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如何去见贾老师
文/魏增刚
前夕,商洛文友陈斌发来链接,说2023年8月26日上午,贾平凹老师要到位于西安永松路的酱豆书屋参加一位老师的新书发布会,问我去不?我说不去。他说他想从商州来参加哩。
转眼就到了8月25日了,夜里在我们吃晚饭时,我同我媳妇聊天时,忽然间我们说到了贾老师,说了贾老师是我们的乡党,我们老家在商州,他的老家在丹凤。突然,我的脑子里闪出了陈老师发的链接来,我一下子陷入了痛苦之中,接着便问自己明上午去不?
去。酱豆书屋离我并不远,贾老师要来,我真想再见一下他。
去。咋个去法?周六周日我们是倒休的。明天周六,明天我上班,我搭档休息,我一个人扫两个人的路;如果和我的搭档倒个班,我明天休息,他明天上班就好了,但这得提前说,这时已经迟了,今下午在打卡时我没有见到我搭档,领班说他提前回老家蓝田了。让我明天同以前一样上班。
或者明天给领导打个招呼提前走一下,9:30新书发布会开,如果9点我走,地也扫完了。领导肯定允许的。
这不是主要的问题。主要的问题是我是环卫工,贾老师是著名作家,而且在场的一定都是白领。我去干啥呀?出丑呀?
回家换了衣服再去,估计折腾一下就迟了。
问一下陈老师,两人结伴,他会给我壮胆的,再说他同贾老师认识。但问了一下,他说明天下雨,他不来西安。
又问了两个西安的文友,他们一个说身体不舒服,拒绝了我;另一个人说有事,也拒绝了我。
贾老师,我以前见过两次。一次是2013年10月20日上午,在曲江西安会议中心,第三届中国报人散文颁奖典礼上。我这个文学爱好者见了他,当天夜里,我写了文章《见到了贾老师》,我收录到了我的散文随笔集《脚印》一书中,他给我的印象是其貌不扬,敬业,幽默可亲。梁晓声说:“我们是时代的活化石,我们是独特的一代,无论评价我们好与不好,独特本身,就是历史对我们的荣耀。”我说贾老师也是时代的活化石,他们那个时代,他保持得原汁原味无一点做作;他是他笔下的丑石,是上天赐予我们人类的一块无价之石,值得我们好好研究与学习。
四年之后,同样在曲江西安会议中心,第五届中国报人散文颁奖典礼上,我见到了贾老师。当时我去迟了点,会场内人已经到齐了,颁奖已经开始了。我进会场后,一眼就瞅到了在第一排坐着的贾老师,我鼓起了莫大的勇气,猫着腰,迅速地冲到贾老师面前,掏出我的已经在其中留了我电话号码的《脚印》一书递给了他,由于紧张,把他面前纸杯子里的水打倒了,这时一个女的,急忙来阻止我了,说会议结束后有互动环节的。我给贾老师叮咛了一下,说是自己写的书,送他的,让他看看,我电话在书的第一页留着。贾老师说,好好好!
我看任务完成了,忐忑之心也平静了,就冒着汗坐到了会场的后面了。在结束之时,别人还给我们照了合影呢。后来我把它洗了出来,作为永久的纪念。
时间匆匆而过,转眼间6年过去了。这6年我创作了大量的散文诗歌随笔,入了西安市未央区作协,西安市作协,陕西省散文学会。这当然是我的底气,但,这些贾老师肯定不知道;就是知道,能咋?能大大地缩小我们之间的差距?而且,自己只不过是一个环卫工。
在《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每次见到田晓霞的时候,他都是自卑的,尽管田晓霞从来都没有另眼看过他;在我从城中村搬到小区之后,大姐夫从农村来我家看了一下我们,当时他的窘迫,我难以忘记;我的一些文友,同学为什么不写作了,主要是没有勇气“出丑”;我送孩子考试时,开家长会时,孩子一定要让我换掉环卫服的……
亲爱的朋友,请你告诉我,明天我见不见贾老师,如果明天去见,我该如何去见?在场者可都是白领呀!

作者简介:魏增刚,男,49岁,毕业于西安乡镇企业大学市场营销专业。爱好文学,一直笔耕不辍,出版随笔散文《脚印》一书。在《陕西工人报》《商洛日报》《长安》《作家故事》《作家摇篮》《扶风百姓网》《扶风微传媒》《炎帝故里论坛》《于都诗词》《乡土蓝田》《吉瑞墨香文化传媒》《城市头条》《西府文学》《新新文学》《岚山诗话》《商洛作家》等十余家报刊杂志网络平台发表诗歌散文1000余篇。最喜欢路遥鲁迅的作品。西安市电视剧文学村村民,西安市未央区作家协会会员,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