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颗“神药”
作者:王照科
老王逢人就讲得到这颗“神药”的经历,大家就以听外星人故事的姿态耐着性子听。老王一向就疯疯癫癫、神神叨叨,作为街坊领居,大家早都习惯了。
终于有人忍不住了。
“一大把年纪的人,日头当空怎么胡咧咧这些梦话嘞,乡里乡亲都在笑话咱,让咱咋出去见人嘞。”大壮,老王的儿子先发了火。
“小兔崽子,你懂你娘的个锤子,老子是亲自经历的,亲自经历,懂不懂?老子一辈子就没说过瞎话!”老王火力全开,跳着脚骂大壮,并且警告大壮,如果我躺到炕上那一天,你小瘪犊子如果不把这颗“神药”乖乖喂给我吃救老子的命,老子就是死了也要从地下爬出来找你算账。
世上真有“神药”?
“神药”是啥样的?
每次有愿意搭腔的乡亲们问,老王就很神圣的把随身携带了几十年的那个小烟叶口袋从腰里掏出来,打开口抖动几下,一粒银色的鸽子蛋大小的圆形物件就滚到了老王的掌心上。
这就是老王所说的“神药”?
人群中有人止住笑声,用夸张的声音说,看看那药丸,正“滋滋”冒红光哩。马上就会有人接住了下语,是嘞、是嘞,佛光四射呢,真不愧是“神药”呀。总之每个街坊邻居都像资深演员,说着无中生有的台词,对着老王手中的药丸指指点点,就图一个乐呵。
老王不喜不恼,不管大家说什么,都像脖子抽筋一样不住点头,似赞成,也像是反对,也好像根本就没听,仿佛身上真的有了佛性,必须有悟性的人才能看懂他。
把锡纸打开,看看什么颜色,让俺们开开眼界。人们催老王。
老王就把包裹着药丸的锡纸打开,并把靠近跟前的几个人往外赶了赶,让大家一律离他五步开外的地方远远观看。
药丸就像一颗干巴的黑枣,黑不溜秋、圆咕隆咚的,不像电视里太上老君葫芦里的金丹一样泛着光芒,以至于人群里一个抱在大人怀里的孩童看到这个药丸后,哭闹着要吃黑枣,很是破坏了气氛,气得大人打了孩子一下,孩子就哭声更大,震得旁边几只寻食的母鸡赶忙逃回了各自主人的家。
老王又重复给街坊邻居讲述得到神药的全过程。无非就是老王睡梦中梦到一位白胡子老头,从葫芦里倒出一颗药丸给老王,叮嘱老王这是救命神药,但必须是老王患了要命的病躺倒炕上无药可治时服用这颗神药才有效。并说老王上三辈积了大德,才特意赠送药丸一粒作为嘉奖。老王醒来后就真的发现了这粒药丸在枕边,他用烟盒上拆下来的锡纸包上了这颗药丸,珍藏在了自己的贴身烟叶包里,日日不离其身。
“我揣摩,那白胡神仙,不是别人,一定就是太上老君,这药丸,就是太上老君练的仙丹,准保药到病除。等我躺倒炕上不能动那一天,万望老少爷们提醒我那不懂事的儿子大壮,一定让他记得把这神药喂给我,拜托大家啦。”老王每次给大家讲这段经历,末尾都会捎带上这些话。
鬼才信这些话!定是精神出了问题!得治!
街坊邻居在老王身上找够了乐趣,就嬉笑着四散开来,期待着下次再碰面时,老王再重复一次这样的表演。
老王有个从小到大的知心朋友老马。
不管别人信不信神药这件事,反正老马是不信的。老马和老王光腚娃娃到现在,早把老王了解通透了。他说老王放个屁他都能提前知道是大蒜味还是韭菜味。
老王一定遇到了什么事!于是,老马请老王喝酒。
几杯白酒下肚,老马从两人光腚娃娃说起,到生产队一起干活,到娶老婆,生孩子,到养家不易。老马说的煽情,老王听得动情。终于,老马把话题转移到了老王的神药上面,时机掌握的不早不晚,火候拿捏的不疾不徐,一切都是刚刚好。
50度老白干的助兴,“艺术人生”般的煽风点火。面对老友,老王内心沸腾了,嘴上的门打开了。
老王说一生沟沟坎坎不容易,没给孩子带来幸福,亏欠了孩子。他说前段时间身体不适,就瞒着家人去医院检查,结果检查出患了轻微脑梗。医生给打了针、开了药,叮嘱老王一定按时服药并定期检查,否则容易猝死或者瘫痪。老王活到这把年纪,心里并不怕死,但他极其害怕瘫痪在床吃喝拉撒都需要孩子照顾,拖累了孩子。
“得病咱想办法治,脑梗也不是治不好的绝症,你弄出“神药”这出幺蛾子事情搞什么?”老马问老王。
“天下那有什么‘神药',是我骗大家的。主要是骗我儿子大壮。我一直没把得病的事告诉任何人,我知道这病发作得快,一头栽倒在地就不省人事了。要是马上死了就解脱了,万一是躺在床上一直昏迷不醒,那可就给儿女们添大麻烦啦,所以我要提前做出准备。这药丸是我在药店买的山楂丸,被我偷偷掏空内部放进了“毒鼠强”。我已经提前多次叮嘱大壮,等我病倒床上手脚不能动那一天,一定把这颗药丸喂给我吃。之所以说这药是“神药”,主要就是让儿子相信这药能治病,让他心安理得把这药给我喂下去。我就图一死了之,不给子女添麻烦。”
“你糊涂,你法盲,你这是在害你儿子。”
“这我早想到了,所以我才让父老乡亲们都知道我身上有一颗‘神药',这样在我吃了‘神药'咽气后,大家顶多是认为‘神药'不灵,没有人会转头去为难大壮。”
“这年头,谁还相信举头三尺有神明?你个老糊涂,为了孩子,你可下了大工夫啦。”
老马骂累了,望着已经醉卧在酒桌上的老王,想了想,就把老王挂在腰间的烟叶袋拽下来,倒出那颗包着锡纸的“神药”端详着,嘴里叨咕:“到死都想尽办法不麻烦儿女,这天下的爹娘咋都一个样呀……”
老马抹了一下潮湿的眼睛,拉开抽屉,拿出自己药盒里吃剩下的一颗山楂丸,用烟盒的锡纸包裹好,比了比和那个“神药”的形状差不多,然后就放进了老王的烟叶包内,把烟叶包重新挂回打着呼噜睡着了的老王的腰间……
老马手里攥着老王那颗“神药”,像拿着一块火炭一样在房间里转了好多圈。“去他个锤子‘神药'!”老马最终把药丸扔进了自家的煤火炉里。
炉内烈火熊熊,吞噬了“神药”, 也灼热了背对着火炉醉卧的老王那张为子女遮风挡雨、背负生活的脊背。
个人简介:王照科,男,山东成武县人,目前在天津工作,爱好文学,有作品在报刊杂志发表。
“白鹭杯”首届文学作品大赛暨纸刊征稿链接
https://m.booea.com/news/show_3151977.html&
﹌﹌﹌﹌﹌﹌﹌﹌﹌﹌﹌﹌﹌﹌﹌﹌﹌﹌
大赛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纸刊投稿邮箱:
bailu6698@163.com
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