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情思
文/异乡客
日子流水般逝去,转眼暑假已接近尾声。迫不及待想再回老家,回老家看望老妈。
早早起床乘坐第一趟公交车赶早市买东西。新鲜的豆角番茄西葫芦,薄皮沙瓤大西瓜,月饼面条燕麦片...购物归来匆匆吃罢早饭,和老公一起开车回家。
故乡虽说不远百里,三十多年前交通不便,那时候也算是远嫁吧。忘不了年轻时抱着孩子夫妻双双辗转乘车回故乡。那时候总觉得自己是内丘人,总觉得异乡不是家,总觉得自己是身在异乡的客人。所以我的QQ网名异乡客,后来我的微信名也是异乡客,如今我的笔名还是异乡客。
我是异乡的客人,我的根在内丘,魂牵梦萦的故乡在内丘。如今三十多年过去了,异乡成了心中的家,我却成了故乡的过客,每次都匆匆来去,来去匆匆。 老屋还在,但在岁月风雨里改变了旧时模样;老妈依旧俭朴勤劳,却已是年近八旬白发苍苍。老妈年近古稀时还种着好多地,舍不得放弃。老爸在外地工作,老妈辛苦大半生,赡养老人抚育子女。风里来雨里去田野里耕作,泥土里春种秋收,老妈一辈子不容易!
记着二十多年前春天的一个周末,我在老家小住。天刚蒙蒙亮,睡意朦胧中感觉老妈要去田里干活,于是匆匆起床和老妈一起去锄地。到田里老妈锄个来回,我紧赶慢赶却一出也没锄到头,还累的腰疼胳膊酸。那时候感觉自己真不中用,感觉老妈真能干。
老妈古稀之年,在我们姐弟的强烈建议和轮番劝说下,总算把大块土地给亲戚们耕种了。如今老妈已是七十七岁高龄,依旧舍不下生长五谷的土地,舍不下广袤的田野,舍不下和老爸一起省吃俭用攒钱一砖一瓦盖起来的四合院。闲不住的老妈又在老屋房后开垦了一片荒地。种下了玉米,栽上了红薯。点上了豆角,栽上了西红柿茄子和辣椒,还有大葱韭菜胡萝卜。
前些日子回去想让老妈来市里住几天,可老妈却说:“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马上立秋了,得赶节气种白菜。种上了白菜,紧接着又得喷药、锄菜、浇水”。再后来又说“七月十五花红枣,八月十五打个了”房后的酸枣快成熟了,得等着收枣卖枣。反正老妈有多种多样的理由留在老家不和我们来市里。老妈还常说:“金屋银屋不如自己的茅草屋”。我知道那是老妈离不开有着她太多心血和生活记忆的老宅,那是老妈舍不下生活了半个多世纪的热土。欣慰的是辛苦劳作大半生的老妈血压血糖等各项指标正常身体不错。唉!老妈健康就是福!老妈开心就好! 三年前勤勉一生的老爸离开了我们,独留老妈一人在故乡老宅,不能时常陪伴老妈左右的我心里更生出无尽的眷恋和牵挂。真心感谢故乡的亲人朋友,真心感谢邻家兄嫂对老妈的关心照顾,真心感谢和老妈一起聊天遛弯的那帮大婶大妈们。尽管大侄子在老家安装了监控,远在异地的亲人们可以打开手机通过小翼管家随时看看老家的院落,看看老妈在干啥。还可以通过摄像头和老妈对话。现代科技真好!真方便!可我还是想常回老家看看,看看年迈的老妈,想回老屋住上一晚。想到老爸长眠的田野里和老爸说说心里话;想去故乡的大街小巷走走,寻找留在灵魂深处的童年记忆;想去故乡西部的山岭上转转,看看山坳里那汪冰冰凉凉的山泉水是否还在?看看横亘故乡西部山脚下利国利民造福子孙后代的南水北调工程。我想探寻寒冬腊月热气弥漫的温泉大井是否依旧水旺泉清?我想知道当年温泉旁小溪边洗衣嬉戏的小伙伴今在何方?我想尝尝故乡紫红的桑椹甜美的瓜果,我想闻一闻故乡野生的韭花香。
岁月匆匆三十多个春夏秋冬,故乡变化翻天覆地日新月异。路宽了灯亮了,可老屋却在四季风雨里沧桑。老妈的缝纫机也失去了旧日风采,斑驳陆离的面板刻下了深深的母爱,忘不了年少时劳累一天的母亲灯光下为我们缝补衣衫的情景。亲人们再不是旧模样,上次偶遇的表姐记忆里是那般俊俏,像年轻时的张曼玉,如今已年近古稀,镜子里的自己也华发早生两鬓染霜。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如今我是故乡的过客,我是诗词里的客人。不变的是故乡亲人淳朴温暖的笑脸,不变的是熟悉亲切的家乡话,不变的是对故乡刻在骨子里的深深眷恋。
无论年龄多大,故乡永远是远方游子梦里最美的地方。无论身在何处,故乡永远是最亲最爱的老家。
作者简介:郝建华,笔名,异乡客。中学高级教师。热爱生活喜欢读书,爱好写作摄影绘画和旅游。诗歌《致爱人》曾被“中国当代优秀情爱作品选萃”刊录。诗歌《李保国教授,我想对你说》被长城网登载。《思念成灾》、《夫妻柳》、《邂逅》、《无处安放的思念》、《小猫球球》《夏天的记忆》、《又是桐花初绽时》等多篇文稿在大作家平台、文学作家平台及魅力太行、掌上邢台等公众平台及《牛城晚报》登载;散文《生命之水》在河北教育网登载。愿人生无憾岁月留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