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淮文学》征稿启事
《黄淮文学》从今日起,换地移主,更以大气魄地向大家展示一个新的平台,更以饱满的热情为作家、作者、读者服务,打造一个崭新、完美地服务平台。
《黄淮文学》是一颗闪耀的明星,在黄淮平原大地冉冉升起,《黄淮文学》立足黄淮面向全国,欢迎各位有志之士加入《黄淮文学》编委。《黄淮文学》以“高雅,唯美,国风”的理念,精心为正能量艺术爱好者提供抒发情怀、展示才艺、学习的交流平台。
《黄淮文学》不定期地组织长期为《黄淮文学》合作的企业、作家、作者进行旅游、采风、开展笔会交流。
《黄淮文学》长期面向全国华人征稿,面向全国企业合作,为企业服务,宣传企业形象,宣传企业产品,为企业打造知名程度,组织作家采风,为企业写真。
《黄淮文学》征稿主要收录诗歌小说、散文,文学评论。作品立意要新,内容健康,积极向上,传播正能量,杜绝政治敏感问题,一旦发现,永不录用。
《黄淮文学》微刊开辟如下栏目:(诗苑天地) (古风清韵) (小说园地) (散文花絮),现代诗每首限制20行以内,力求精简,思想健康,富有意境、内涵和跳跃性;格律诗平仄押韵符合要求,用新韵要注明。
欢迎各位文学爱好者、作家踊跃投稿。本刊暂无稿费。
另外招募主编、副主编,诗策划若干名。
联系电话:13283719267(微信同号) 投稿邮箱:1760277215@QQ.COM
投稿须知
作者在投稿之前认真检查作品,对错字、句进行修改后方可投稿。
投稿可以通过邮箱投稿,也可以在《兰河文学》交流群贴稿,以便老师收稿,也可投邮箱,邮箱投稿可编辑文档,不接受贴稿。
稿件要求原创首发,禁止一稿多投。

★乡村瞭望
●一位农村汉子的高尚情怀
——记河南省太康县常营镇高寨村农民高新亮
文/马学令 雨寒
兰河的源头从窦建德墓下出发,欢唱着向东南流荡,一路上纳千壑万溪,汇灵光之气,清清的河水孕育着这里的千亩良田,也孕育着这里的英雄儿女,这里就是闻名全国的中州明镇——常营大地。
在兰河的臂弯处,座落着一个村庄,名叫高寨。她紧紧依在兰河的南岸,是河南省太康县常营镇的一个行政区划村,离镇政府南一公里,紧临S213省道西侧。
高寨村由于兰河在这里千年流荡,受兰河之灵气熏陶,这个村庄人杰地灵,走出了无数个精英人才……,也成就了一批批各行各业战线上的有志之士。
我们怀着一颗稀奇之心,慕名来到高寨村一探究竟。热情的夏天刚刚退去,秋阳高照,天气还是很热的,我来到村头的大柳树下,看到了高寨村的人不仅勤劳能干,还会善于发掘商机,能在商海大潮显身手,而且遇事沉着冷静,敢于见义勇为,弘扬正能量。今天,经过我们的细心走访,果然不虚此行。下面就分享“见义勇为”的代表者~高新亮的人生历程——
一、商海搏击扬征帆
我们在紧临213省道西侧的高氏瓜业大市场内见到了他:呈现在我们眼前的高新亮,是一位勤劳朴实的农民,是一位壮实的农村中年汉子,今年47岁,两道弯弯的眉毛下,一双眼睛炯炯有神,透露着超人的智慧,显得精明能干。
也可能是比较忙的原因,也许是天天滚荡在黄土地上,他站在我们面前,一股股泥土气息扑面而来,下巴上长着短短的胡须,也没有用刮脸刀光顾过,此值西瓜上市的高峰时期,卖瓜的车辆站满了市场,人山人海,场里一片繁忙景象,但并没有显得杂乱无章,而是秩序井然,高新亮他们正在检查西瓜的质量,然后开票给出价钱,紧接着就是排队过磅,最后进行装车,一套程序有条不紊。他们的市场主要收购美都、玉麒麟和黑美人等优质西瓜,以质论价,公平公正。
