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远的婆婆丁》
作者:张永昌
主播:才姝艳
监制:无 痕
总编:阳光波
责编:夏 天


我早就想动手写一写婆婆丁了,但出于对她爱之弥深,唯恐辱没了她的无量功德,故尔未敢草率从事 。
今春,有幸下乡到一个村里工作。村东有一块绿地,婆婆丁一棵挨着一棵,。这天赐的良机叫我怎能错过呢?工作虽忙,我还是采挖了三次。除去枯叶的婆婆丁,在清水中一洗,越发显示得水灵灵的。绿白两色组成的一体,像一棵棵鲜脆无比的小白菜,整体轮廓又像一个个令人心态静泊的锚。

佐以炸酱的婆婆丁,使我频频举箸。席间,一位大学生说她父亲爱吃冻土豆面儿豆包,并大惑不解地问我:“这是为啥?”这一问,把我问小了53岁。我向她讲起了苦涩的“瓜菜代”岁月。那时我家7 口人,偶尔能吃上一顿用黄豆面和冻白菜熬成亦饭亦菜的食物,真比现在吃饺子还要满足。正在长身体的我,常常饥肠辘辘,数着指头盼春天,因为春天给我的温暖,不用顾及难以御寒的衣裳,更因为有了漫山遍野的婆婆丁可以充饥,不必担心成为饿殍。春光融融,我牵着姐姐的衣角,提着小蓝子,去挖一棵棵能够维系生命的婆婆丁。
如今,生活好了,我仍然爱吃婆婆丁,假日里跑到 野外去挖,吃到嘴里,由衷的情感如洪波涌起……
著名诗人艾青视大堰河为褓姆;在我看说,婆婆丁就是我第二个乳娘!苦难,使我依存于婆婆丁,没有婆婆丁的日子,该是多么岌岌可危呵?

享用婆婆丁,我摸索出一种新的招法:时近仲夏,婆婆 丁开花结实,伞状的毛绒儿一飞,她完成了一季的生长繁衍任务,而后渐渐老去,无人理睬。我不,我让她青春复活,重放光彩。办法很简单,只须将老株用刀割去,过几天,便 有新株送来 春之美味。如此一茬茬采挖,直到立秋,晒干菜的时候,我把吃剩下的婆婆丁用线串起,吊在窗前,干了,用纸一卷,放在壶里一沏,清香淡苦的茶水——婆婆丁茶,绝对起神!
于是我对婆婆丁的情愫,便释放在婆婆丁的每一年每一生的履历之中。我感谢婆婆丁富有“春风吹又生”的禀性和旺盛的繁衍能力。我曾怀着矛盾的心态,既希望婆婆丁黛颜常娇,又希望她的一棵棵的中心长出青莛,擎起一朵朵黄花儿用这天然的暖色点缀绿色的原野;为了糊口,我希望婆婆丁花儿迟点开放;为了婆婆丁代代繁衍,我又盼着婆婆丁花儿快些褪去,托起一个个白色的毛绒球儿。我曾小心翼翼地采摘一棵,举到嘴边 ,用力一吹,绒毛球顿时消逝,伞状的绒毛儿在空中飘舞,载着一粒粒种子投入大地的怀抱。我想,这也许就是我对婆婆丁的一种回报吧?

听完我的讲述,这位大学生似乎明白了她的父亲爱吃冻土豆面子豆包的缘故了。
我接着说:在俄国革命初期,列宁同志吃得是黑面包,这是为啥?大学生回答说:“是节俭,也是特定条件下的无奈。”“对。”我肯定了她的答话,接着说:你的父亲爱吃冻土豆面豆包,我爱吃婆婆丁,正如你爱吃海鲜一样,都是特定环境培养而成。困苦与幸福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从困苦到幸福的隧道有多长?就看我们奋斗所付出的大小。我们汗水流得多了,距离也会越缩短的。
幸福之花必须用辛勤的汗水浇灌。
这位大学生高兴地说:她一定用冰箱将土豆冻了,磨成面粉,为她父亲蒸豆包,并邀请我去享用我爱吃的婆婆丁。共同品味这多姿多彩的人生……
走在婆婆丁绿遍的原野上,一个坚定的信念油然而生。我深信,婆婆丁永远根植于我们这代人,乃至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田!

















☆ 免责声明 ☆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