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行青天峪、彩石溪记
宋文东
近日有驴友对我说,咱们群有几年没去彩石溪了吧,咋不安排去驴行了呢?我说,至少疫情三年,咱们没去,再说泰山后山这几年管得严了,还是少去惹麻烦吧。驴友说,现在雨季管得松,看朋友圈有驴友已经去过了。我说,也听说过了,咱们这个周末就去青天峪、彩石溪走一遭,试试看吧。

2023年8月20日一早,我与好梦、君哥等10几位驴友自驾,来到了泰山后山的古村落——青天村。几年未到,青天村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让人都不敢认了。我们从村子穿过时,见街心水沟里溪流潺潺,涌雪堆玉,叮咚有声,不是以前脏乱差的垃圾沟了;沟边上也装了护栏,使过往的行人和车辆都有了安全感;许多的民房被改造成了民宿,像公鸡变成了凤凰。村里到处鲜花盛开,绿植青翠,小桥流水,不是江南,胜似江南。有驴友说,在这里买座房子养老,也很不错。

天气虽然已经立秋多日,但气温并未降低多少,仍然有点闷热。青天村本来就建在山坡上,南高北低,实际上我们一进村就在爬山,只是感觉不明显罢了。出了村口,山坡更明显了。也不知道是山上的栗树林茂密,还是泰山后山像屏风一般的遮挡,山上竟然一丝风也感觉不到,闷热异常。尚未爬到半山,驴友好梦就在后面抱怨说,牛哥走得太快了,我们都走不动了。我知道自己走路快,爬山也从来不落后,一直受到驴友的诟病。但是今天的情况有点特别,因为我们要穿越泰山后山进入彩石溪,至于能否顺利通过山上的防火检查站还是未知数,因此心里一直不踏实。如果遭到泰山防火队员的阻拦,我们此行就比较麻烦了。只有过了检查站那一关,我们的活动就成功了一半。既然有驴友提意见了,我不得不停下了脚步。在前面带队的驴友书亭率先爬上山脊侦察,传下话来说,检查站没有人。我一听,心里悬着的那块石头才落了地。

山脊上虽然没有防火队员,却有道铁丝网像拦路虎一般拦住大家的去路。大家到了山脊上,见书亭等几个驴友已经在铁丝网那边了。书亭指指铁丝网上那个大洞,大家都明白了,于是一个接一个地钻了进去。泰山是五岳之首,又是世界自然文化双遗产的名山,保护好泰山是每一个公民的义务,这一点大家都懂。虽然现在还在雨季,但大家都很自觉,没有人在山上抽烟,这也是我们的群规。大家在松阴里的绿草坪上歇息一会儿,呼吸着清新的空气,享受着泰山拂来的阵阵凉风,一边喝水,分食水果,一边胡侃开玩笑。乱腾一阵子之后,大家开始下青天峪。
记得有一年,在下青天峪时,一直小心谨慎的我,在接近谷底时放松了警惕,一不小心踩翻了一块石头,摔了个跟头,还滚了几个滚。多亏了双肩包的缓冲作用,除了腿上碰了块淤青,手指头破了点皮,流了点血,没有伤着一点筋骨,实在是万幸。如果摔在眼前那块大石头上后果就难料了。这件事我一直忘不了,每次经过这里,都会想起来。

大家进入谷底,在清澈的山溪里洗把脸、洗濯下毛巾,降温祛暑,顿觉清爽无比。山溪两边,青草郁郁葱葱,野花绚丽多姿,带花纹的大大小小的泰山石到处都是。
大家一边听着山溪的欢唱,知了的高歌,一边享受着凉风的吹拂,惬意地玩水,竟然都乐不思蜀了。我见时间快10点了,就催促大家赶路。小路在山谷的边坡上,一会儿在左面,一会儿在右面,一会儿在谷底的石坪上。这些山路肯定是过去泰山周边的村庄相互来往的古道。小路完全是在草坡上踩踏出来的,有的地方在茂密的草丛中凹下去一道坑洼,路径依稀可辨;有的地方小路上没有一棵草,裸露着土地,清晰的路径在树荫里曲曲弯弯地伸向远方,像一根粗大的长绳。溪流一直紧随着我们的脚步,时而声音大一点,时而声音小一点,遇到坎坷就毫不犹豫地跳下去,哪怕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


渐渐地谷底出现了大片带花纹的泰山石坪,清澈的溪水在上面漫流,呈现出一幅“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美丽图景。可惜现在不是有月亮的夜晚,但那种迷人的意境还是能体会得到的。大家见了这美丽的风景,又拉不动腿了,尤其是几位爱美的女驴友,拍照起来就没个够。男驴友阳光喜欢摄影,摄影作品有一定的水平,也喜欢为大家服务,现在他比谁都忙碌了。驴友君哥喊,阳光,过来给俺拍一张;月牙在那边喊,阳光,来这边给我拍一张。阳光则是一边答应,一边跑过来跑过去给美女们拍照,几乎成了女驴友们的专职摄影师了。

