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海,男,生于1958年6月,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在成都市建筑技术学院、四川函授大学教书;曾在四川日报社当过记者、编辑。著有小说《北川之恋》、《追杀》、《天才大厨》等。
这年全国闹起非典,北京是全国非典疫情最重的地区,所有的餐饮娱乐全部关闭。陈梦溪宣布:稻花香饭店即日起关门,但饭店所有工作人员照常上班,饭店将为战斗在非典疫情第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和公安民警、街道社区服务人员等免费送盒饭,每天做一万盒。员工为自己有这样一个深明大义、无私奉献的老板而深感庆幸与自豪。稻花香饭店从非典疫情开始到最后结束,一直坚持送盒饭,这一行动深深地感动着市民,饭店由此名声大震,老板陈梦溪的名字也传扬开来。
非典疫情结束后,稻花香饭店正常营业,生意格外火爆。这天饭店来了一个特殊顾客,他在大厅等了半个小时,服务员才给他找到一张靠窗的座位坐下。这个来客六七十岁,宽额大脸,很有涵养,他对服务员说:“你能不能把你们老板陈梦溪叫来?”
服务员回答:“老师傅,你有什么要求尽管提,我都可以给你解决。”
“你解决不了”
“可以解决,你说嘛。”
“我是他老乡。”他的成都话说得很标准。
“你等着,我去叫。”服务员到办公室去叫老板。
陈梦溪来到大厅,见这人也不认识,就问:“你是……?”
“我姓罗,叫罗存斌,成都人,现长期居住在北京。”罗存斌自我介绍道,“你就是报纸上登出的稻花香饭店老板陈梦溪?”
“正是。”
“我听说你们饭店特色菜就有几十种,而且与北京四川饭店、北京饭店、钓鱼台国宾馆的菜不相上下,甚至有些菜还超过了他们。”
“哪里,有些夸大,传说而已。”
“我今天就是慕名而来,想尝尝你们的菜品。”
“欢迎,欢迎。”
“但我有个要求。”
“请讲。”
“我点的菜必须要由你陈梦溪亲自掌勺。”
陈梦溪心想,这个人一定是一位川菜美食家,我们做川菜的就是要征服这样的人。“好,我一定尽心尽力地为罗老先生服好务。”
“那就好。”
“请点菜。”
“蝴蝶海参。”
他一定是品尝川菜的美食高手。“蝴蝶海参”这道菜一般川菜厨师不敢做,或不会做。这道菜最早是他爷爷教他的,爷爷说他在成都“腴之时”当学徒跟当时川菜名厨罗国荣学做的这道菜,它与“开水白菜”都是川菜中非麻辣取胜的名菜,制作难度大,先要将发胀的大海参片成薄薄的大片状,做成蝴蝶翅膀,这考验厨师的刀工,片厚了不好看不入味,片薄了一蒸就烂,没有形态美。蝴蝶的身子是用土鸡胸脯肉以刀背轻轻捶茸,加少许盐和胡椒调味,再加上蛋清调好做成手指般粗细,浸透高汤,将蝴蝶翅膀摆放在蝶身两旁,然后用虾须或鱿鱼须安在蝶身前端。一大盘摆放十多只造型优雅的蝴蝶,入笼蒸熟浇上特制高汤即成。这道菜要考验厨师的刀工、火候、调味、高汤制作和艺术想象力,其特点是薄匀软糯、鲜香味美。这道菜与“开水白菜”征服过所有把川菜定位在麻辣味型之上的食客与粤鲁淮闽大师。陈梦溪在美国旧金山御食园做过这道菜,在海洋和谐号上做过这道菜,在后勤部餐厅和稻花香饭店也都做过这道菜,效果很好。
“陈老板有问题吗?”罗存斌问道。
“哦,没问题。”陈梦溪回过神来,“请继续点。”
“烧熊掌。”
这道菜又是一道高难度的菜,四川老一代烹饪大师都擅长这道菜,如黄晋临、蓝光鉴,特别是做过北京饭店主厨的罗国荣,做此菜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陈梦溪爷爷和父亲做这道菜也很老道,所以陈梦溪也学到了做这道菜的精髓,在亚太经合峰会的千人宴会上,他就在这道菜上崭露头角。“请罗老继续点菜。”
