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奉先留金句
冯宝哲
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和同时代的李白一道把国粹唐诗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被后人尊为诗仙、诗圣。杜甫的诗作被人们称为“史诗”。有“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之誉。其作品中流传千古的名言警句可以说俯拾皆是,其中最著名的经典金句当属“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力透纸背的十字箴言,形象地反映了人民的苦难,揭露了执政集团的荒淫腐败,揭示出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深刻地反映了当时尖锐的社会矛盾。每每提及这个金句,人们便会自然地想到奉先这个地方,因为它出自杜诗《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其写作地点应在今陕西省蒲城县。读者欲知其详,笔者愿与大家共同追寻历史的遗痕。
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字子美,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远祖杜预是晋灭吴之战的统帅之一,封为当阳县侯,是魏晋时期军事家、经学家、律学家,京兆郡杜陵县(今陕西西安)人,其后辈迁于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杜甫的曾祖父杜依艺为巩县令,遂居巩县(今属河南)。祖父杜审言是唐代“近体诗”的奠基人之一,与李峤、崔融、苏味道被称为“文章四友”,曾任洛阳丞,武则天时授著作佐郎,官至膳部员外郎、国子监主簿、修文馆直学士。父亲杜闲,曾先后任郾城尉、奉天令、兖州司马、朝议大夫。杜甫于唐玄宗先天元年(712年)古历正月初一生于巩县。母亲崔氏,是著名学者崔融的大女,也是有名望的世家大族。为清河东武城人,在杜甫年幼时就故去。父亲续娶卢氏。杜甫由其姑母抚养长大。杜甫青少年时期的家庭环境是很不错的,他自小好学,七岁即能作诗,“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少年时代曾先后跋涉鲁、晋,漫游吴、越,遨赏齐、赵。其间曾于开元二十三年(735年),回故乡参加“乡贡”。开元二十四年(736年),赴洛阳应举不第。杜甫于30岁时,暂时中断了在齐鲁燕赵间的漫游,回到洛阳,在偃师县西北的首阳山下筑就陆浑山庄,然后迎娶了弘农县(天宝年间改灵宝县)司农少卿杨怡之女为妻。司农少卿为主管农业和财政的副部长,与世代为官的杜甫家可谓门当户对。妻子小他十多岁。

天宝五年(746),杜甫怀抱“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崇高理想来到长安,谋求发展。本来渴望“立登要路津”。但事与愿违,怀才不遇,仕途不佳,屡受挫折。先是应试泡汤,由于权相李林甫编导了一场“野无遗贤”的闹剧,参加考试的士子全部落选。后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不得不转走权贵之门,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但均不得志。天宝十年(751年)正月,玄宗将举行祭祀太清宫、太庙和天地的三大盛典,杜甫预献三《大礼赋》,得到玄宗的赏识,命待制在集贤院,然而仅得“参列选序”资格,等候分配,因主试者仍为李林甫所以没有得到官职。