趁着高新亮片刻的闲暇,我们对他进行了采访。听说高新亮于2008年在村南213省道西侧,租赁了十多亩地,开辟了西瓜大市场。那时,人们改变传统种植模式,发展多种经营,开始种植西瓜。高新亮敏锐地发现了商机,因为当地种植的西瓜只有外销才能产生良好的效益。而且高寨村紧邻213省道,向西不远处有大广高速路口,向北镇政府所在地有311国道,通过利用区位交通优势,抓住西瓜成熟旺销的时机,高新亮开始了他的事业,很快就获得了可观的利润,捞取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他的西瓜生意可谓顺风顺水,他的人生之路是越走越宽。他既自己收购,然后到南方的市场销售,赚取差价;也为外地的老板们代收代办,收取代办费;同时也收取瓜农的过磅费,为群众提供了便利。他的西瓜在这一带非常的红火。他告诉我们,每天来他市场内买瓜的外地客商,光小货车就有20辆左右,大货车始终保持在5辆到10辆之间。西瓜销售每天达100多吨,有时候200多吨,经手的款项上百万元。为他装车的本地群众20人至30多人,每人每天的装车收入200一500元,带动了群众就业,增加了群众收入。
我们在高新亮的市场内碰见了一位刚结算钱款的瓜农,他姓王,50多岁,手里拿着厚厚的一沓崭新的百元大钞。他高兴的告诉我们:“昨天下午开着四轮拖拉机,从几十里外的扶沟县崔桥乡赶来卖西瓜,可是不凑巧,几辆大货车瓜已装满,另一辆车明天上午才能来到。”
“当时非常焦急,和他同样情况的还有几位,高老板为我们安排了免费的食宿,解除了我们的后顾之忧,真是到了高老板的瓜市场就如到了家,高老板给我们提供了温馨的港湾。”这位瓜农砸了砸舌头,满意地说道。
他们今天卖了瓜领到款,对高新亮翘起了大拇指,夸高老板仁义,他们说以后还要来这里卖瓜。高新亮说,瓜农几十里地来找我卖瓜,是对我的信任,他们遇到困难,我怎能袖手旁观,必须给他们提供方便。像这样的事,哪一年都会碰到许多次。因此,周边十多个乡镇,方圆100多里的瓜农也都愿意到他的市场来卖瓜,有的甚至和高新亮都成了朋友。高新亮的西瓜收购结束之后,他又在秋季收购销售蔬菜,如西兰花、耳菜、西葫芦、娃娃菜等。高新亮不愿意闲着,有时忙的顾不上吃饭,有时累的真想找个地方美美的睡一觉。累并快乐着!于是他增加了收入也为当地的群众提供了方便。
二、危难之时显身手
其实,在高新亮开辟西瓜大市场之前,他就在农村这片广阔的天地里小试身手。随着农村进一步改革开放,农民的收入越来越多,农业技术水平也越来越高,农业生产不再是传统的人工劳动,他深深地认识到“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只有发展农业机械,才能减轻劳动强度。”
他也意识到人力的操作将逐渐被机械化所代替。外出打工的人多了,家里的责任田依靠手工已经落后,也不能推动社会的发展。于是,他带领一批有眼光的农村人购买起了农业机械,他们在农村的广阔田野里纵横驰骋,农民的需要就是他们前进的动力。高新亮是这批人中的领头羊。
他于2002年率先购置了一部小型小麦收割机,开始了为农民生产服务。几年过去,他感觉小型收割机已不适应农业大面积的收割,于是他于2006年拿出12万购置了一台新型大型收割机,后来又与2015年再次购买了一台大型收割机,为当地农业生产贡献自己的力量!
