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来学格律诗》之四
格律诗之五不要
文/丰树
一、不要新旧韵混用
在同一首诗中,或用平水韵,或用新韵,二者只能选其一,不能新旧混用。
如果新旧混用,诗体会出现一些混乱。比如新韵中的一些平声字:黑、独、竹、石等等在旧韵中均为仄音字。
二、不要出现孤平,此乃大病
1、孤平及补救
所谓孤平,是指一句中除了韵脚字外,只有一个平声字,即为犯孤平。
孤平只会出现在韵句中,在非韵句中不存在此问题。
比如:五言“平平仄仄平”不可变化为“仄平仄仄平”,因为”仄平仄仄平“除去韵脚外,只有第二个字是平声字,所以出现了孤平。
孤平的补救方式是五言第三字和七言第五字改平声即可,即一拗三救和三拗五救。
2、 对孤平的错误理解
有人把孤平简单理解为两仄夹一平,这种理解是不对的。因为两仄夹一平不仅在七律中很常见,在五言中也不鲜见,而且平平平仄仄有一个变格平平仄平仄,在唐朝几被视为正格。
3、孤仄不需要避免
有人说,孤平不行,孤仄行不行?孤仄是格律诗中的常见现象。“两平夹一仄”不仅不需避免,而且在救孤平的时候,还必须要“两平夹一仄”。
4、检测工具是好帮手
对于初学者来说,用软件检测自己的诗词,能帮助我们及时发现出律、出韵、孤平、三平尾等等诸多问题,减少诗病的发生,辅助我们尽快步入诗词殿堂。在检测中要特别注意多音字,多音字常常有平音和仄音,所以有时出现孤平或出律也无法显示,需自行判断。
三、不要出现三平尾,此亦是格律诗之大病。
三平尾是指韵句的末尾出现了三个平声,五言“仄仄仄平平”和七言“平平仄仄仄平平”中,第三或第五字应仄而平,就会造成三平声收尾的情况。三平尾在古人律诗中极为罕见,可见是创作的大忌。三平尾有碍诗歌的音律美。
也有人把三仄尾视为禁忌,其实三平尾和三仄尾是有区别的,不可同日而语。因为三仄尾出现在非韵句,对音律妨碍较小,不是大病,但也该尽量避免。
四、不要出韵、凑韵、重韵、倒韵、连韵等等......
一首诗要使用同一韵部的字,若用了其它韵部的字就是出韵了。比如全诗押十四寒的韵,若用了”闲“字就是错用了十五删的韵部,就是出韵了。
凑韵是指为了押韵,硬凑韵字,与诗句内容没有关联。
重韵指重复押一个字为韵脚,单调乏味,为格律诗大忌。
倒韵是常见的诗病,指为了押韵,将一个词的两个字倒过来,有些词倒过来没有关系,比如河山变山河;但有的词则显得不伦不类十分别扭,比如把慷慨变成慨慷。
连韵指两个相邻韵句,用了同音字为韵脚。如果两句不相邻,即使用了同音字也不算连韵。
五、不要出现合掌
合掌可以分以下两种情况。
1、若从同一个角度突出同一个意思,那就是多余与重复,就是合掌了。
如: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用蝉噪与鸟鸣反衬静谧的氛围,两句意思表达重复。
2、 结构合掌,律诗中即颔联和颈联这两组对仗句结构形式完全相同,使得两联缺少节奏变化,句式呆板,整首诗不灵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