醉了,露出了尾巴。”我笑了:“狐狸就是有尾巴嘛。”壮壮“嗯”了一声,说:“狐狸装成人的模样,来一户娶亲的人家骗酒。”多么有趣的故事啊!我长时间想着那个情景,觉得那个娶亲的人家太小气了!狐狸老远地从林子里跑出来讨几口酒喝,是多么好的事啊。我说出了这个想法,壮壮说:“是的。”
我们作为好朋友,意见从来都是一致的。
在林子里走了一会儿,看到了一丛茂密的柽柳,旁边是高大的橡树和槐树,地上是一片洁白的沙子。柽柳紫红色的梢头像花儿一样。我们坐在沙地上玩了一会儿,我心里忽然有了一个不错的主意:在柽柳棵里搭一个不大的窝,就是一个草铺,可以住得下两个好朋友。这个想法使我兴奋起来,我觉得这个主意实在不错。
想想看,我们常常来林子里,而且一玩就是半天,可惜这里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还不如一只鸟!如果突然下起了大雨,那就得赶紧往回跑,一会儿就变成了落汤鸡!更主要的是,如果在这样隐蔽的地方建一个小窝,想躺就躺,想坐就坐,高兴了还可以待上一天一夜,而且谁都不知道,那该多棒!真的,我们这么大了,不能只待在一个地方,也许早就该有另一个住处了。
我对壮壮说出了这个想法,他马上两眼一亮,十分赞同。要不说是好朋友嘛。我们俩很快激动起来。我说,小窝搭好以后,咱们就不是一般的人了!想想看,我们把它藏在林子里,谁能想得到?猎人、采药人,他们都没有这么好的地方。“咱可以躺在里边讲故事,最好的故事不要随便讲,一定要躺在这里讲;另外,从家里拿来好吃的东西,也要藏在这里。”我说。
壮壮说:“爷爷那儿有一本小书,我要把它拿来。”这让我高兴坏了!外祖母教我识了好多字,就为了有一天能够自己读书。外祖母有一个大木箱,里面全是书。这些书中的字虽然大半认不得,但一定要拿几本来才好!想想看,这里有吃的,还有书,是多么了不起的地方!就是这样一个小窝,在林子里藏得严严实实,想想都让人高兴。我随手在沙上画了几个字,让壮壮读。他低头看了许久,读不出。
我们现在就动手搭这个小窝。先是想好它的模样:四方的,藏在柳棵里;要有防雨的顶盖,有大软床,还要有两只枕头;开两个小窗户,从窗上能看到外面的鸟儿。为了抵挡大风,一定要用粗粗的木棍做架子,用最结实的马兰叶子绑得牢牢的。我们在沙子上画了图,商量着,再也不想耽搁。
先要折下一些粗枝。这事很不好办,因为没有镰刀,只得两人一起费力地扭拽。后来我们找到了好多干枯的杨树杈,这样很快就把材料备齐了。直立的粗枝底部埋到深深的沙子里,然后用马兰叶子捆绑起一道道横杆。木架搭好了,而且真够结实。天黑了,往回走时我们相互叮嘱:千万不能对别人讲。
这一夜壮壮就住在我们家。夜里我做了一个梦:和朋友坐在可爱的林中小窝里看书,吃一大串葡萄。天亮了,我和壮壮吃一点东西,说一声“采蘑菇去了”,就直接奔向林子。远远地看见黑乌乌的一丛柽柳,立刻高兴起来。这一次是有备而来:带上了割韭菜的小镰刀。
接下来要做的是修筑四面墙壁和窝顶。我们割了一大堆艾草,折下笔直的紫穗槐枝条,剥了一些结实的桑树皮,开始编织草荐,用作墙面和窝顶。一座小草铺很快就有点模样了,好得让人不敢相信!我们在东西两面墙壁上各开了一个小窗子,还挂了可以掀起的草帘。整个过程又细致又耐心,尽管出了不少汗,可是一点都不累。
壮壮原来是个做窝的好手。他一声不吭地干,先把一根根枝条扎好,然后又用艾草覆上一层,用树皮加固。小窝越来越好,有门有窗,而且藏在柳棵里面,如果不就近端量谁也发现不了。我们歇了一会儿,高高兴兴地打量着。已经差不多了,不过还有一些活儿放在后边,那是需要更加用心的部分。