其处境非常窘迫,过着“饥卧动即向一旬,敝衣何啻联百结”、“朝叩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常靠友人接济。后来老友苏源明入京为国子司业后,才给他经济上以支援,回洛阳搬来了家属定居于长安杜下,其地在城内南城墙下曲江西北,慈恩寺以南,启夏门内东北(约在今西安曲江旅游度假新区内)。据《唐书·韦见素传》记载:“天宝十三年秋,霖雨六十余日,京师庐舎垣墙,颓毁殆尽,凡一十九房污潦。”杜甫的居屋,也在风雨中倒塌。住食无着,难以为继。当时的奉先(即今蒲城,因唐睿宗葬于其地而改名)杨县令,是杜甫岳父司农少卿杨怡的同族。于是,杜甫携家眷来到奉先,寻求帮助。杨县令让其住到县西南的一个村子,即现在的杜家村。于是奉先便有了其一家暂时避风遮雨的寓所,历史文化名人杜甫便成了古蒲城的寓客。
家眷暂居奉先后,杜甫的个人活动仍在长安,由于长安与奉先相距仅有二百四十华里,其曾几次探家,缺乏详细记载,的确难以定论。但按现有资料来看,起码有四次是可以肯定的。
杜甫第一次到奉先是天宝十三年(754年),他携眷来蒲寻求杨县令进行安置。在这期间,结识了县尉(尊称少府,管军事)画家刘单。刘单父子三人合画一幅山水画,杜甫看后,写了《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幛歌》大加赞赏。将家属安置好后,杜甫即返回长安,继续写诗上呈求官。
杜甫第二次到奉先是天宝十四年(755年)的夏秋之季,由于其舅父崔顼,是奉先县北邻的白水县县尉,暂摄县令。于是,杜甫归家后,稍作停留便先去白水县看望他的舅父,写有《白水县崔少府十九翁高斋三十韵》一诗。回到奉先后,住了一段时间,崔顼来到奉先,和杜甫一起会见杨县令。亲戚见面,倍感温馨,寒暄之后,杨县令设宴招待。三人饮酒把盏,谈诗论文。席间杜甫即兴吟有“坐开桑落酒,来把菊花枝”之句的《九日杨奉先会白水崔明府》。在这期间,杜甫还参观了唐睿宗的墓地桥陵,写下了《桥陵诗三十韵因呈县内诸官》一诗。既歌颂了桥陵的宏伟,又赞扬了诸官的称职。当年十月回到长安,其几年前被命待诏集贤院而被搁置起来的境遇有了下文,被委任为河西尉。他觉得这个官职整天索租逼赋,迎奉长官,十分无聊,不愿意干。后又靠岑参等朋友,从中周旋,又改任他为右卫率兵曹参军,这是个专管兵甲器杖及门禁锁钥的小官,与河西尉比较,俸禄虽微,却也逍遥。此时杜甫年已四十四岁,来长安已过十年,为生计所迫,所以就接受了这个所学无用之职。
就在这一年的冬天,杜甫又第三次回到奉先。大约十一月左右,天气非常寒冷,杜甫半夜从长安出发,手冻得僵硬,连衣带都结不住,凌晨过骊山看到温泉赐浴,汤池氤氲,君臣欢娱,乐动云霄,想到唐王朝统治集团纸醉金迷、荒淫腐朽,他们花天酒地,消耗的都是百姓的血汗。多少金银财宝都落入了皇亲贵戚的手中,此情此景让杜甫激愤难已思绪万千。到达奉先后刚进家门就听到哭声嚎啕,原来他的小儿子已经冻饿夭亡了。杜甫无限悲伤,无限感慨,就长安十年的感受和沿途见闻,写成《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于是一篇划时代的杰作便在奉先这间小屋中焯然问世。这是杜甫“史诗”中的第一首长篇作品,也是作者用血泪凝成的巅峰之作。其中“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个对吃人社会的悲愤控诉,就是作者在爱子因饥寒而毙变为饿殍冤魂后的撕心呐喊,它以震聋发聩之金句而铭刻在每个读者的心中。杜甫既承受着巨大的哀痛,又要安抚家属的情绪,于是便暂留奉先,直到次年二月才回到长安。此时安禄山已于上年冬在范阳发动兵变,并已在洛阳称大燕皇帝,叛军已逼近潼关,长安人心惶惶,不可终日。
杜甫在长安没敢久停,便于天宝十五年(756年)四月第四次赴奉先,这次主要是携家到白水投靠其舅崔顼,写有《白水明府舅宅喜雨》五律一首,由于潼关失守,他携家逃难经彭衙到鄜州(今陕西富县)去了。
