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春在桃园(组诗)
〰️〰️〰️〰️〰️〰️〰️〰️〰️
踏青
潇潇春雨浩浩东风
荡涤残冬的锈容
邀约紫燕放飞风筝
一起去天上踏青
🔸🔸🔸🔸🔸🔸🔸🔸🔸
早春時节
摇曳的花蕾
是花仙子的试衣间吗
悬停的风
听蜜蜂在敲门
🔸🔸🔸🔸🔸🔸🔸🔸🔸
春讯
山以手加额
伸了伸懒腰
越冬的蜜蜂
纺着祖传的歌谣
风解开扣子
跑得香韵无限
早春一开口
就喷出半树桃花
🔸🔸🔸🔸🔸🔸🔸🔸🔸

🔸🔸🔸🔸🔸🔸🔸🔸🔸
桃 园
哪一朵桃花
最先点亮
满怀满抱的春光
毛茸茸的嫩叶
抖擞精神
伸展梦中的翅膀
炫舞的蜜蜂
鼓着泪囊
吻遍丛丛花蕊
桃花已不是去年的桃花
蜜蜂可否还是
去年的蜜蜂
🔸🔸🔸🔸🔸🔸🔸🔸🔸
何处还有葬花人
花瓣碎落
连命运的
最后一次触摸
也经受不起
甚至那和和的风
那细细的雨
老了,累了
栖身在地
借风的手
翻看一生的自己
除却红楼梦里的林黛玉
何处还有葬花人
🔸🔸🔸🔸🔸🔸🔸🔸🔸
桃 花
踮起脚尖
一路上
芭蕾着跑来
柳叶描了眉线
她们不会忘记
点染唇彩
笑刚刚展瓣
大地就
酥软了关节
蕊目一瞥
赏花人
再也捂不住心事
🔸🔸🔸🔸🔸🔸🔸🔸🔸

🔸🔸🔸🔸🔸🔸🔸🔸🔸
桃花仙子
率七姊八妹
飘落人间
抓几把残雪
擦一擦春天的脸
弱水三千
生就虎心豹胆
骨头里开出的花朵
笑看丛丛冰寒
何须论命运深浅
凋零也是灿烂的瞬间
后辈之花
寻着你的基因
点燃在
千手观音的指尖
🔸🔸🔸🔸🔸🔸🔸🔸🔸
春入桃林
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
桃花不言
不也下自成蹊吗
不到桃林
照样可饱鲜桃之口福
而桃花,蕊弄春风
仿若旧巢新燕
吐花之语
咏花之诗
唱花之谣曲
滿树滿枝
滿天滿地的红艳
幌若一群鲜丽的少女
嘻闹着戳醒春天
不入桃林岂不是
思花不得见
徒留兴叹耳
不入桃林
怎么会想起
人面桃花
被情思缠绕的故事
春入桃林人入桃林
一起參悟
花间之禪意
叶间之菩提
🔸🔸🔸🔸🔸🔸🔸🔸🔸

🔸🔸🔸🔸🔸🔸🔸🔸🔸
命犯桃花
且不说杂书上
如何渲染
也不听江湖术士
百口莫辩
桃花未骨朵
人心已含苞
问一问
游园的公子
哪个不想
作得桃花丛中人
一言即出
所有的桃花
都红了
半边脸腮
桃花劫桃花煞
犯了又怎样
还不都是
爱的花絮
若得逼面
而来的际遇
快哉人生
多解的命题
即使缘浅命薄
只此一聚
记忆交错的细节中
也会在心底
生出纹理
若修得
我心你潜你心我渡
誓言是
与生俱在的咒符
公子
你拿命犯来的
岂不是
桃花扇李香君的宿命
🔸🔸🔸🔸🔸🔸🔸🔸🔸
又一季桃花
一夜间,小奴家
绣出大朵大朵的自已
相公,你行走其间
碰触的枝条
是我款款的手臂
我拦不住岁月
也拦不住你
我们各自
往深处走去
再轮转经年
相公,我们可否
不期而遇
你撩开桃枝渐行渐远
还发出痴痴地轻叹
莫非你想到
那柄溅血的桃花扇
是啊
上至朝堂豪门
下至草野民间
桃花桃花曾经
惹翻多少情场公案
🔸🔸🔸🔸🔸🔸🔸🔸🔸
桃 林
今天
在你的树下
赏花
明天
在你的树下
品果
后天
在你的树下
乘凉
后天的后天
桃木拐杖
长成一片邓林
🔸🔸🔸🔸🔸🔸🔸🔸🔸

