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日 说黄河
屈化民

每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日。
2005年9月3日,在抗战胜利60周年纪念大会上,党和国家领导人发表讲话说:“在波澜壮阔的全民族抗战中,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各党派、各民族、各阶级、各阶层、各团体同仇敌忾、共赴国难。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到处燃起抗日的烽火。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
去年“五一”假期,我去陕北游览。亲临黄河岸边,聆听抗战故事,对于上述讲话,有了真切感受。
在离壶口几十里的南边,在黄河西岸一个叫秋林的山村,曾设第二战区司令部。战时负责这段河防的,是阎锡山统帅的晋绥军。他们长期坚守,保障了陕北平安,延安安然。
再往南的河段,由孙蔚如率领的陕军驻防。孙将军是灞桥豁口村人,原是杨虎城将军的得力干将,西安兵谏时负责城内防务。“七.七”事变后临危请命,辞去省主席衔,率军出陕,开赴晋南,保卫黄河。誓师出征时,他向国民政府和三秦父老盟誓:“余将以血肉之躯报效国家,舍身家性命以拒日寇,誓与日寇血战到底。但闻黄河水长啸,不求马革裹尸还!”他把十多名侄男子弟带到河防一线,以亲示卒,表率全军。动情时用秦声高歌岳飞《满江红》,鼓舞士气。又按该词牌填谱新词,作为战歌传唱,激励全军将士。写到这里,笔者狂想。当年本人若在军中,定和岳武穆,填作“同题词”:
军旗血染
天险处
山崩地裂
中条山
人呼马啸
鏖战激烈
三秦将士卫乡土
八年抗倭守黄河
赴国难
亲人等白头
梦泪别
甲午耻
犹未雪
新旧恨
何时灭
尚伏波
横渡东瀛海壑
壮志饥餐岛夷肉
大刀取饮倭寇血
笑归来
战友聚渭河
朝西岳

数万陕军如山岳,八年固守母亲河,坚阻倭寇西犯我。确保陕西河段渡口不失,我军补给线路畅通。拱卫了河西的关中西安,守卫了民国的战略后方。使西京成为战时预备首都,使宝鸡成为沿海企业西迁宝地,使汉中成为诸多高校避战校址。日寇如兽凶猛,铁蹄难踏陕境,于是恼羞成怒,派战机从运城起飞,轰炸西安、渭南、商县等城。
在黄河东拐处中条山一线,陕军屡经恶战,可歌可泣。有一次,八百名新兵刚刚东渡过河,突遭大批鬼子袭击。他们都是十五六岁的二愣小子,没出过远门,没经过训练,没领到枪支。陕西愣娃突遇恶寇,身临绝境,悲壮成仁不当俘虏,抱团跳入大河激流。孙将军闻悉,悲痛难抑,失声哭泣。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中华儿女用生命演奏《黄河大合唱》,拼死保卫黄河,保卫中国。一寸山河一寸血,大河呜咽哭先烈,长歌悲壮唱千里,召唤儿孙把寇灭。
黄河紧贴山西省,先南流而折向东。形成大写的L,见证抗战的脚步。卢沟桥事变后,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在三原集结整编,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所辖三个师东渡黄河,独立开展游击战争。与此同时,远在大后方的川军离家北上,脚穿草鞋,长途跋涉,北过黄河,入晋参加忻口会战。全国其他编制部队,分别在各战区对敌作战,发挥重要作用。抗战八年,川军前赴后继走上前线,出川者达350万,回川者仅十几万,热血洒遍长江黄河两岸。
在黄河东段的齐鲁大地,台儿庄战役惨烈无比,参加会战的三秦子弟,如秦兵俑所向披靡,身背锅盔奋勇杀敌。陕军愣娃不顾死生,口号如雷响彻时空:“生在陕西死在山东!”令敌胆战鬼神震惊。
今人应该明白,当年军国主义日本,是世界一流军事强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历经多年战乱,割地赔款,早已贫弱不堪。两国交战,如同病夫迎战泰森,阿富汗人抗击美军。以弱抗强,惨烈悲壮,绝非影视剧那样轻松潇洒。在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候,在艰苦卓绝的抗战期间,国民革命军作为国家军队,担负国防重任,始终是抗日主力军,在正面战场抵御强敌,历经一系列重大战役,建立了历史功勋,付出了巨大代价。八年血战,恶仗不断,三百多万士兵阵亡,数百位将军殉国。黄埔军校毕业生,华夏子弟中的精英,十有八九为国殒命。这在全世界战争史上,是鲜血凝结的惊叹数字。
在今年抗战胜利纪念日来临之际,我查阅秦晋抗日史料,领会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做过一番功课,写下这篇短文。站在七十年后仰视角度,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全面扫视中国抗战,客观讲述真实历史,为更多朋友了解史实,为英雄先烈青史留名。

