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爱凤(乐昌市文艺评论家协会)
处暑时节,热浪依然席卷佗城。我和几位文友前往韶州风度书房,去倾听温阜敏教授的讲课,仿佛追寻着知识的海洋,一浪高涨一浪。
风度书房,那个距离佗城五十多公里的地方,在地理位置的界限中延展着文字的领域。我似乎能感受到它的心跳,每一次的跳动都是文字在呼唤,是知识在垂询。
马路上的热潮与书房的韵律交错,车轮不因炎热而停滞,它像在匆匆前行的朝圣者,急切地想要抵达那片知识的绿洲,以求一席之地,接受那润泽心灵的雨露。而武江河静静流淌,如一位善解人意的陪伴者,在离书屋不远的地方,礼让最佳的停车位,好像是在帮助我们缩短通往书屋的距离。
在书香的氤氲中,温教授以深思熟虑的声音,道出了散文与散文诗的微妙差别,他额头上的汗珠如智慧的结晶,轻轻滑落,似乎不小心洒向了大地。他以他的知识库,向我们分享着散文诗分段的技巧,就像是将智慧的烛光点燃在我们的心田。
我们坐在米黄色的木梯上,时儿聆听,时而记录,手机闪烁着,生怕漏拍了哪个精彩片段。此时的我们,是多么的贪婪,拼命打包主讲人的盛宴,渴望在他的知识库里猎取更多的知识和智慧。
时光总是在愉悦中流逝,虽然交流意犹未尽,然而书屋也疲倦了,它默默承载着无数的追寻者,我们无法再忍心打扰它的安宁,于是悄然告别,留下自己的感慨。
我与一群同样钟爱文字的人,挽着手退场。我们一同漫步在武江河畔,沐浴在晚风之中,感受和风的温柔。此刻,我内心涌起一股情愫,恨不得挥一挥衣袖,将书屋移植到佗城,就像是将知识的殿堂推到家门口。我愿再次成为那个背着书包、捧着笔记本的学生,追逐着内心跳动的那一刻,让文字的光芒照亮前行的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