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
本文是钟振振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全宋词人年谱、行实考》(项目批准号17ZDA255)的阶段性成果。秋宇净如水,月镜不安台。郁孤高处张乐,语笑脱氛埃。檐外白毫千丈,坐上银河万斛,心境两佳哉。俯仰共清绝,底处著风雷。〇问天公,邀月姊,愧凡才。婆娑人世,羞见蓬鬓漾金罍。来岁公归何处,照耀彩衣簪橐,禁直且休催。一曲庾江上,千古继韶陔。
罗愿,《宋史》有传,附见其父罗汝楫传后,殊简略,于其生平仕历多所未备。《全宋词》罗愿小传较《宋史》为详,而亦不完备,可补者尚若干事。
高宗绍兴二十五年,荫补右承务郎,监临安府新城县税。二十八年五月前,犹在此任。二十八年五月,丧父。八月,丧母。三十年十一月,服除。约三十一年至孝宗隆兴二年,右承务郎、监饶州景德镇。孝宗乾道元年,监南岳庙。约乾道二年,授知饶州鄱阳县,未赴。约乾道三年至六年,主管台州崇道观。八年,通判赣州。孝宗淳熙五年,已以通判权知州,阶官已至奉议郎。六年二月,已知南剑州。七年四月,犹在此任。
淳熙十年(1182)春,阶官已至朝奉郎,已权发遣鄂州。十一年(1184)七月,病卒。
朱熹《晦庵集》卷七九《鄂州社稷坛记》曰:淳熙十年春,朝奉郎、知鄂州事新安罗侯愿以书来曰:吾州群祀之坛,始在中军寨。去年秋,通守清江刘君清之至而往谒焉,视其地褊迫洿下,燎瘗无所,不称藩国钦崇命祀之意。且念比年郡多水旱札瘥之变,意其咎或在是。则言于州,请得度地更置如律令。己而刘君行州事,遂以属录事参军周明仲,行视,得城东黄鹤山下废营地一区,东西十丈,南北倍差。按《政和五礼》,画为四坛,而属其役事于兵马监押赵伯烜。作治未半,而愿适承乏,又属都监王椿董之,以速其成焉。某月坛成。亦既练时日,属寮吏,修祝号,以告于神而妥之矣,则又与刘君谋,以吾子之尝学于礼也,是以愿请文以记之,俾后人之勿坏也。十一年春正月甲辰,具位新安朱熹记。
按,“知鄂州事新安罗侯愿”,罗愿此番差遣系以低官高任,其正式差遣名目为“权发遣鄂州”。因其职权与知州无差别,故朱熹径以“知鄂州事”相称,实为恭维之语。
“通守清江刘君清之”,即时任通判鄂州的刘清之。刘清之为清江人。
尚著有《新安志》。
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八《地理类》曰:《新安志》十卷,通判赣州郡人罗愿撰。时淳熙二年,太守则赵不悔也。
按,“新安”,即徽州之别名。徽州,即今安徽省黄山市一带。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二〇《江南东路·徽州·州沿革》曰:徽州,新安郡。
“郡人罗愿”,罗愿为徽州歙县(今安徽省黄山市歙县)人。
“太守”,知州的别称。淳熙二年时,徽州知州为赵不悔。
又纂有《古今长者录》。
罗愿《罗鄂州小集》卷三《古今长者录序》曰:始愿幼时,暮从诸兄退自学,先君取《后汉书》,指马援所以戒兄子者,使诵之。益取卓茂、刘宽等传,略为解其指意。归辄习诵,使夙知世有退让长者之行。涉事以来,备更险易,虽或加己以横逆,直自不屑者,以先训着于心,趣舍素定故也。窃惟“长者”之名,不显于前世,独详于战国、秦汉之间,起于世衰道微。时论迫隘,相与角长短,较险易,各务近其所欲,而推远其所恶,无复忠厚纯固之气象。其有识之士,秉心不竞,又深知天下之理,毁誉之无定说,而非一时口舌之所伸;利害之无定端,而趋利者未必得,避害者不必遽免。是以己之所安,人或睨之,则释去而不辞;加之以众人所恶,事之晻昩者,则亦悠然处之而不屑:合于《论语》之“犯而不校”,《礼》之“不报无道”,《书》之断断无他技而有容者。譬之有人年长涉事,处于众稚之间,过而见陵,则亦畜之而已耳,必不与之屑屑。是虽非明君严父之所以教督成就人者,要非众稚之所能。盖超然有为人长之道,故命之曰“长者”。昔者汉武帝(按,当作“汉文帝”)初立,首问天下长者,而田叔引孟舒。其后张释之亦称绛侯、东阳侯张相如之为人,以止啬夫之迁。东阳以太子傅免,选可为傅者,则用万石君。比景帝置相,亦以魏其为沾沾自喜,而用建陵侯绾。当是时,人厌秦俗之薄,相与勉为浑厚,而文帝资尤长者,以此唱之,一时朝廷内外,持论皆如此。其流至于孝景数十年间,人人自重,耻言人过,礼让兴而刑罚省。孰谓长者之论无益于人之国耶!故因先世所训者为资,益摭取前世所为若此者,总之为若干卷,命曰《古今长者录》。详夫古人之如此,非有意于闻也。特其秉心不竞,以世俗为不可告语,宁以其身少忍而容之。幸而其事适著,则为人所称叹;不幸而事不白于当世,则亦已矣。然要之天下之事,捐利以与人者,利既去而名归之;受恶而不辞者,毁誉久而公论出焉。是以昔之长者,每务假人,而常都天下之显号。然其本心,非有徼于此而为也。如使其人可以告语,不待己之推利引恶,虽在我无获长者之名,而可使彼不陷于不义,则昔之人尤乐为之,顾其势有不能尔。夫长者之道,其失使人无所惩。予又惧夫或者不务原昔人之心,特乐其名而袭其迹,姑务以德报怨,引恶自予躬自厚,而使夫人者或无地以自处。此非天下之通道,且非愿之所谓也。故极其说,使览者得择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