据当地的广大村干群说,高新亮这个人特别顾人、重感情。在小麦成熟之时遇到阴天下雨,他的收割机就不再外出作业,而是在为本村的群众服务,他怕邻居爷们受损失。农民种一季小麦不容易,遇到下雨会遭受巨大的损失。我们无法责备高新亮狭隘的小农意识和家族意识。在本村收割价钱上不计较,比在外村收割价格只会便宜不会抬高。
“高新亮还是一位见义勇为、奋不顾身为群众扑灭火灾的英雄。”一位中年妇女告诉我们。
顿时,我的采访兴趣更加浓烈,非让她把详细经过叙述给我。“2020年6月10日,高新亮正在本村南地,南北大路西侧的麦田里操作收割机为群众收麦。那天,天气炎热,成熟的小麦一片金黄,当时偏南风有四级左右。忽然有人高声呼喊:着火了,着火了……原来在大路上有一大片摊晒的麦秸,也许是路人丢弃的烟头引起了火,顿时浓烟滚滚,火焰滔天,大有不可收拾之势,有人正拿着扫帚和铁锹奋力扑打。因为风比较大一时难以扑灭,火势越来越猛,正向路边沟里蔓延,路沟里到处是干草树叶。火一旦越过路沟,就是一望无际的麦海,后果不堪设想。这时正在开着收割机的高新亮,忽然听见了救火的呼喊声,他扭头一看,才发现了火情。他马上停住了车,搬起红色灭火器,从高高的车上飞身跳了下去,三步并作两步,奔向了100多米外的着火点。妻子看见后也拿着另一个灭火器,从后面追了过去,高新亮跑到跟前发现风助火力,火焰越来越大,火舌向他伸出长长的舌头,将要舔着他的裤管,大有吞噬灭火人之势,火焰眼看就要漫过路沟,情况万分危急。高新亮扭开灭火器,一股白色的粉末冲出覆盖在火焰上。”我们听着这位中年妇女侃侃而谈话语,心里非常感慨,同时,也为高新亮捏了一把汗。
这位中年妇女咳嗽了两声,对着矿泉水瓶子,“咕咚、咕咚”喝了两口水,清了清嗓门继续讲到:“高新亮的妻子也赶了过来,两人同心协力与火进行了搏斗。很快一场大火被扑灭了,险情得到了控制,避免了一场无法估计的损失,挽救了群众的生命财产,因为在当时成千上万亩麦田都是成片相连的,一旦大面积着火,将无法扑灭。高新亮危难之处显身手,在群众心里树立了高大形象。人们都说,多亏了高新亮,否则不知道会有多大的损失呢?咱们得向政府为高新亮请功。高新亮笑笑,然后又开着他的收割机奔向广阔的麦海,为群众收麦去了……”这位中年妇女边说边向我竖起了大拇指,高新亮不愧为高寨村的榜样。
这时候,骄阳烘烤着大地,脚下热气腾腾,汗水湿透了我们的衣服,一只小鸟从远处“扑愣愣”地飞过来,“叽叽喳喳”地鸣唱着,在空中聆听着我们采访的声音。
三、忠孝两字集一身
他于2020年被群众选举为村委委员,感觉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更需要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更要带领群众发家致富,“一人富不算富,全村富才算富。”这是他说的也是他做的。
几年来,他的西瓜蔬菜大市场,辐射带动周边农户100多家,发展高效农业种植,建起温室大棚200多座,种植反季节蔬菜,带动群众发展一年多熟模式“小麦~西瓜~辣椒~红薯”和“小麦~辣椒”3000多亩,农民的经济效益大大地得到了提高,他的西瓜蔬菜大市场每年安排贫困人口就业100多人,稳定了贫困户脱贫。
他的西瓜蔬菜大市场,成了豫东有名的农产品集散地,每天吸引着方圆百里的瓜农和菜农,开着农用车子和小四轮拖拉机,来他这里进行交易,这里云集着全国各地的商家和小贩,他们都会高兴而来。满意而归。
他当上村干部后,决心改掉遇事急躁的脾气,有条不紊地处理着村内各种事务,也不能光想着自己挣钱做生意,还要为全村人着想,为全村人服务。上任初始,正赶上新冠疫情大爆发,高新亮和所有的农村基层干部、网格员一样,开始与疫情作斗争而忘我的工作。白天,在村口的值班点进行值班,查验扫码,还和医生一起进行疫情防控,夜晚还要在村里街道巡逻。他总是积极主动配合村支部书记搞好每一项工作,舍小家为大家,这就是对人民的忠诚,对国家的赤胆忠心的表现!
