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母爱的力量
——读段晶平《淘气儿子的成才路》
赵成建
金秋时节,友人少琳送来段晶平的《淘气儿子的成才路》一书,接住书,没回家,好奇心驱使我坐在路边座椅上翻看起来。我急切地想了解段晶平是怎么培养孩子成才的。先看了梁志宏老师的序《爱,永远是孩子成长钥匙》,又看了作者的自序,写作历程,结束语,已有一个大概的了解,然后才看正文。翻着翻着,就有点放不下了,无奈天色渐暗,眼神不好,只好回家。之后的几天,每逢阳光明媚的日子就陆陆续续看她的文章。她虽是个初学写作者,但文章还是很有看点的。读完之后,我有这么几点较深的感受。
一、执行力强,敢作敢为。段晶平儿子考上英国帝国理工学院之后,人们常向她讨教,于是她从2021年11月中旬动笔写18年陪伴儿子,培养儿子的经历,次年1月7日就完成手稿,两个来月,可谓快手。段晶平说她从小像个“假小子”,她有男人的性格,雷厉风行,敢作敢为。她虽然没有多高的学历,但她是一个实干家,一个执行力强的人。也许是母爱的力量,18年含辛茹苦的育儿经历,使她不吐不快,一口气写了22万余字的记实性散文。人不一定有多高文化,在于有没有激情,有没有真情实感,有没有创作冲动。她白天上班,晚上回家写作,这种精神可嘉!书中她育儿精神更可嘉!
二、认准目标,一往无前。段晶平的性格属强硬的一类,不管是骑行,还是参加国际马拉松比赛、练瑜伽,她都是好样的。她在单位考取铁路线路工技师,在全国健身瑜伽考取五段段位证,还考取高级健康管理师证。正是她本身要强,在她的带动下,儿子也热爱户外运动。从小学到高中,她带儿子爬五台山,进西藏,草原拉练,骑着自行车到北京等。练就了孩子吃苦,自理,独立,团结,协作的精神。不管是户外活动也好,还是让孩子学文化,学艺术也好,只要认定一件事,他们就一往无前,坚持到底。如学二胡,学唢呐,学素描,学书法,学摄影,孩子参加各种比赛,都有不俗的表现和不错的成绩。这背后都是母爱的力量支撑着。有句话叫母强则子强。没有强硬的母亲,怎么会有优秀的孩子。妈妈素质多高,孩子就能飞多远。
三、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在《拒绝做“低头族”从家长开始》、《家长自我提升是教育孩子的硬实力》等文章都表达了这一理念。大人是孩子的榜样,大人的一举一动,影响孩子的一言一行,也影响孩子的一生。段晶平为了不让孩子看电视,能把电视机砸了,你看她的毅力和决心有多大。这样的母亲,孩子能不自觉吗?段晶平不单是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更多的是培养孩子的素质。她常带着孩子在户外捡垃圾,捡烟头,到小河边打捞水上漂浮物。从孩子1岁10个月送托儿所起,到孩子考上大学,段晶平从来没有骄惯过孩子,常让他做家务,做饭,到农村亲戚家体验收秋等,培养孩子从小爱劳动,熟悉农民生活的艰辛,体会农民的不易。段晶平就是这样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引导孩子,教育孩子,使他开阔眼界,提升能力。
四、热心公益,乐于助人。段晶平不仅仅是抓孩子的学习,更多的是教他如何做人。许多篇章都记录她们参与社会实践、帮助贫困地区孩子们的故事。如为汶川地震、为武汉疫情捐款,为左权孩子们捐献物品等爱心活动,都说明她的儿子有一颗爱心,有一颗好心,有一颗善心。段晶平培养孩子德智体全面发展。从她儿子考上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就说明了这一点。国外学校非常看重孩子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假如她不让孩子参加社会活动和公益事业,国外的学校能录取他吗?
五、语言生动,形象感人。如《远足》、《草原拉练》、《骑着车子上北京》、《关注贫困献爱心》等篇章,写得非常生动形象,画面感强,就如身临其境一般。她的文章就像和人们谈家常一样,娓娓道来,虽然平实,但很有吸引力。从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一对非常要强的母子形象跃然纸上。
总之,这是一本正能量满满的书,一本让人浮想联翩的书,一本积极的、健康的、阳光的、励志的、鼓舞人心向上的书。

赵成建:山西省政协报社总编助理。
山西省作协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