杜甫的家眷在奉先从天宝十三年秋末到十五年初夏共住了不到两年时间,但却留下了多首辉耀千古的壮丽诗篇,为后世提供了价值连城的精神财富。
天宝十五年(756年)六月,潼关失守,玄宗仓惶西逃。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市),是为肃宗。这时的杜甫已将家搬到鄜州(今陕西富县)羌村避难,他听说了肃宗即位,就在八月只身北上,投奔灵武,途中不幸为叛军俘虏,押至长安。同被俘的王维被严加看管,杜甫因为官小,没有被囚禁。至德二年(757年)四月,郭子仪大军来到长安北方,杜甫冒险从城西金光门逃出长安穿过对峙的两军到凤翔投奔肃宗。五月十六日,被肃宗授为左拾遗。不料杜甫很快因营救房琯,触怒肃宗,此事经宰相张镐力救而得释放。但从此之后,肃宗对杜甫不再重用。这年九月,长安收复。十一月杜甫回到长安,仍任左拾遗,虽忠于职守,但终因受房琯案牵连,于乾元元年(758年)六月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负责祭祀、礼乐、学校、选举、医筮、考课等事。乾元元年(758年)底,杜甫暂离华州,到洛阳、偃师探亲。第二年三月,唐军与安史叛军的邺城(今河南安阳)之战爆发,唐军大败。杜甫从洛阳返回华州的途中,见到战乱给百姓带来的无穷灾难和人民忍辱负重参军参战的爱国行为,感慨万千,便奋笔创作了不朽的史诗——“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和“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乾元二年(759年)立秋后,杜甫因对污浊的时政痛心疾首,而放弃了华州的职务,西去秦州(今甘肃省天水一带)。几经辗转,最后到了成都,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称“杜甫草堂”。严武表荐杜甫为检校工部员外郎,做了严武的参谋。永泰元年(765年)四月,严武去世,杜甫离开了成都,流落蜀中,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到达夔州(奉节)。由于夔州都督柏茂林的照顾,杜甫得以在此暂住。大历三年(768年),杜甫思乡心切,乘舟出峡,准备北归,但是终因时局不顺,未能如愿。因为当年二月商州兵马使刘洽杀死防御使殷仲卿叛变。商於地区陷入战乱,交通阻隔,只能等着。结果到了八月,吐蕃又进攻凤翔,长安又受到兵乱威胁,归不得也。只好继续漂泊在湖北、湖南一带,但是当地也发生了战乱和洪水等灾害,他在陆地上几乎找不到安身的处所,此后的余生时光,大约有一年半的岁月,他的船就只能在湘江上漂浮着。水上潮湿,杜甫终于病卧舟中,大历五年(770年)冬,杜甫在由长沙往岳阳的一条小船上去世。时年五十九岁。《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是他的绝笔之作。“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这是他对国家和人民最后的怀念。
杜甫的一生颠沛流离,奉先可以说是杜甫人生中的一个小站。他曾经说这里是“崇冈拥象设。沃野开天庭”,对此地抱有很深的情感。以至到晚年飘泊到成都时在广德二年(764年)看到韦讽录事家中一幅画想到奉先、想到玄宗,便发出了 “君不见金粟堆前松柏里,龙媒去尽鸟呼风”(《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的感慨。大历二年(767年)杜甫流落到夔州看到李十二娘舞剑还写出了“金粟堆前木已拱,瞿唐石城草萧瑟。”(《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的诗句表示对奉先的怀念。