他不单是一位好干部,而且还是一位是出了名的孝子。他的老父亲瘫痪在床15年,他作为兄弟中的老大,从来不怕吃亏,为父亲的事跑前跑后,尽人子之责。俗话说,床前没有百日孝,高新亮兄弟二人用自己的行动谱写了新时代的赞歌。他的父亲在他们的精心照料下,现在的精神状态很好,再活个10年,20年没啥问题,当然这与高新亮兄弟们的孝顺有很大的关系。高新亮说,我交朋友有个原则,对父母不孝顺的,不交!对自己的亲爹亲娘都不好,更何况对朋友吗?这话很朴素,但也道出了为人的道理。高新亮,我不得不对你再一次刮目相看。
他就是这样一个人,愿我们的社会有千千万万这样的高新亮,我们的社会就会更加繁荣昌盛,我们的生活就会更加美好!

★诗路繁华
●醉美的秋天(外一首)
细品岁月
秋天,
这是一个充满韵味的季节。
它像一位慈祥的长者,用柔和的眼神注视着世界,
抚平炎炎夏日留下的焦躁与烦闷。它又像一位诗人在大地上挥毫泼墨,
用金黄的色彩勾勒出丰收的画卷。
秋天的风,宛如一支悠扬的笛音,飘荡在蓝天白云之间。它轻轻拂过稻田,
使得那一片片金黄的稻谷摇曳生姿,
仿佛是大地的舞者,
跳起了欢快的舞蹈。
它轻轻拂过树林,
使得那一片片枫叶变得红艳艳,
似乎是燃烧的火焰,
照亮了整个秋天。
秋天的色彩,
是那么的丰富而鲜明。那一片片金黄的稻谷、那一朵朵火红的枫叶,还有那一只只飞舞的蝴蝶,
都是秋天的杰作。
它们在秋日的阳光下熠熠生辉,
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秋天的气息,
是那么的浓郁而独特。那一阵阵飘香的花香、那一丝丝甜美的果实,还有那一曲曲欢快的歌声,
都是秋天的馈赠。
它们在秋日的空气中弥漫开来,
让人感受到丰收的喜悦和生活的美好。
秋天的思绪,
是那么的深邃而悠远。那一丝丝落叶的思绪、那一片片枫叶的回忆,还有那一幕幕岁月的痕迹,
都是秋天的记忆。
它们在秋日的思绪中涌动,
让人不禁陷入对往事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憧憬…
●忆童年
小时候
欲望并不太多
思想简单 就像一片树叶
委屈就哭 高兴就乐
点一堆篝火
团团围坐
同唱一首妈妈教会的儿歌
快乐着你和我
放入新搓的棒米粒
食欲在火堆中热烈
在劈啪的响声中
分享美食带来的喜悦
嘴巴是黑的
手是黑的
牙是白的
兴高采烈
童真本色
这是我难忘的昨天
绝不是美丽的传说
回忆童年的世界里
满眼都是清风明月

★古风清韵
●七律·乡愁 (外一首)
柯美柘(江西)
农工在外怕闲清,夜里无眠百味生。
即止思亲心自苦,还期见友意难成。
孩儿学习黉堂课,季节栽培菜类名。
总总林林相叠印,中宵入梦六神惊。
●七律·纳凉
夜幕降临端板凳,门前树底好乘凉。
清幽月下群孩逗,茂密枝头百鸟藏。
奶奶支颐真惬意,爷爷抱膝实慈祥。
邻居加入聊天热,不到中宵不散场。
●七 夕(外一首)
文/刘均生
初六降雨初七晴,牛郎织女喜相逢。
天仙情动送透雨,人间送上玫瑰红。
● 夜 雨
枕听窗外刷刷声,天随人愿解旱情。
可别降水学琢州,叫人心悬睡不成!