🔸🔸🔸🔸🔸🔸🔸🔸🔸
桃花意象美的理想世界
——桑恒昌《春在桃园》(组诗 )读后
王传华
桃花,作为一个诗歌意象,在桑恒昌诗歌语言美学江山画卷里,开放成一个爱与痛编织叠加的“桃花情结”,大声写着光芒,煌煌然展现出一个桃花意象绝美的理想王国,点亮了认知世界的昏迷眼神。
桃花,是吐露温柔恋情的花仙子。
桃花,是绚烂天鹅湖的芭蕾舞女。
桃花,是浪漫春天的初嫁的新娘。
桃花,是开放芬芳自由的诗歌美神。
桃花,藏着妙龄小奴家的难言情窦。
桃花,印着血染纸扇李湘君的精魂。
桃花,不知惹出了多少桩劫法命案。
桃花,又长出几片夸父追日的血肉邓林。
……
可见,在桑恒昌的桃花源里,尽管有不少的血朵泪花,那也是从善意的心灵出发,以疼痛的批判笔触为反证,来为桃花俊俏烂漫、风骨芬芳之故有的自由天然笑春风的一一开放英姿讴歌礼赞的。这里含寓着的不仅仅是为了展现诗人对桃花生存现象的审美心态与爱恋情怀,而更多的是一种对社会文明美好、人格平等自由一一之理想世界的向往、描绘和指引。
吐花之语
咏花之诗
唱花之谣曲
滿树滿枝
滿天滿地的红艳
幌若一群鲜丽的少女
嘻闹着戳醒春天
不入桃林岂不是
思花不得见
徒留兴叹耳
不入桃林
怎么会想起
人面桃花
被情思缠绕的故事
春入桃林人入桃林
一起參悟
花间之禅意
叶间之菩提
❊ ❊ ❊
《春入桃林》摘句
一一好一个“一起参悟/花间之禅意/叶间之菩提”。可见,写桃花理术是表,写人间正道是真。表理一致,易经往复,恒亘不变,道场自现。
阅遍人间事,无处不哲学。
意象主义幻化的精美语言,是筑成桑恒昌诗歌美学圣殿命体的一根神经一条脊梁。这主要涵盖在诗人的温良、善意、真诚的批判意识语境形态里。
花瓣碎落
连命运的
最后一次触摸
也经受不起
甚至那和和的风
那细细的雨
老了,累了
栖身在地
借风的手
翻看一生的自己
除却红楼梦里的林黛玉
何处还有葬花人
❊ ❊ ❊
《何处还有葬花人》
一一这是一幅多么凄凉悲怆的图景。
只要我们知性自觉地回望一下过去,环视一下现实,这样怀有一颗“何处还有葬花人”的悲悯之心的林妹妹,她们倒底在哪里?她们还活在人世吗?于是我们会低下高贵的头颅沉思,疼痛地发现,她们的灵魂还在,只是活在地水火风四大皆空的佛法里。这,难道还不足以让人性醒着的生者们垂泪忏悔吗。
自然,善良和仁爱自由自在的桃花,尽管她的绛红的芽蕾浸透过风雨血泉,她依然现实的明艳着,奋身自好地开放着,娇羞妩媚、多姿多彩地打扮着春天。
因为,她们在感恩、在仰望、在叩拜桑恒昌先生,是他,不仅给了她们情窦怀春的生命,同时,给了她们永不凋谢的灵魂。
是的,我们特别要强调的是,桃花,作为桑恒昌诗歌中一个独具魅力的美学意象,在灼灼芳华交辉的焰色里,编织成一个圣洁的桃花情结,并赋予她一身鲜活的灵性,在细腻旋舞的美感中,将诗歌精神的美学诉求和审美愿望,升华进一个理想的境界,增值了诗歌的社会实践价值和人生存在意义。
诗歌的使命担当,不仅仅为了救赎、净化人性,更应该为不时地被邪恶涂炭、被愚痴僵化的人本良知,指出一条出路—— 一条用花瓣燃烧的火焰,温暖照亮社会人生走向的正觉、真知之路。这样的诗歌,才可称得上“诗醒着/世界便睁开眼睛”(桑恒昌 句)的真正诗歌,伟大的诗歌。
桑恒昌先生,
就是创作这种现代意象主义伟大诗歌的东方巨人。
2023年8月24日 4时48分
结稿 温哥华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