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与我们一起慢慢变老
李宗益
他四十余岁,中等偏上个头,戴副近视眼镜,夏日时而穿着鲜艳的丅恤衫,时而宽松盘口休闲衬衣,文质彬彬,让人想到那些走在校园中夹着书本的新潮教授。他,就是济南老年大学艺术系书法于建华老师。
第一次见于老师还是十六年前学校旧址的校园内。记得这年三月十日上午,天气乍温还寒,我到学校报名参加学习。在职时,负责学校书画院的老领导王洪山多次动员我,退休后到他那里给他当个帮手,还可学书画。原在老年大学大学负责的市级老领导,见面也总“诱惑”我:济南老年大学成立最早、师资最好,书画老师都是省市乃至全国的名师大家,坚定了我去上学的动力。
那天校园广场上熙熙攘攘,人来人往。两排报名的队伍像两条长长的巨龙摇来摇去,队伍中差不多都是像我一样五六十岁的男女,新奇激动挂在脸上。教务处王立群处长受王院长之托陪我报名,这时,教学楼内一个穿黑衣带眼镜的青年慢慢向我们走来,她立即喊他介绍我俩相识:“他是于建华老师,在学校教书法好几年了,下一步教你们正书班”。又指着我对他介绍了一番,我俩握手寒暄。细瞅,他约莫二十余岁,脸如雕刻般五官分明,四六分头发型,阳光帅气,像一名刚迈出大学校园的学子。
五天后学校开学第一次上课。我们新生班是隶书一班,在教学楼最大的第一教室,四十余人的室内座无虚席。于老师早于我们来到教室,那天的课是讲曹全碑,他先是把碑文通读了一遍,翻译了碑文中大体意思,然后讲怎么欣赏,怎么学习,文字结构特点,怎么掌握书写技巧,用笔、用墨、摹临、背临说的明明白白。课堂上不时与我们互动说笑,看得出对老同志的尊重。从外处退学参加这班曾任某企业的领导干部张老师对我说:“这个老师好,不像有的整天板着面孔训人,弄得心情不好”。
我在学校书画院,后来当班长,与他接触多,渐渐熟悉了,他不止一次说,老同志工作一辈子,退休到老年大学来找学找乐,何必让他们不高兴呢?
围绕老年人经验多悟性高的特点,他坚持引导,说教为主。课堂上旁征博引,边说边挥笔示范,使大家看得见记得住。班里三四十份学员作业,不论书写好差,不管书体不一,不问纸张大小,他都逐一认真点评。按照国展国赛的规则要求从字型到线条,从布局到用墨,从落款到印章,指导学员何处入手,怎么改进。再好的习作他能找出问题,再差的作品也看出闪光点,再加他那诙谐幽默的话语,大家心悦口服,看到了努力的方向希望,欢声笑语中结束了两个小时的课程。
“继承与创新”是于老师始终坚持的书法教学理念。他说,完全照搬古人那是一种简单的复制,学习古人的精髓,结合现代进行再创作,书法艺术才有活力,才能发展。他教的每个字都有出处或有古碑帖的影子,他反对模仿现代名人的书法,更强调不要模仿他的作品,引用名家之言告诫大家”学我者亡”,的道理。他“眼高手低”,站在书法艺术的前例和制高点上,经常搜集一些国展、国赛作品让大家学习,借用展品中新颖形式和书写方法拓宽创作空间。他也把个人展赛创作的作品进行交流。利用担任市青年书协领导,见多识广,人脉关系多的优势。参观见学省市高水平的书作展,提升大家的眼界与审美。
书法学习除了个人领悟之外,很大程度上就是多写多练。除每周五十分钟课堂教学,于老师特别重视课堂外的实践,支持鼓励学员积极参加各地组织的展览与比赛。十六年间,他组织年级在高等学府济南大学举办师生展,省书协领导亲临参加并讲话,给予积极评价,在主流书法界有一定影响。我与于老师还在济南五龙潭武中奇书法艺术馆组织举办于建华师生展与笔会活动,两万余游客与市老领导参观,给予较高评价。除学校集中组织展览外,先后两次在校内师生汇报展,校领导参加,称赞这个班主动走出去,展示老年大学教学成果的路子对。 他还联系专业书法报刊选登学员的佳作,集结学员优秀作品编印成册,提高大家的自信力,荣誉感和学校的美誉度。
于老师支持鼓励会员深入实际,极积实践,融入社会参加组织。班内约百分之八十的学员参加省市,全国老年书画组织,约百分之二十的成为省市书协会员。近三年,这个班参加由学校与济南报业团,美协等单位组织的泉城老年艺术季活动,他因人施”导”,放飞创作,班内在全市几幅作品中两次获得一等奖,三人次获得二等奖,二人获得三等奖,多人获得优秀奖。几名学员时常受邀代表学校参加对外笔会活动,学员进社区、下农村、上企业、入军营,利用节日写春联、送福字,支援灾区,帮扶助残,成了公益活动的骨干。
十六年在历史长河中弹指一挥间,但在人类生命的历程中却占去五分之一甚直更多的时间。我们从初级班、中级班逐步过渡到研究班,直至全校最高创作班。先后研学了曹全碑、兰亭序、雁塔圣教序、石鼓文、泰山金刚经、魏晋唐小楷、古居延汉简等二十余本碑贴,掌握了汉隶、唐楷、篆书、汉简等多种书体,一个个成了“书法家”。
如今,我们那个班的学员大都在七十五六往上数的人,有的因病、因事不再上课,个别的也已不在人世。岁月给这些人留下太多的痕迹,有的走路缓慢,有的说话不利落,岁月的时光把脸刻成七沟八梁,黑中带灰的头发,蜕变成灰中带白的银发或毛发稀少的秃顶。
这段岁月,于老师陪着我们慢慢渡过,渐渐变老,大家看着他由一个年轻小伙变成儒雅稳重的中年人。我们是师生,又是望年的朋友,他所走过的路我们看得清清楚楚:教育岗位优秀教师,先进班级,代表学校示范讲课,电视台录制节目。不断学习探索,书法艺术有很大有自成一体,现为山东省书法家协会教育委员会委员,山东省青年书法家协会理事兼教育委员会委员,历史发展委员会委员;济南市青年书法家协会主席团委员等,编著《中国书法教程》《欧阳询化度寺碑》《于建华书法艺术》《傲霜问道——于建华师生书法作品集》。
岁月有声,活到老,学到老,乐到老!这是老年人共同的心愿。
李宗益文学简介

李宗益,字静轩,济南人。现为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诗词学会会员、济南市作家协会会员、麒麟读书会与作家联盟副会长、普利诗书画艺联谊会副会长,偶有作品散见于作家报、散文选刊、济南日报、山东工人报、齐鲁晚报、人民日报等报刊与网络谋体,多件作品获得各级奖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