★七言八语.大舞台
致先父
管教宇/安徽
杨桥社区已拆迁,
喜搬新家至东苑。
父亲居楼称享福,
常忆放牛苦少年。
退休在家好清闲,
清茶电视度余年。
老年聚集棋牌室,
麻将香烟致病变。
送去住院细诊断,
不忘写作回忆篇。
人渐憔悴病渐重,
浅秋驾鹤中医院。
父亲病榻出暖言,
老伴空巢太孤单。
今逢忌日悼先父,
音容犹生在春天。
作者简介:管教宇,男,1972年出生于安徽省马鞍山市,作家,诗人,1999年开始写作。《世界汉语文学》签约作家,传世图书策划出版中心签约诗人,白孔雀诗刊会员。

●微信微歌
涵 予
微信早上传
微笑满人间
微微看几眼
微赞心怡篇
微信群众友
都不曾见面
从来不表白
只表心中愿
清晨问好声
微微润身暖
午后祝福语
令人身不懒
黄昏牵挂意
更觉夕阳艳
夜晚明月照
非亲也思念
微信在眼前
都于奇妙间
有歌还有舞
有文有诗篇
人间情互传
天下事尽览
中外立善言
古今站圣贤
微文放心声
微情涵心愿
人微心不微
人凡心不凡
微山景亦美
微水波互连
思念微山湖
抗日英雄显
微小并不小
大志在里面
微信号一闪
微心湖浪翻
微信重诚信
微言轻虚念
微文易入心
微诗亦可观
文字闪眼前
万花筒一般
曲调响耳畔
悠扬又奇幻
微信诞生日
微情众心连
微微风吹来
微笑到永远
注:这是一首关于微信的诗歌,描述了微信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微信所带来的各种美好。微信作为一种社交媒体平台,能够让人们通过文字、图片、音乐等多种方式传递情感和信息。它不仅可以让人们远距离交流,还可以分享快乐和祝福。微信也是一个让人们能够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信息和文化的平台。总的来说,这首诗歌表达了对微信的赞美和感激之情。

●鸡冠洞
文/李德强
北国第一洞,
溶洞天然成。
洞内八大景,
景物皆天工。
玉柱潭水清,
金龟渡仙翁。
溢彩殿流光,
鳄鱼拜寿星。
叠帏宫幔秀,
望夫石泪盈。
洞天河水汹,
镇海神针定。
聚仙宫藏仙,
欢聚琥珀岭:。
瑶池宫瑰丽,
移步换三景:
中华第一柱,
玉柱盘金龙。
七层宝塔峩,
倒影清潭中。
鲤鱼戏水游,
仰视宫冰灯。
藏秀阁更奇,
千年一吻情。
石林坊大观,
倒悬挂半空。
石笋石钟乳,
石鼓石琴形。
静处亿万年,
无声胜有声。
神奇大自然,
无穷造化功。
天公开万物,
人间奇迹生。
作者简介:李德强,男,河南省太康县人,退休教师。
周口市作协会员,周口市老干部局诗书画院理事,
太康县诗词学会会员。

★《黄淮文学》编委:
刊名题写:文锋
顾 问: 华 晓 春 姚 化 勤
主 编: 肆月春风
执行主编: 冰波 颜力
副 主 编:一骑红尘 袁辉
总监校对: 冰波
校园征稿:小石
宣传部: 高山峻岭
发行部:春生 小石
企业广告策划:文锋
编 委:肆月春风 冰波 一骑红尘 春生 小石 高山峻岭 刘伟华 刘刈 于广 蓝天白云 韩 镯 冰 清 兰 子(以姓氏笔画为序

点击二维码 关注黄淮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