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民筑起“幸福坝”
—— 忆当年朱庄水库建设
文/张喜魁
2023年7月,冀南大地邢台又遭受了特大洪灾。邢台市作协知名作家笑青老师写了一篇《“狼来了”与城乡排洪》的文章,引发广大网友们广泛关注。
事实胜以雄辩,是非难于掩盖。回头看,1996年8月3-4日邢台市连降暴雨,邢台县遭受了50年一遇的洪水,山区受灾严重,交通瘫痪,房屋倒塌,造成人员财产严重损失,给人民群众带来了严重伤痛。当时邢台县委县政府的几个年轻人就生态、生产、治理等综合情况写过一篇好似题为"狼,真的要来了吗?"发表在邢台的报纸上。果不其然,2016年7月19--22日,邢台县又遭受了百年一遇的特大洪灾,全县16个乡镇共计31.9万群众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近70亿元。
2023年7月23日,邢台又遭到洪水侵袭,山区,平原部分地区遭到了不同程度损失,北京也遭到了洪水袭击,城市规划排水成了严重的全社会关注问题。平时一直喊的防洪措施,雷声大雨点小成了一种虚拟口号,值得深思。北京故宫能经的起几百上千年风和雨的考验,没造成积水,值得深入研究了解、借鉴,尽早做好城市规划排水。
带着这些疑问?刚刚解放不富裕的中国,各地人民团结一心,为响应国家号召奋力根治海河,防止屡遭洪涝灾害发生,建成:邢台八一水库、邢台市东川口水库、乱木水库、马河水库、临城水库(岐山湖)、东石岭水库(秦王湖)、峡沟水库、野沟门水库和朱庄水库,打下了坚实的防洪基础,减少了损失,功不可没,立下了“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创举。在那个年代靠的是人力车,排山倒海,人定胜天的精神完成的,想想真不容易。
不得不让我想起,1975年我们学校组织师生到朱庄水库学习,我亲眼目睹了筑坝场景,所见所闻至今难于忘怀,精神抖擞。
参观有两个内容,第一是到孔庄村,参观“孔庄惨案”遗址,倾听幸存者讲述当年日本人残害老百姓、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的罪行,上爱国主义教育课。第二到朱庄水库施工现场,学习民工筑坝,开山凿石战天斗地大无畏革命建设精神。
行程时间为三天,第一天徒步行走;第二天孔庄村听讲爱国课;第三天朱庄水库参观学习。 第二天下午大约5点,全体师生近100人列队,自孔庄村向朱庄水库施工指挥部行进。孔庄村向北过峪里村穿过英雄洞,可直接到朱庄水库施工现场半山腰。英雄洞大约1华里,过洞时前面的人拿着手电筒带路,后边学生手拉手小心翼翼,踏过坎坷不平的山洞,心里特别的紧张,憋足了勇气顺利的穿过了英雄洞。出洞后瞬间看到了光明,心潮澎湃,激动万分,高兴的大喊我们出来了!我们胜利了!站在高处一眼望见了人山人海、红旗招展,乒乒乓乓的凿石声、劈山声、“一二三四”的呐喊声、奋力拉车热火朝天的施工场景,心情万分激动。心想曾经的传说朱庄水库战役,就是这样子的气势磅礴、喜得人心呀!。
那天,我们学校师生,得到了各村带队负责人盛情款待,吃、住、安全、休息全包一条龙的服务,见到了很多熟人的面孔,可亲可近,问寒问暖,心里面特别高兴。
晚饭吃的是大包子、喝的萝卜条汤。女生住宿统一安排,男生原则上是哪个村的学生住那个村工棚。西北留村工棚床铺是个大通炕,我正好睡的铺有个工人刚回家,我就睡在他的铺上,挺舒服。躺在床上听着民工们侃天说地,说东道西的神仙故事,一会儿叔叔侄子们开玩笑,一会儿又转到另一个人身上……好不热闹,熄灯铃一响,谁也不敢说话开始睡觉。民工组织纪律性还是有的。 第三天上午自由活动,随便转转看看,等待回家。西北留连队工棚位置,在今朱庄水库大坝东约300米处路北半山坡,工棚呈东西长条形,座北面南。公社连部在西北留村工棚东边,地势稍高些。工棚下边有个小院好像是西屋3间,呈南北向,墙上有板报宣传栏,无院墙,是下山的通道。在往下是个修排子车补胎的,施工大道呈东西走向,紧接着是个大下坡。民工3个人一个排子车,拉着上吨重石料,一人驾辕两人用大木杆子一边一个别住车轮子,小心翼翼的慢慢下坡;看着就惊心动魄,好危险好害怕呀!民工们每天就这样起早贪黑,上上下下无数次的辛勤劳动。他们这些人为响应毛主席的号召“一定要根治海河”战天斗地的革命精神,难能可贵,值得后人去学习!去敬仰!