蒲城人民也念念不忘杜甫在奉先的这段历史,并以此为荣。为纪念这位先贤,邑人清时爱国名相王鼎曾在县西门外(原面粉厂西侧的地方)亲立石碑一方,上刻手书:“左拾遗杜甫寓里”下署“王鼎敬立”。该石残碑现存蒲城县博物馆石刻西廊。蒲城县杜甫纪念馆筹建处已于2019年3月28日正式挂牌,目前正在积极筹建中。
二零二零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作者简介
冯宝哲,陕西蒲城人,一九三八年一月生。高级经济师,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华对联文化研究院研究员,北京华夏诗联书画院院士,陕西省楹联学会常务理事,陕西省诗词学会会员,渭南市楹联学会原常务副会长,现顾问。《渭南联苑》原主编、编审,蒲城县诗词曲联学会顾问。被授予“秦东联坛十老”、“渭南文化名人”“陕西孙髯翁终身成就奖”等称号。著有《风雨留痕》等书五卷,二百多万字。
编辑:叶子 翟英
美编:惜缘
文字审核:惠玲玲
制作:瀛洲居士
刊头题字:胡胜利
图标制作:旭晓霞
图片音频源自网络
投稿请加总编微信
中华诗经阁总社
荣誉顾问 张文汉 韩春见 熊静中 沈阳 石生 郭仁炳 浬鎏洋 王亚中 秦玉才 周镇添
名誉总社长 王今伟
总社长兼总编 王连社 副总社长 胡乃华 副总编 惠玲玲
总监 蓝天
文化总监 铃龙
中华诗经阁江苏分社社长 泰然 荣誉社长 陈立新
副社长兼总编 辛谷 副总编 汪雯 编审 铃龙
中华诗经阁内蒙古分社社长 夏青海
副社长 牛素梅 主编兼群管 刘东华
中华诗经阁陕西分社社长 惠玲玲
副社长 张培良
总编 李广远 副总编 翟英
中华诗经阁山东分社社长 赵芳香
总编 铃龙
宣传部
部长 刘建荣(河北)
副部长 左福启(河北)明雪琴(河北)
宣委
李宗平 张志国 唐生平 刘莹心 王素香 李绍芝 王杰侠 暴金娈 赵富娥以及所有编辑部成员
诗经部
部长 董杰(河北)
副部长 卢华山(河北)
编委
韩爱华(河北)惠玲玲(陕西)刘书琴(河北)毛恒昌(上海)石富城(重庆)李延军(陕西)杨莹(陕西)彭小毓(陕西)刘德生(陕西)王荣(辽宁)张建民(陕西)(添加中)
楹联部
部长 白公平(河北)
副部长 李彦蓉(河北)
编委
泰然(江苏)邱百灵(甘肃)周富成(江苏)(添加中)
音频部
特邀部长 巧丽(新疆)
部长 于冰(河北)
副部长 骏马(河北)梦露(黑龙江)
编委
香乡(北京) 冬日艳阳(黑龙江) 田浩(天津) 心语心声(山西) 碧海青天(河北) 喜洋洋 英子 张志国(河北)枫叶(宁夏)悠闲(湖北) 山涧红枫 李严 惠玲玲(陕西)冯文静(陕西)刘崇甫(陕西)李民龙(陕西)陈莉(陕西)谢丽(陕西)孙琦(黑龙江)宋淑平(山东)杨海荣(陕西)月儿(黑龙江)李红琴(北京)王秀茹(陕西)杨晓红(陕西)穆涓涓(陕西)默韵(陕西)贾景华(陕西)高晓莉(陕西)凌子(黑龙江)莫莉(陕西)婉清(陕西)张卫静 张颖 孟繁燕(秦皇岛)张晓凤(陕西)谢艳芳(陕西)罗玲珠(陕西)程亚利(陕西)大囡(河北)贞礼(陕西)杨海静(陕西)乔晓莹(陕西)姜雅范(黑龙江)
格律部
部长 翟英(陕西)
副部长 夏青海(内蒙古)刘激扬(河北)
编委
秋禺(江苏)乡音(湖北)孙春梅(河北) 刘淑芬(辽宁) 槐增良(河北)佘正发(湖北)么忠文(北京)白公平(河北) 马到成功(河北)李庆山(河北)李曼秀(河北)郝福生(河北)田永香(广东)孙上舒(黑龙江)娄洪魁(河北)朱建美(江苏)钟家奇(湖南)陈天培(广东)凌远科(广东)冯新民(陕西)(添加中)
词曲赋部
部长 汪雯(江苏)
副部长 文墨冰言 胜利(河北)
编委 周镇添(广东)张永庄 (河北) 李杰猛(湖北)连丙堂(河北)李振汉(辽宁)陈立新(江苏)铃龙(江苏)蒋兴国(江苏)葛君(海南)付胜光(陕西)冯宝哲(陕西)(添加中)
古风部
部长 李元超(河北)
