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情故事的细节(散文)
文| 毋东汉

婚谚有云: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跟着老爷当娘子,跟着杀猪的翻肠子。”把婚姻关系说到了骨髓。我不由得想起w和B的爱情故事的细节。小说家讲究:“故事可以虚构,情节不可捏造。”而情节又是由许多细节构成的。小说尚且如此,写散文更应注意细节的真实。
W和B是经人介绍结婚的,他们没有恋爱过程。于是,他们看了电影《李双双》后,就模仿剧中人,先结婚,后恋爱,所以就发生了许多匪夷所思的故事情节。
一天,吃过晚饭,w对B说:“咱俩到河边聊天去!”B说:“走吧!”她跟在丈夫的身后,边走边掐帽辫儿。(帽辫儿是用麦杆辫成的长带,用以缝制草帽、提篮或其它工艺品。供销社收购帽辫儿,够一定长度为一板,每板二角二分钱。)到了河边,B坐在大石头上掐帽辫儿,w海阔天空地胡说乱谝。他讲解《诗经》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意境。B只听不搭话。河里水淙淙流着,河水冲击,淘走石头下的沙子,石头就倾斜,石头相碰的声音,夜静了很响亮,乡间老人说这是“鬼揭石头”。B听到了这声音,就说:“回吧?夜深了,冷了。”w也听到了,就跟着说:“回。”w把妻子让在自己前边,跟着妻子往回走。w觉得身后好似有脚步声,头发像竖起来一样,脊背像冷水浇。w觉得自己有责任保护妻子,他就搂着B肩膀,B偎依着w,w也胆正了许多。这是w和B第一次谈恋爱,虽然在结婚以后。
W虽然结了婚,仍然很幼稚,喜欢揹着草担笼,拿着镰刀去河边,割草歇息时在畅口大泉边钓鱼。没有钓钩,怎么办?B就把做针线用的针,在灯焰上烤红,然后插在桌缝里窝成钓钩。w还糊风筝,没有胶水,B就用铁勺烧麦面浆子做粘合剂。
他们在陝北旅游时,有朋友捉到一只蚂蚱送给w,没笼子装蚂蚱,B就把饮料瓶子钻了些小孔,作为笼子,还是透明的。蚂蚱也很满意这个明亮寓所,叫唤了一路,增加了夫妻的旅途乐趣。B不但是w的妻子,还是w的驴友和玩伴。
W经常牙疼,B烙的锅盔较硬,w咬不动。每到吃饭时,B就把烙饼的硬皮留给自己,把较松软的馍瓤子递给w。这样,馍皮较之馍瓤要薄得多,结果,势必是先让丈夫饱起来。
夏季蚊子多,晚上睡觉时,两口子互相摇扇驱蚊,往往是W一觉醒来,B的扇子还没停。
冬天的夜长,那时没有电褥子,暖壶也未兴起,B总是先上床,以体温暖被窝,w要趁夜长熬眼写点什么,冻得脚手冰凉。他钻进被窝,B就警告说:“嫑冰我!”w就耍赖说:“我只暖一个手指头。”他把右手食指贴紧妻子脊背,妻全身缩成一团,冷得很,连声说:“冰!”w于是增加到两只指头,三只指头……甚至于整个手掌,得寸进尺。B就装做睡着了,忍受着。
秋麦两忙,w驾辕拉架子车,B在后边掀车子。她在左边掀,车辕向右歪;她在右边掀,车辕向左歪;她在车尾掀,车辕磕头。w埋怨B付劲太大,B说:“我付劲,为的是你省劲!”B掀车比拉车还用力。w带领青年搞玉米试验田,B就带头担水抗旱,试验田获得丰收。劳动者的爱情总是在劳动过程中显现出来并得到升华。
在“瓜菜代”的饥饿岁月里,B上山采野菜,只带两个玉米面饦饦馍,半路上就吃完了。饿着肚子采回“叶上花”等野菜。吃饭时,她用碗端着两个麸子做的馍,对w笑吟吟地说:“先生,请!”她那神情,就像赴宴搛肘子一样乐观。
W要写文章,煤油灯不够亮,灯下还有一饦黑影,稿纸上黄光闪烁。B从墙上摘下了小玻璃镜,支在灯背后,调整好角度,镜子把煤油灯的光亮聚拢在稿纸上。w写作方便多了,爬格子也快了许多。w写陝北高塬上的河流,石底河床落差大,想不出好词汇。B在一旁说:“那你就写‘石坡坡上流’吧!” w就这样写了。B不仅是W第一位读者,有时还帮他推敲、“炼字”。B是w的妻,也是w的文友,这样说,不为过吧?
B病逝以后,w每年元旦要在B坟上绕坟一周,以示缅怀。他为何这样痴情?完全是B积修的结果。w是谁?B又是谁?我不说,你也许已经猜到了。所谓“要得知道,经过一遭”。只要你相信这都是曾经真地发生过,就够了。这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的确是爱情故事的细节。那些视婚姻为儿戏,闪婚闪离的年轻人,也许正因为缺少这样的细节,婚姻成为脆弱易碎的故事。
2023-8-25-于樵仙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