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金故武德将军韦公碣铭
进士焦郁撰






逝去的武德將军姓韦氏,名字称仪,他的先祖韦贤在汉朝为官拜为丞相,韦仪是他的子孙后代。由于战乱和迁徙无法查考丞相公韦贤至郧国公韦孝宽的世系,(郧公)害怕后人认为叫韦郧的一个先祖,后面特别备注故封号郧,知其祖上五代为官,这个五代指的是(北魏,西魏,东魏,北周,北齐)(北周亦称后周)有大功,因国公的封号而被封于食邑地郧国并州江夏县(食邑万户,俗称万户侯),从郧国公韦孝宽直到宋朝,祖父名称秀,从吴越北归迁至京兆周至县,父名称德,因旧功宋廷赠敦武郎①,母亲是孙姓人,赠封她为八品儒人外命妇的称号②。后来经历了兵患和战乱,家产及基业被摧毁,无奈远居钟南山韦谷重新开拓田地,时局渐渐稳定,重新买田百亩于周至马蓬头③(今周至县钟南镇寨子村)。
有两个儿子,大儿子称韦俊,小儿子称韦仪,二人身上的才学和能力完全可以应对所有事情。特别是韦仪受到家族亲人(可能是父母)的教诲与熏陶,得到言传身教,从中受惠莫深,为人和善,以德报怨。从小习文尚武,谨训家传,博览兵书,精通要义。自宣和末,群盗蜂起,再后来援汴的救驾兵往往溃败后落草为寇。当时候天下大乱,各自为政。
因中原和关中的百姓“驱逐鞑虏,复我河山”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④,于是所有州郡的各路英雄豪杰顺应大势聚集在了一起。韦仪有一天对大哥说:“咱们不幸生在这个乱世之秋,不能与普通百姓一样逆来顺受,听天由命。如果咱们励精图治精忠报国,顺应大势平定祸乱,未来一定大有作为。”
大哥赞称他讲的非常有道并如此做了,没多久投奔到了这个郡的所在地,恰好遇上驻扎平定军⑤侍卫亲军马步军司的禁军系广锐军⑥向社会招募勇士,韦仪以骑射本领见长,校场考核成绩出色而被范致虚看中,从此跟随范致虚⑦帐前效力。
每遇战事,身披铠甲,手持利剑,右冲右击,当其锋刃,攻城拔寨,莫不摧靡,而且家族几个世代都是对国家和人民有特殊贡献(功劳)的人,后欶告身充任到渭州统制官曲端帐下任职效命。
泾州⑧所有招募到部队的新兵专门指定由韦仪训练,所有经过他训练的兵,果敢勇猛且敌我立场非常坚定,无论由谁统率这样的军队上阵杀敌,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完全能抵御他国所带来的侵害。靖康二年四月⑨,韦仪率领部队移防陕西路虢州,叛将閻路子率部前来挑衅,带领一群乌合之众与韦仪交战。战鼓一通之后,韦仪手起刀落直取閻路子项上人头献于陕虢安抚司统制官耿嗣宗营帐案(桌子)前,很快虢州就平定了。
时总领五路兵马的永兴军大帅范致虚上表启奏朝廷,敕保义郎(正九品下)⑩。这年冬天的十二月A①,敌人的部队又来冒犯虢州,韦仪受上级耿嗣宗之命领兵出战奋勇杀敌。大获全胜后第一次转阶忠翊郎(正九品上,有功特恩晋两阶,因小使臣只能一阶一阶升,有军功除外。)。
建炎二年(冬),随陕虢安抚司统制官耿嗣宗第二次收复卢氏县(今三门峡卢氏县)A②,又率部进攻夺取嵩州(今洛阳嵩县),时解除了金将乌鲁撒拔攻打陕州府之围和在宜阳遇到了许多叛宋的将领,尤其是杨伟A③,在自己所镇守的关隘砍下他们足足十颗头颅,滚落山间染红了泉水。驱敌数千转阶武功郎(从七品。南宋绍兴年,武转阶官为六十阶,武功郎为三十五阶)。进京为朝官,奉职閤门司入为宣赞舍人掌朝事。刚开始任职虢州兵马督监,后来任职河南孟汝唐州兵马使下五军提辖A④。