副部长 魏增才(河北)
编委
闫俊山(河北)成俊峰(陕西)唐永恩(上海)李德宛(陕西)(添加中)
新诗部
部长 胡乃华(辽宁)
副部长 张荫成(河北)
编委
杨慧月(湖北) 卢庆学(河北)吴萍(安徽)赵雪梅(吉林)杨永振(北京)邓自然(湖南)赵芳香(陕西)王苍洲(陕西)李耀国(天津)攸春仙(山西)钟家奇(湖南)刘小奇(陕西)许增正(陕西)(添加中)
散文部
部长 莹心(山东)
副部长 李华(河北)
编委
铁裕(云南) 王玉(河南)清风月(河北)王新平(陕西)李东林(陕西)(添加中)冷月(北京)潘远芬(天津)袁占凯(河北)田方芝(山东) 李密林(河北)齐英华(山西)陈新安(陕西)王全峰(陕西)
小说部
部长 贺宝璇(山东)
副部长 张合军(河北)任春铭(山东)
编委
王振伟(吉林)李拴强(陕西)(添加中)
杂文部
部长 熊静中(河北)
副部长 王俊颖(河北)
编委(添加中)
书画部
部长 胡胜利(北京)
副部长 王栓柱(河北)
编委
王春阳(河北) 邢富强(河北)仇建庄(陕西)刘进海(陕西)周继业(陕西)支铁锤(陕西)姚万杰(陕西)许炳荣(陕西)雷鸿飞(陕西)计泽潭(河北)雷百计(陕西)乔永胜(陕西)岳七虎(陕西)田小弟(陕西)毛凯(陕西)齐宝田(山东)卢绪高(山东)冯登厚(陕西)张培良(陕西)贺志明(陕西)潘琦(陕西)徒超(陕西)周君明(陕西)王学艺(陕西)(添加中)
影视部
部长 耿进柱(河北)
副部长 高聪英(河北)
编委
宋闯(黑龙江)许毅斌(陕西)任山泉(陕西)(添加中)
榜书部
部长 胡兴民(陕西)
副部长 郭青凡(陕西)
编委
雨田四郎(陕西) 程引岳(陕西)田德有(陕西)张学印(陕西)赵云斌(陕西)胡玉全(陕西)肖红斌(陕西)陈宏伟(陕西)张培良(陕西)刘进海(陕西)潘琦(陕西)陈兴顺(陕西)齐宝田(山东)
美编部
部长 王彩维(陕西)
副部长 郑翠利(陕西)
编委
婉萍(山东) 王申未(陕西) 梁聪苗(陕西)赵香利(陕西)孟五利(陕西)(添加中)
诗评部
部长 秦本云(湖北)
副部长 宋京平(四川)
评委
刘朝智(陕西)李剑东(黑龙江)刘丰彦(陕西)高润南(陕西)(添加中)
直播部
部长 李海龙(陕西)
编委 李民龙(陕西) 任隽(陕西)
戏曲部
部长 刘奎芬
副部长 刘冬至 孟凡志 李飞
艺术指导 葛建州 孟凡志
部长助理 王俊茹 王焕生
后勤管理 孟凡成
摄像 王建民
编委
陈瑞发 张庆增 罗淑花 罗淑琴 杨双银 崔文秀 王新玲 陈秀峰 蔡香梅 刘秀清 毕站稳 汤富花 刘永清 邓春兰 刘铁桥 刘香平 孔维华 王福利 李凤霞 张凤霞 方明 裘艳华
中华诗经阁——传播诗经文化,弘扬正能量,以公益为宗旨,以奉献为准绳。诸子因兴趣爱好而志同,因传统文化而道合。期待国内外才子佳人入驻,尽情展示您的风采!
温馨提示:投稿、荐稿、组稿、音频配制、赞赏、点赞、留言、转发、推介等均属友情体现!衷心感谢!
【免责声明】
1、本平台基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而发布链接,但并不意味着支持赞同所有诗、文的观点和态度,并不意味着保证其内容的真实性和文学的艺术性,并不意味着文体文本合格或合乎要求。诗、文是否原创,无法考证,坚持奉行文责自负之原则。
2、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平台下载、或以其他形式复制、使用本平台链接图片等,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本平台所采用的音频图片等,如有不妥,请及时通知予以删除。如无意中侵犯了某媒体或个人的知识产权,请来信或来电告之,本平台将立即删除。
4、本平台对于涉及政治、文化、权益等一切责任概不承担,均由相关作者或单位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