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看茅奖
文′魏增刚
第十一届茅奖于2023年8月11日揭晓,乔叶等5位作家获奖,陕西作家这次依然是与茅奖无缘。 陕西西安是十三朝古都,高校数居全国第三,是响当当的文化大省。纵观陕西文学人,有五位作家获过茅奖。路遥凭《平凡的世界》,凌力凭《少年,天子》,陈忠实凭《白鹿原》,贾平凹凭《秦腔》,陈彦凭《主角》分别获茅奖。还有一些实力派作家没有获茅奖,去世的有,京夫,李佩芝,邹志安,红柯等;健在的有,和谷,高建群,方英文,吴克敬,吴文莉等。
为什么作家都希望自己能获茅奖?这就是路遥说的一句话,“我不拒绝鲜花与红地毯”。过去获了茅奖可得奖金5万块钱,现在可得50万块钱,获奖作品一时畅销,作家的其他作品被关注,作家出名自我价值实现……这是“俗气”的一面;主要还是作家的作品超越了一一这是文学竞技的体现。文学艺术同别的艺术一样,其一全民可参与,百花可齐放。其二,百家争鸣,万中争一。
艺术为什么要万中争一?这是由艺术追求完美决定的。有句话叫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就是说如果评奖公正,一个作品没有获奖与获奖看似可能只差一分一毫,但是就是这一分一毫,获奖者的高度是没有获奖者难以企及的。拿文学作品来说,就会有语言表达,文章结构,感情,思想等方面的差别。
拿作家作品来说,作家作品那么多,自然是先要关注获奖的作家及作品了。因此,有人一生都在辛苦地写作,一生都在追求作品的获奖。幸运的是,有人终其一生最后摘得了茅奖,比如王蒙莫言梁晓声;有人一生与茅奖无缘,比如陕西的一些实力派作家。
这两天我在关注第十一届茅奖获得者乔叶的散文,我再次得出结论。看了乔老师的作品,我们要树立起文学的自信来,优秀的作家可以走向成功,优秀的作品可以愉悦人的心灵,拯救人的灵魂,作为人的信仰;文学创作离不开天赋,文学创作拼毅力拼劳动拼天赋,天赋就是作者对生活敏感对文字敏感,反映在作品中,如果一篇文章作者写的有趣有味,读者读得入迷轻巧不累,读了这句就迫切地要读下句,说明作者有文学细胞有天赋;文字必须有感染力,有魅力,文字有感染力魅力,作者必须得如演员一样有感染力魅力,作者要热爱生活及大自然,对生活有激情。我们会看到她的胸中装着多少东西呢,一句写了另外一句就出来了。她的文字可读性强,功底扎实没有做作卖弄,朴素自然年轻又大方,标准的汉语言。我们会惊叹她的语言,实际上是在惊叹我们的汉语言,惊叹我们母语的神圣与伟大……
尽管获茅奖者毕竟是极少数的,但是作为一个写作者来说,一定要心里装着茅奖,力争让自己的作品成为艺术作品,走入文学的最高境界,让文学作品高于生活,走向高贵,走向平凡,走向完美,走向神圣,走向经典!文学艺术的长廊呀,只会把大大小小的经典之作留下!

作者简介:魏增刚,男,49岁,毕业于西安乡镇企业大学市场营销专业。爱好文学,一直笔耕不辍,出版随笔散文《脚印》一书。在《陕西工人报》《商洛日报》《长安》《作家故事》《作家摇篮》《扶风百姓网》《扶风微传媒》《炎帝故里论坛》《于都诗词》《乡土蓝田》《吉瑞墨香文化传媒》《城市头条》《西府文学》《新新文学》《岚山诗话》《商洛作家》等十余家报刊杂志网络平台发表诗歌散文1000余篇。最喜欢路遥鲁迅的作品。西安市电视剧文学村村民,西安市未央区作家协会会员,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