“就这两道菜。”
“请罗老稍后,我亲自下厨为你做这两道菜。”陈梦溪转身给服务员说,“给罗老上一杯龙井。”
“好的。”
不一会儿,“蝴蝶海参”和“烧熊掌”端了上来。蝴蝶造型优雅,栩栩如生,展翅欲飞,工艺精美,完全是一道艺术菜品。罗存斌拿起筷子夹起一块海参送入口中,慢慢品尝,他微微点头,然后又夹起一小块鸡肉,细细咀嚼,放下筷子,对陈梦溪说:“这道蝴蝶海参做得好,是我在北京吃到的最高水平的蝴蝶海参。”然后他又开始尝“烧熊掌”,最后评价道:“烧熊掌糯香鲜,色香味形堪称完美。陈师傅,没想到你这么年轻就有如此高超的厨艺。”
“罗老过奖了。”
“不是过奖,是实事求是。”
“我们还有很多不足,需要罗老不吝赐教。”
“赐教不敢当,我乃食客,不懂厨艺,只是贪恋美味而已。”
“那就请罗老常来我们稻花香饭店。”
“自然自然。”
第二天中午,罗存斌又来到稻花香饭店,任春艳老远就把他迎接着,给他安排座位。
“请把老板陈梦溪叫来。”罗存斌要求道。
“请罗老稍后。”任春艳给服务员说,“给罗老上一杯茶,一碟四川泡菜,”
陈梦溪从后厨出来:“罗老今天想吃什么?”
“我又来叨扰你了。”
“哪里的话,为罗老服务是应该的。”
“今天我点两种传统川菜,宫保鸡丁和麻婆豆腐。还是请你亲自给我做。”
“好。你稍后。”陈梦溪回厨房去做菜了。
十多分钟后,传菜服务员把两道传统川菜端上了桌。
陈梦溪恭敬地说:“请罗老提意见。”
罗存斌慢慢尝了这两道菜,沉思良久。陈梦溪站在旁边,心里想:这两道菜我是经过千锤百炼,现在还没人能超越我,这点我很自信。
罗老抬眼看着陈梦溪,问道:“陈老板今年多大了?”
“三十四岁。”
罗存斌心想:能把这些川菜传统名菜做到这样高水平的厨师应该是五六十岁的厨师,没有长时间的积累和磨砺是不能领悟到川菜的精髓,而且必师从川菜大师方可达到此水平。“你的厨艺是跟谁学的?”
“我爷爷、我父亲,还有肖继伟。”
“肖继伟?邓小平的私人厨师?”
“对。”
“他在我们川菜菜系里是很有名的大厨。”罗存斌继续问,“你爷爷和父亲是谁?”
“我爷爷是陈兴民,父亲陈蒿苇。”
“我知道,你爷爷陈兴民是刘文辉的家厨,你父亲陈蒿苇七十年代曾做过北京四川饭店的主厨,对吧?”
看来罗老真是川菜活历史:“罗老对川菜历史如数家珍啊。”
“你知不知道罗国荣这个人?”
“与蓝光鉴、黄晋临齐名的川菜大师。我爷爷曾给我讲过,罗国荣在成都创办腴之时,在四十年代名气很大。蝴蝶海参、开水白菜、竹荪肝糕汤、干烧鱼翅、烧熊掌、牛头方、清蒸鳗鱼、豆渣白鸭等,都是罗大师的拿手绝活。”
哦,这年轻人还真不简单。“小陈师傅,你除了开这个饭店还有什么打算?”
“我有个理想,就是做一名有影响的、具有创造力的川菜大师。”
“我今天送你一本家传菜谱,共有三百二十六道菜。”罗存斌拿给陈梦溪厚厚一叠泛黄的信笺纸。
陈梦溪随手一翻,大为惊愕,这是川菜圣手罗国荣留下的菜谱。他知道了,面前这位老先生定是罗国荣的后代。“罗老,为什么你要把你们家这么贵重的传家宝给我?”
“小陈啊,我们家现在已没有从事厨师这个行道的了。你是一个德艺双磬的厨师,发展前景远大。这本菜谱应该归你,也只有在你手里,它才能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川菜的传承也只有靠像你们这样的年轻人了。”
“我决不辜负罗国荣大师和罗老的期望。”陈梦溪跪下给罗存斌深深地一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