收尾之际,感言未尽。上世纪九十年代,《商洛日报》曾经报道,守卫中条山的烈士,许多人户籍在本地几县。其中有的在我的家乡。据老辈回忆,在那个时期,从尧沟到庙前,从圪崂到李庙,数十壮丁,经过洛南县,走向黄河边,一去不复返。他们或葬身河边,或暴尸山野。身上鲜血流干,大多尸首不全。有的坟茔尚在,早被野草遮盖。死后如同草芥,忠骨已化泥土。为国捐躯无人祭祀,保家卫国不为人知,无名无姓被人遗忘。今天说起先辈故事,不会引起人们敬慕。年轻人懒得考究家国历史,忙着上网游戏追星。追捧的是大款明星,并不崇拜抗日英雄。欣赏“马户”“又鸟”潇洒转腚,忘了先辈先烈在天之灵。爱听日韩歌星娇柔之声,不知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咋样产生。迷失于世间滚滚红尘,并不关注国家精神。这样的普遍现象,当今的社会意识,是否红尘物欲中的颓废堕落?能否告慰民族英雄在天之灵?可否应对美帝及其走狗?
秦王李世民诗云:“千古江山,沧海横流,英雄无数。兴亡多少事悠悠,唯奔腾黄河滚滚流……”黄河奔流到如今,中国强大聚精神。泱泱大中华,民众十四亿,拳拳爱国心。族林大了,啥鸟都有,哈日崇美者大有人在。一位电视女明星,竟穿日本军旗装; 一个台湾主持人,说起大陆抗日史,竟说 “哇!才打了八年!” 有个女子,家在河南,嫁到大阪。在那里见到老乡,竟然口口声声,说你们中国人不呦西,这不中那不中的。这类预备汉奸,在中美贸易战正酣,“双节”长假之前,被黄河泥水糊住脑子,不是怀着常人心理,想着正常国外游购,而是一门心思,去东瀛购洋玩艺,到靖国神社看鬼还魂,到福岛赏入海核废水。这种人,不在意78年前的国仇,不在乎黄河母亲的感受,不懂得国旗的颜色和国歌的词句,不知道今人的幸福源于先烈的牺牲。此等人,是否记吃不记打,好了伤疤忘了痛,钟情洋货忘祖宗? 这渣女,是否该叫不孝子孙,该入日本国籍,该叫山田日种?
在抗战胜利日来临之际,黄河母亲时而低吟洒泪,为战争中死亡的3500万儿女哭泣。时而高歌猛进,为新时代的炎黄子孙助威。时而缓行深思,为不懂世事的孩子叹息。纪念之日,抚今追昔,情感交织。愿大河的子子孙孙,都能领会母亲之心。
注:
《*满江红》中“伏波”,指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咸阳茂陵人,光武帝时,率大军沿海南进,入交趾(越南)南部,平定叛乱。孙中山作《挽蔡锷》联:“平生慷慨班都护,万里间关马伏波。”班都护指班超;马伏波指马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