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涵▲
杨小涵1963年元月生人,1981年考入天津财经学院 (现财经大学) 企业管理专业学习,1985年毕业后,入职天津大学治金分校任教。1988年调来我公司工作,先后任财务部长秘书、总裁办公室主任、项目经理、董事长执行助理、公共事务部政府事务高级经理等职务,她2018年退休。小涵的父亲15岁参军,曾驻守空军北京南苑机场,转业后在天津市劳动局任职。母亲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曾任中国青年出版社编辑、天津师范大学物理系图书舘管理员等职务。小涵父母一是军人,一是文人,在那特殊年代,她们一家五口人曾分别住北京、河南、山东三地。6岁刚过的小涵曾随父亲在部队军营生活三年,加之她本身又是教师出身,因此她身上即有父亲那种雷励风行、令行禁止的军人作风,又有母亲那种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浓浓的文人作派、文人雅趣。小涵人长的清秀俊美、性格直爽,说话直来直去,不懂得绕弯子。他行事如人,快捷麻利,走起路来象一阵风一样裹着一团淡淡的清香而来。办完事,又象一阵风麻利地飘然而去。她一直服务于公司总裁和集团老板,因此我们虽然很熟,但交往不多。只是1994年8月底,我们曾一起陪时任公司总裁黄雄到太平洋总部汇报过安全工作,而后又一起考察过新加坡奥的斯公司的几处电梯安装工地。2006年11月我从公司退休后,即与小涵等老同事们中断了联系。待今年我再续同事缘时,听到小涵的声音、知道她的一些近况后,真让我惊叹无比!这位文质彬彬,不善张扬的老妹妹用几年的功夫竟一下子在诸多领域展翅高飞,成绩婓然。

小涵的行书▲
还是请您先欣赏一下小涵的书法成果吧。2017年小涵进入天津市老年大学,先后师从王健康和萧振华老师,从零基础开始学习行书。先临王羲之的《兰亭序》,后临赵孟頫的《千字文》、《洛神赋》。6年的学习生活,一路走来先是基础班,后是提高班,今年夏末,她又与十几名同窗一起追隨萧老师升入行书研修班。萧老师治学严谨、诲人不倦,他要求同学们细磨工笔、精准临帖、切磋笔法、共同进步。

萧老师指导小涵▲
在萧老师的严格教授、指导下,学员们书法技能日渐高深,修正作品也迫不极待。您看小涵在刚听完萧老师的点拨后,立马席地而坐修正笔划,急急忙忙地追求作品的更精到、更完美。
小涵的隶书▲
我不懂书法,纯属“外行看热闹”。但我觉得小涵的书法流畅自如,舒展自如,有激情、有张力、有变化、有韵律。细细端祥,她的墨宝疏密得体,浓淡相融,能看出她笔毫的运动轨迹,且字字有牵连,动感、美感跃然纸上。真难想象这些作品竟然出自她这样一位女孩子的纤细小手儿。今年春节过后,小涵又独辟蹊径,入网《锦墨书画院》,开始学习欧阳询的楷书和隶书。3月27日上第一课,5月12日奉上成果。您看她经过一个多月认真地临摹,规范用笔,在精读碑帖中体会先贤的心律、节奏、气韵,悟之于心,施之于手,让自己追求的线条美,结体美,章法美,墨色美,都能每每得体,铺展眼下。
小涵的楷书▲
我还看到了小涵今年1月19日(腊月二十八日) 用一个下午临摹的楷书《兰亭序》。写的人心静,读的人心也静。您看那字,大小均匀,结构方正,用笔精细,端庄稳重。字如人,人如字,追求方正平直,不绕圈子,不阿谀奉承,心静心安,字为楷,人为模,人与字皆努力奋发争做“楷模”!