韦仪因为战暇游历宜阳、永宁两县,特别喜欢永宁金门口这个地方,山光明媚,水色秀丽,环境优美,秀色可餐。这里人们生活物产丰富,一派安居乐业,欢乐祥和的景象。便用自己积攒的钱财,在这里置办田产十万余亩。到了绍兴二年正月,韦仪率所部启奏朝廷圣允,差遣充任到虢州(今三门峡灵宝市)为兵马督监。观察时局时日已久,经过深思熟虑后在河北廊坊市置办田地一块。后又在延安市安定县(今延安市子长县永定镇)买田地三百多亩地(宋朝的一亩比现在小,相当于现在0.9亩)。
绍兴七年,在“天眷和议”期间,暂时代理大总管府,后差遣充任到环州(今甘肃庆阳)任兵马督监。由于路途遥远没到任很快又被改授予诸路兵马大总管府任职,再后来应召进京拜待卫亲军司神武右军统领。到了绍兴十八年,正值“绍兴和议”和平年代,韦仪以年事已高,身老不能胜任奏明圣上,交还兵权,横班转阶武节大夫。不久用大宋文官换右职的换官制度,改换为金国武德将军的勋官以及宋金都有沿置的骁骑尉。(骁骑尉金朝为差遣官,宋朝为勋阶官。)
逝世于绍兴二十六年(“绍兴议和”后和平年代,宋金有通商行为。1156)十二月五日,享阳寿六十四岁。
韦仪最先娶原州(今宁夏固原市原州区)王姓原配夫人,生一女为长女,嫁给了朱姓郎君。原配去世后又娶虢州(今河南三门峡灵宝市)王姓夫人(注:古人用娶说明称为夫人,称夫人证明前夫人已不在世了,不然就是僭越。会连同男人一起受宗法处分的;宋朝规定男四十以后无子才可纳房,不然是违法的。官家降职,庶人砍头。)没有生育子嗣。
良配二夫人去世后仍然再娶了邓州(今河南南阳邓州市)杨姓夫人,这次生了一个独子韦朴。不久淑配夫人也去世了又娶赵姓夫人封为大宋六品外命妇“安人”官员夫人的等级身份。没有生育子嗣。唯一的儿子韦朴非常孝顺,父亲去世后在墓旁搭设草棚,昼夜守护在墓冢旁边,夜晚来临和身丧麻而眠,枕的竟然是土块。每每想起父亲生前的点点滴滴,沉痛哀嚎恸彻云霄。
服孝三年期满,去追求父亲未完的志向,应朝廷征召参军入伍并有很多战功,到遇事的时候首先能消灭私念,一心为公。受到家庭熏陶,秉性俭约朴素,行为和言语非常敬重他人,家乡所得福禄和封赠,都是依赖于他。于是日夜思见音容,整日以泪洗面,又在高隆的风水宝地削除棱角,修造坟墓,墓穴以石代棺(用石棺韦仪品级未达到),立碑将生平功绩刻石铭记。在谆熙十三年时,墓冢修造完成。
本年九月三十日,占卜风水择选黄道吉日葬于永宁县太平乡金门山北面,依旧把生前丰功伟绩刻在金石之上,世代传颂不可磨灭。碑碣上面记载的事实讲:
当初顺应时势投身大宋禁军的广锐军,在平定军(今河北平定县)镇守关口,一投入到战斗,舍生忘死的冲杀以及卓越的骑射本领让所有上级和同事为之震惊。由于精通很多武略典籍所以禀赋悟性很高,杀敌英勇的程度,全军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赤诚报国之心,天地同辉,日月可鉴。
很短的时间内就能召集各路人马,爱兵如子,军中威望极高。训练出来的军队很快就能熟悉杀敌本领和敌我立场坚定。
攻打虢州,一战成名,出城便遇见敌军首领,迅速引箭拉弓,射出的箭声犹如雷电一样迅猛,可谓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攻城拔寨,摧枯拉朽,发起总攻,所到之处死的死,逃的逃,犹如惊涛骇浪一般,横扫千军。功成名就之后,急流勇退还以兵权入朝为官,秉承初心,一心为民,不为财色所动,为官清正廉明。兢兢业业为百姓办事,事事躬身亲为。一生勤俭朴素为后世楷模,直到身体抱恙才辞官职静养,到了生命弥留之际才摆设贡品于祖庙禀告先人。
生前的功德懿行很快传遍了美丽的故乡盩厔县。同样刻碑纪念,让后世所有人都知道他的丰功伟绩。把生平功绩刻在碑碣之上,让百姓能辨别出这是大夫的墓(古代君是帝王及大夫以上爵位的尊称)。
南宋谆熙十三年(金大定二十六年)立碑

作者:韦江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