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拾贝杂感/《泉城晨话》167期
杨延斌
2023年8月27日上午,应邀出席了《大家风范文库·拾贝集》分享会。出席《拾贝集》分享会的除我之外,基本都是诗人。因为有时代标志性诗人桑恒昌先生、耿建华教授以及张建华将军、韩品玉教授等出席,客观上提升了《拾贝集》分享会的社会高度和层次规格,在场的我也感受到满面光彩。
出版社越来越离谱的书号费,仿佛就像刀山火海,让作家诗人们望书兴叹而却步。像《拾贝集》这种由16位诗人抱团取暖式的出版方式,我很称赞,这样可以让喜欢用汉字编织生活的作家诗人们,过过出书瘾。我感觉一部《拾贝集》诗集在手,就像分享一顿由16位厨师每人烹饪一道特色拿手菜,我舍不得《拾贝集》离手,渴望让这顿“大餐”把肚皮撑起来,让诸位诗人的灵性感染到心灵深处,最好也把我勾引到诗词的边缘。
我人虽然坐在分享会现场,思绪一定和分享会气氛不合拍。就在诗人们正分享诗的浪漫美好,感悟交流着诗的美妙感受时,我的思想却溜号了,溜到了一千多年前的唐诗宋词。我想到的问题,可能挺滑稽,很悲悯,或许也有些残酷。我在心里做比较:我们这个十四亿人的大国,有多少人在写诗填词?写诗的人会不会比吟读诗词的人还多?有几个诗词骚人的诗词大作,能让后人像我辈诵读吟唱唐诗宋词那样,镌刻在心坎儿上念念不离口?有多少能戳动心灵的诗句,能让几百年后的娃娃们挂在嘴上朗读背诵吟歌?
我以为桑恒昌先生的怀亲诗,意象诗,哲理诗,一定会留给子孙后代们朗读背诵吟唱!这仿佛与桑老的名气大小无关,是因为老先生血肉丰满的诗句似有手能逮着人心,好像长了腿脚会走向千年,既很传神,更有灵气,也会开口说话。
我所以感觉到想到的问题有些滑稽悲悯,是因为想到了唐宋两朝和现在社会一个不对等的数字比较:我们引以为骄的唐朝,人口到达鼎盛峰值时,也只有6000万人左右,而唐朝流传下来的有名有姓诗人,竟达到2536人之多,流传下来的《全唐诗》有48900首之多。也就是说在唐朝,每23600多人中,就有一个像模像样的诗人。其中不乏王勃,洛宾王,卢照邻,杨炯,张祜,杜秋娘,柳宗元,孟郊,韩愈,白居易,卢纶,李贺,刘禹锡,贾岛,张继,韦应物,李坤,元稹等几百个大诗人。
之后的宋朝,至正元年时(1341年),人口也只有9000万,可是据《全宋词》记载,也有1330多个填词大家留下的词作20000首之多,这可是在唐宋封建社会呀!当时的社会,能有多少黎民百姓识文断字?会写诗填词?照理说,当下的社会文化要比唐朝宋朝时期先进兴盛得多,应该有数十倍数百倍于唐宋时代的大诗人,大词作家活跃于社会舞台,可是,我们有吗?当下的人更比唐宋两朝的人聪颖,受到的文化教育也远高于那个时代的人,为什么就写不出能沉淀在文化历史的名篇呢?就是有几句能进入心灵深处的诗句流传下去也好啊!再过一千年,难道诗坛还是只有唐诗宋词元曲当红吗?
我纠结的是,这个社会上的许许多多所谓诗人,再过500年1000年后,能留传下多少首可供子孙后代吟诵的诗词名作?导弹卫星飞船无论有多么发达先进,也不能催眠,只有好诗美文,才能伴人入梦。
我不会作诗,更不懂诗。但我有个习惯:每天除了家庭事务占据时间,加上社会应酬,留给写作的时间很有限。按说,要写出一千字作品,至少要读一万字的书,可是留给我读书的时间少得可怜,我就培养了一个习惯,每当坐在电脑前,首先要读几首诗词,因为诗词是精于所有文体的精华,我想从中汲取养料,否则,就会掏空大脑中的知识内存。我很想在脑子里增添现代文化元素,因而就想多读现代诗词作品,结果发现,即便有些大出版社出版的所谓大诗人作品,就是读不下去,因为我感觉许许多多的所谓诗,只是一篇篇被列成一行行的文字而已(有的是文字垃圾),所以读来读去,我还是拿过古诗词来读。
我们常说哪首歌好听,哪首歌不好听,实际决定歌曲好听不好听就是两个字:韵味。其实我也认为,诗歌美不美,除了思想内涵之外,区别于是诗还是列成行的文字,也是韵味。没有韵律美的诗,又怎能诵读吟唱?
再回到《拾贝集》分享会。或许有人看到了,桑老的几句话,感动得我流泪了:“和我见面没有好听的(喻指他的学生),不是不好,是好的不说。”多么可敬可亲的一代宗师啊!就为这,我流泪,因为这话太稀有珍贵!在作家行列里,言不由衷,虚情假意,有时不怀善意的赞扬已经成灾。可怕的是,有太多人沉浸于相互吹捧点赞氛围之中……想治浮夸病, 桑老的“没有好听的”话就是良药!
2022年8月28日于济南
附:
《大家风范文库·拾贝集》分享会
唱和诗集
祝贺《大家风范文库·拾贝集》出版
张建华

帘外雨丝凝至爽,竹庐相聚品茶香。
欣欢拾贝横空出,光彩怡人照华堂。
2023.8.27
敬和张建华将军《祝贺拾贝集出版》
耿建华

细雨潇潇风送爽,竹庐合韵满诗香。
文滩拾贝真风雅,骚兴余情共鲁堂。
欣和张建华将军《祝贺拾贝集出版》
韩品玉

雨幕一收人世爽,明王府内散书香。
云头按下暗寻访,拾贝诗家论华堂。
(平水韵)
次韵和张建华将军《祝贺拾贝集出版》
张荣才
叶滴清露秋来爽,雨打竹庐原玉香。
忽尔文光三万缕,缘为新贝耀华堂。
(新韵)
2023.8.27於东海观澜阁
敬和张建华将军之祝贺拾贝集出版
王夕广

云合天幕气清爽,雨临竹庐墨润香。
诸君拾贝结集出,文苑新锐照华堂。
敬和张建华将军《祝贺拾贝集出版》
潘德宝

淡云疏雨秋含爽,贤众竹庐欢聚堂。
拾贝横空初现世,大家风范美名扬。
步韵张建华将军《祝贺拾贝集出版》
王端义

胜事欣逢人气爽,竹庐听韵品书香。
笑迎秋雨添诗兴,拾贝躬身玉满堂。
(平水韵)
敬和张建华将军《祝贺拾贝集出版》
宋俊忠

天高云密雨携爽,竹庐论诗韵自香。
新秀文豪齐拾贝,名家风范谱华章。
2023.8.27于竹庐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军旅大校书法家书法宋忠厚独家销售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