在朱庄水库南岸“杨庄村旧址”有一自然温泉,据说洗洗澡能治百病。每年山西,河南,山东邻省,河北各地百姓慕名前来洗浴。当时我叔叔在西北留村连队带队,领着我洗了个温泉澡,我记着地方不大,四周是用席做围档,水温挺热,洗后感觉好舒服,好痛快,至今记忆忧新,神采奕奕。
吃过中午饭后大约12点,工地领导给我们安排了几辆大卡车统一乘车回家。我第一次坐上汽车高兴的不知说什么好,顺着回家的路看着大山里的道道风光,秋的气息,乘风而行,清爽又凉快,不到一个时辰就回到了西北留村我可爱的家乡。晚上给父母和门上邻居,讲拉练的经过和所见所闻,激动的一晚上都在做着美梦。 通过这次拉练,听老农讲革命历史,看朱庄水库建设,使我真正的感觉到长知识了、长大了,自己立志要发奋努力学习,争取毕业后也到朱庄水库去出征。可惜我毕业后施工已结束,遗憾的是没能参加修朱庄水库工程建设。当我参加工作后每次路过,到朱庄水库学习,都会瞭望西北留当年的工棚几眼,找找遗址瞅一瞅,心里总感觉有种自豪,说不完的幸福感。
今天,当看到那美丽壮观、坚韧牢固、像巨龙一样储水大坝,清澈甘甜美丽的水库水资源,给邢台人民防涝抗旱带来数之不尽益处时,万分感激当年施工者们筑下的良好基础。如今“山青水秀鸟儿鸣,柳岸花明春意浓,风光到处无限好,江山如此多娇!”由衷的敬佩当年修朱庄水库的先辈们,是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汗水、美好的青春换来的,作为后辈我们理应要永远记住他们这些人的功绩,为国家,为人民,子孙后代所筑的幸福大坝,创造的丰功业绩,将永世传唱,铭留史册。
当年朱庄水库誓师动员大会上有句醒目的标语“进场先进校,开工先开课”十个星光夺目大字,时时刻刻都铭记在每个工人们心中,武装着人民的头脑,鼓足大家的干劲。在劳动中找经验,生活中学文化,互相帮忙,借鉴学习,赢得了硕硕战果,西北留村连队曾获得全县“钢铁连队”荣誉称号。是专啃硬骨头的连队。搬不动的石头钢铁连上,完不成工程钢铁连突击队去。
“真金不怕火炼,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不说大话,看效果”。在修建朱庄水库时,我们村先后有四个热血青年担任宣传文书,他们深入一线,掌握第一手资料把好人好事,及时精准撰写成文稿,进行广播宣传上报。通过时间的历练,个个成绩优秀,先后考入了名牌大学,成了国家的栋梁之才。张清奎,清华大学第一批工学硕士,享受国务院津贴。李君奇,河北师院美术专业,河北电影广告画会会员,作品多次获奖。张文智,连级干部。李晓明,苏州大学法学院教授、法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苏州大学国家监察研究院院长、刑事法研究中心主任。
有一位朱庄水库带班组长张榜平自豪的说:“我在朱庄水库时培养了两个团长,拉排子车时,他们一左一右曾经是我的左膀右臂。”指的就是李书兴,张文增两人,参军后升任成了团长,转业地方后又是优秀干部。 时代印证了昨天,成绩创造了未来,铁的事实不得不让人佩服。朱庄水库建成,不但是一项利国利民民心工程,还培养造就出了很多模范人物,社会有用之才,是个难得的“开工大学校,人生大课堂”培养锻炼了无数个“一不苦二不死的有志青年”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给百姓带来了福祉安康,取之不尽的人文效益。
谨此向参加各个水库施工人员深深的鞠躬表示谢意!留着水库在,百姓不受害,合理利用水资源,百年大计奔小康更保险。
【作者简介】张喜魁,邢台市信都区李村镇西北留村原党总:支书记,现任村务顾问。服务家乡,热爱家乡,对家乡有浓厚的感情,每每巡视这片热土,都能激发心中的那抹诗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