我们可不能忘记下雨:林子里的雨说来就来,常常是和大风一块儿从四面八方赶来,谁也无法阻挡。以前听老广说,有个采药人在林子里遇上了大雨,雨水像鞭子一样不停地抽他,疼得他在沙子上打滚,差点就没命了。所以防雨是最大的事。我们将四壁反复加固,覆上了一层马尾松,用白杨叶塞住所有的缝隙。窝顶做成了一个斜坡,披上苫草,又搭上厚厚的蒲叶。
我们相信这个小窝不怕雨也不怕雪,就连冰雹也不怕。想想看,当整个林子在风里雨里大声吼叫,像来了大妖怪似的,我们俩却能轻轻松松地在小窝里谈天,多有意思!壮壮说:“下大雨时,要大声读书,咱们大概很快就能识不少字了。”我说:“那当然。不过识字多少都可以读书,那不碍事。”壮壮愣愣地看我,我就端起一片树叶认真地读起来:“小羊在老爷爷身边睡下,老狼跑了,躲在草垛下,看老爷爷抽烟……”这是一本小画书上说的,我已经记在了心里。
小窝做到最后,我们才发现最重要的一件事还没有干:做一个舒服的大床。不过这个一点都不难,到处都是干树叶,那是上一个季节堆积的。最软的是苫草须,经过一个冬春的风吹雨淋,它已经变成了美丽的桃红色。我们割了许多红色的苫草须铺成了一张大床,躺下颠着身子,幸福得叫起来,可惜叫着叫着就陷到了里面。我们顶着草叶爬出来,觉得这张大床更像厚厚的被子,冬天肯定冻不着。还需要动手做一张席子:割来一些蒲叶,用心地编织起来。
小窝差不多做好了。我们享用了一会儿小窝:躺着或坐着聊天。太阳歪到了西边,该回家了。我问壮壮:“咱的小窝里还缺什么?”他说以后把家里的好东西搬来就成了,“你见过云雀的小窝了,那多棒啊!”“那是一只鸟。”“我们做窝的本事还是比鸟差多了。”
怎样才能让小窝变得更好,这让我和壮壮动了不少心思。我们一定要让它变成整个林子里最诱人的地方。我们想念它,隔不了几天就要跑去看看。为了让它的四壁更光滑,我们采来许多野麦草,用光滑的草秆儿编成一片闪闪的帘子。床边镶了柳条,小门用马尾蒿扎成。两只枕头是用白茅花做的,软得像小鸟羽毛。为了坐得舒服,我们特意扎了两个大草墩。
坐在草墩上,跷着腿,一会儿掀开窗帘往外看看。柽柳棵里跳着几只小鸟,它们并不怕人。艾草的香气灌满了小窝。壮壮说如果爷爷知道有这样一个地方,大概也会赖着不走的。我说外祖母会同样喜欢。但我们决定将这儿当成最大的秘密,不能告诉家里的人。
稍稍担心的是这儿会被什么人发现。采药人和猎人整天在林子里窜,这些家伙眼尖鼻子也尖,他们也许会找到。那时他们一定会惊得大叫,说林子里出了奇事。
小窝完全做好以后,我们再次去看了云雀的窝。天哪,刚刚走近就听到了“呀呀”声,原来小云雀出生了!瞧它们粉嫩的小身体长出了绒毛,张大四只黄口向我们叫着,闭着眼睛。它们大概把我们当成了妈妈。
我们心疼它们,一点都不敢碰它们,也不敢吱声。
一阵响亮的叫声,是歌唱,在我们头顶响起来。那是云雀妈妈。

×
张炜
《我的原野盛宴》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这是一部描写过去岁月和大自然的书,有着独特的文学品质。小说化的细节描写,使内容鲜活而生动,但本质上,这是一部非虚构作品。作家乘着记忆的时光机回到当年,重新审视在海边林野间度过的孩童岁月,不由得情动于中。他以质朴的笔墨记录了那时的生活经历,为我们讲述了几十个天真感人的故事。绿色的林莽,丰饶的原初,饱含的意趣……源自土地和大自然的能量充盈于每一个故事,而随处可见的动植物常识,又使得文本具有广博的科学人文意味,极大地拓展了阅读的空间和意义。这样的作品,既适合青少年,也适合成人。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军旅大校书法家书法宋忠厚独家销售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