到了一处小瀑布,下面有块巨大的泰山石,被水湾包围着。记得有一年夏天,我在水边遇见一只大蛤蟆在水里游泳,感到很好奇,就追着它拍照。蛤蟆见有人追,就拼命地游,一转眼钻进大石头下面的窝里,调转头过来,瞪着惊恐的亮晶晶的大眼睛可怜兮兮地看着我。也不记得什么时候开始少见蛤蟆了,那年见到的那只蛤蟆也不知道现在还活着吗?我倒是有点想念它了。小时候在乡下,雨后,在街道上,甚至农家小院里到处都有蛤蟆的身影,不过蛤蟆那一身疙瘩皮让人瘆得慌,几乎没人喜欢它。老家人有句歇后语:咬人不咬人——膈应人。说的就是蛤蟆。蛤蟆虽然不大受人待见,却是庄稼的好朋友,害虫的克星。小时候也常见家乡的小河边、池塘边有外地的陌生人扛着根长杆子来逮蛤蟆。他们从蛤蟆的一只鼓鼓的眼睛里收集一种液体,然后再把蛤蟆放生。后来才知道蛤蟆眼睛里有一种东西是很珍贵的药材,可以给人治病。但也有坏人根本不管蛤蟆死活,把它两只眼睛都给弄了。据说蛤蟆眼睛里那种液体被挤出后,眼睛就瞎了,看不见了。那时候我还小,对蛤蟆除了同情,什么忙也帮不上。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也没见蛤蟆减少。可是现在再跟蛤蟆见个面,可是有点难了。

快要走出青天峪的时候,小路再次转到了左边坡上。葳蕤翠嫩的青草,如绿茵一般斜斜地铺满了山坡;对面山坡上的黑松林乌油油的,墨绿一片。透过前方山谷里稀稀拉拉的槐林,远眺淡雾蒙蒙的泰山远景,一幅简单却壮观的泰山原生态风光图,拽住了我的双腿,简直令人不忍遽去。
到了峪口,一道铁丝网又把我们给拦住了。我知道铁丝网前面十几米处就是著名的鹦鹉嘴瀑布,也是青天峪山溪进入桃花峪的出口。面对拦路虎,我们不得不转到东面山坡上寻找出路。我知道这里曾经也有一道铁丝网,不过那道铁丝网上以前也有个大洞,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大家走到近前一看,大洞尚在,于是一笑而过,下到了桃花峪。
我们从桃花峪东侧的小树林转到了山溪西边的木栈道上,这是5公里彩石溪天然画廊的开端。


彩石溪由于汇聚了桃花峪、仙女湾、青天峪等多条山溪的来水,波浪翻滚,飞雪溅玉,更加急湍。大大小小、各种形状的瀑布一个连着一个,轰鸣声响彻山谷。雪白清澈的溪水从画石上倏然而过,演绎了一场水在画上流的绝妙图景,看的人五脏六腑仿佛也被洗濯得干干净净,清清亮亮的。大片的带花纹的泰山石集中地铺在山谷底部,像一幅长长的画卷从此徐徐打开,往下游曲曲折折跌宕起伏地伸展开去,时而宽,时而窄,时而旁逸,时而斜出,甚至个别地方还延伸至山坡上的松林里去了。这样的画作,中国罕见,举世无双,令人叹为观止。在这幅巨大的天然画作面前,任何伟大的画家都会看到自己的渺小,钦佩大自然的神奇。

如果你稍稍注意点,驻足细看一会儿这幅天然的画作,就会发现,它们有的像甲骨文,有的像篆书,有的像草书,那笔画,那气势,那意境,任凭哪位书法大师都会甘拜下风,自愧弗如。有的花纹像某个动物,如马、像鱼、似兔等等,只要你细心揣摩,就一定会在这里找到它们的身影。有的又像某种器皿,刀、花瓶、桌椅,等等,这些家里的日常物品摆设在这里也不难找到它们。

更妙的是这幅长卷上那些白的黑的褐色的线条,粗粗细细,潇洒奔放,恣肆汪洋,大气磅礴,都是神来之笔,其实它们是28亿年前泰山一带剧烈的地质活动的杰作。这些活动过程复杂多变,惊心动魄,创造的地质遗迹十分罕见,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双文化遗产绝不是随意的。

在彩石溪沿途的若干小水潭里,清澈见底的水湾里游动着许许多多的小鱼,一直喜欢钓鱼,对淡水鱼颇有研究的驴友自由哥告诉我说,这就是泰山上的特产,也是稀世珍品——螭霖鱼。还说,螭霖鱼个头都长不大,最大的也就一二两重,太阳底下能够化的连根鱼刺也不剩。螭霖鱼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自古就是贡品。现在泰山上还有螭霖鱼养殖研究基地呢。


在彩石溪中游,矗立于山溪之中的那块长方形巨石,上面刻有“彩石溪”三个大红字,是彩石溪的标志。大家爬到巨石上面拍了一张合影,作为这次彩石溪之行的纪念。只是巨石南边曾经有棵柳树,现在却不见了,难道是它老去了吗,还是景区嫌它碍事把它砍了呢?我听见有驴友也在念叨那棵柳树,看来大家都有点念旧情节。驴友老丁夫妇跟我说,他们俩想从景区大门出去,以便了解下线路情况,打算近日带80多岁的老爷子来逛逛。我对老丁夫妇的孝心竖起了大拇指,说道:快去吧,别耽误了咱们汇合。老丁说,放心吧,一会儿咱们青天村见。

2023年8月23日

投稿热线:13325115197(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