小涵与姐妹们一起练瑜伽▲
您再听我说说小涵练瑜伽的故事吧。听小涵讲,她年青时就喜欢瑜伽,每天早7点就跟着央视体育频道《惠兰瑜伽》节目练习,愈练愈上隐,一直坚持了20多年。退休后,她应兴趣相同的朋友之邀,一起开了间瑜伽舘,一干就是4年。
这期间她特意布置的舘内瑜伽文化、瑜伽艺术氛围吸引了大批的瑜伽爱好者,大家真心相处,情似姐妹、情似亲人。除一起练瑜伽外,大家还一起学剪纸、做月饼,一起读书、拍写真,舘内每天笑声不断,其乐融融。这4年,让小涵对瑜伽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她告诉我:瑜伽起源于印度,它是一项有着5000年历史,让人们在身体、心理与精神上和谐统一的运动方式。2014年12月11日联合国宣佈每年的6月21日为国际瑜伽日。练瑜伽能提高身体的柔韧性、协调性,缓解肌肉疲劳,促进血液循环,使人体的关节更加活动自如,提高自信。当然它也能调解情绪,躯赶烦闹,使人心态平和,减轻心理压力。再有就是能满足女孩子们追求形体美、盼望减减肥一类的好处了。练瑜伽很辛苦,您看她们在那种调身的体位法,调息的呼吸法,调心的冥想法中练的多苦多累!我觉得这是一种苦行者的运动,是向自己的胆量、毅力、身体承受极限挑战的运动。小涵说这项运动练时苦,练过甜,尤其当你生理、心理、情感、精神得到改善和升华时,你会觉得那疼痛、汗水的付出都是值得的,都会有种收获满满的成就感!
海顿、莫扎特、贝多芬▲
小涵写书法,练瑜伽,写着、练着累了的时侯,她喜欢静下心来听听古典音乐和世界名曲。并为此走进古典音乐的殿堂,在网上申请加入了江川老师《经典音乐Vlp》和《音乐下午茶》等课程。她听的那些曲目都应是“阳春白雪”中最“洋”的东西。古典音乐体系庞大,鱼龙混杂,但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这三位音乐巨人并称为古典乐派的三驾马车。海顿比莫扎特大24岁,莫扎特比贝多芬大14岁。海顿活了77岁,贝多芬活了57岁,莫扎特只活了35岁。海顿是长者,是“交响音乐之父”,也是当年欧州乐坛的一面旗帜。莫扎特称海顿为“海顿爸爸”,没有海顿就沒有莫扎特和贝多芬。
小涵修古典音乐课 图左上角是小涵的结业证书▲
古典音乐旋律紧湊优美,情绪明朗乐观,曲目充滿了抒情与温暖。听古典音乐,要坐的住,听的进,富有激情和联想。象我这五音不全,不懂音律,听力又差的人,只能与古典音乐说“拜拜了!”。小涵跟着江老师知晓了很多音乐名家,李斯特、德沃夏克、小泽征尔、伯恩斯坦、肖斯塔科维奇等等。古典音乐学业期滿,小涵还获得一册精美的有导师签名的结业证书。
小涵到梅兰芳、纪晓岚纪念舘参观及她的剪纸▲
小涵有很高雅的文化品味,她常常突发奇想,来一趟说走就走的短途旅行,象去北京西城区护国寺9号院参观京剧梅兰芳大师的纪念舘,那里有与梅大师有关的剧本、图书、照片、字画、信件、实物等32421件。在院中走着,耳边响起梅大师的《贵妃醉酒》那精彩唱段“海岛冰轮初转腾,见玉兔又早东升”,美啊!她还到北京珠市口西大街241号参观大清名臣纪晓岚纪念舘,看那最古老的紫藤萝和海棠树,发一番感慨凭吊那大清重臣,听闻他那凄美的爱情故事。她还专程坐动车跑到北京保利剧院去看汉诺赫.列文经典作品,由著名影视演员倪大红、孙莉主演的话剧《安魂曲》等等。兴趣来时,她还会自己动手剪上一、两枚窗花,歌颂美满幸福的生活,把心中祈求百姓们丰衣足食、人丁兴旺、健康长寿、万事如意的愿景,借托剪纸表述出来。
小涵参观画中人旗袍文院▲
小涵爱美、会美,她还常跑到到市古文化街那具有百年历史的通庆里8-10号《画中人旗袍文院》参观游览,穿上那富有美感和魅力的旗袍,去彰显自己爱美的天性。小涵还是位美食家,一有空闲她会自己动手制作一些健康美食让她那宝贝儿子考拉和亲朋好友们品尝。“上的了厅堂,下的了厨房”,中华女儿的美德在小涵身上发扬光大,演绎的淋漓尽至,尽善尽美!
小涵的部分美食作品▲
小涵还喜欢各种体育运动,小学时练过3年体操,中学时喜欢长跑,大学时还取得过全校女子七项全能冠军。她特别喜欢滑冰。上大学时,每到冬日三九,天津财院周边的小河就是她与同学们练习滑冰的绝佳场所。小涵心中的目标、计划很多,她正在一项一项地付诸行动,她虽已年过花甲,但仍有青春少女般的活泼和梦幻奇想。她又在出发,让我们一起祝愿这位老妹妹梦想成真,再创新成果!
小涵: 目标下一站,出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