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韩愈在《师说》一文的开头写道:“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经历了六十多年的风风雨雨,坎坎坷坷,在人生的道路上遇到过无数的师者,一直心存感激。如今回想起来,能做到德艺双馨的、发自内心敬佩的老师却不多,但最近教我书法的韶康老师,算是其中之一。韶康,字子安,三十而立的年纪,白白净净的,说话很幽默,自幼习书,毕业于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书法专业,其作品入选历代名人咏成都全国书法大展,山东大学生艺术展等,曾有多年艺考培训经历,也曾担任大鹏书院院长,与他未见过面,这是在网络上认识的,但不影响我对他的尊重和崇拜。
我搞了大半辈子文字工作,曾在作家出版社出版了百余万字的三部长篇小说,其中的《万各庄》一书也获得过沧州市政府颁发的文艺振兴奖。退休之后,成为了一个照看孩子的北漂,时间 比较充裕,满可以全副身心地搞文学创作,可我遵循的原则是“只为苍生说人话,不为君王唱赞歌”,货不予帝王家,只能是束之高阁的,还不如把精力投入到从小就喜欢的书法上,一是修身养性,二是如果花费七八年的时间,能练出不属于江湖体,能够拿得出手的书法,被喜欢我书的读者青睐——特别是我百年以后,还有人知道我曾经出版过三部长篇小说,还有二十多万字的散文等作品,如果能写出自以为挂出去的书法,也是为社会奉献出的另一份精神食粮,何不是一件幸事?
我所在的市里每年都要举行一两次书画作品展览,有的作者勤学苦练了多年,第一年与N年后的书法看不出多大长进,甚至是章法的布局,字与字的大小,收放,粗细……等都不会,看来是没有拜师的缘故,学书法必须要拜一位老师。工作期间,我认识市里几位国家级和省级的书法名人,关系还不错,但拜他们为师,一是距离远不方便,二是上小学阶段只拿过几天毛笔,还不知如何起笔行笔顿笔,撇捺竖提也写不好,让那些名家去如何指点?京都书法培训班不少,招生的学员都是孩子,我就是交钱,有的也不愿意收我,有的是我对那些老师也瞧不上,找个适合自己的老师简直是太难了。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网上报名了大鹏教育的书法培训。培训的老师都是科班出身的年轻人,从隶书《曹全碑》学起,然后是楷书的《多宝塔》、《勤礼碑》、《九成宫》、《灵飞经》,再到行书的《兰亭序》、《前赤壁赋》……从各种帖的笔法字法入手,在老师们的带领下,沿着艺术崎岖的小路一步步向上攀登……每个老师教一种或者两种书体,感觉各个老师教的都不错,也许是年龄大的原因,对那些老师没有留下多深刻的印象,甚至连名字都没记住,因为老师们到点上课,到点下课,也有人给批改作业。我对这种教学还是比较认可的,当又把一笔可观的学费交上以后,平台的老板卷走了学生的款项跑路了,开设的课程全部停下来,学员们一下子傻了,学费要不回来还是小事,如何跟着老师学下去是大事,再报网上的培训班怕被人骗了,也担心学不到真东西。
时代发展的简直是太快了,抖音、快手、视频号……开办书法讲座的如雨后春笋般地应运而生。为了提高书法水平,在一个书法学员的推荐下,我花三百块钱又报了一个书法老师的课程,这个老师每个课时只带着学员们写十个字,收获甚微。当还想另找一个新的书法老师时,原来大鹏教育的老师们开始出现在网络的平台上,韶康老师就是其中之一。韶康老师第一次在网络的公开课上讲道,大鹏教育散了,我曾经作为那里的一位老师,出于职业道德,我会按部就班地把赵孟頫的《前赤壁赋》继续讲下去,每周二四六的晚上七点半准时上课,直到上完为止。也许是没了单位的限制,韶康老师都是提前十五分钟打开直播间,然后开始写一到两幅书法,看老师行云流水般的创作,那简直是一种享受。时间一到,不管人多人少,老师会准时上课。课上要讲哪几方面的内容,老师会在屏幕上公布,看来老师在课前早已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不像一些老师,根本不备课,上来带着学员们写写字,信口开河,想到哪儿就说到哪儿,时间到了会准时下课。同样的时间,明显要比在韶康老师的直播间获得的知识、汲取的艺术营养少很多了。
腹有诗书气自华。韶康老师在课上能纵横古今,引经据典,将历代各个名家的书法特点以及风格会如数家珍地娓娓道来,会针对某个书家的作品从笔法、字法、章法进行由浅入深地分析,会把作品中字的疏密、大小、粗细、欹正、高低错落……安排的恰如其分。既能教几种楷书,也能教米芾、赵孟頫、苏轼的行书和孙过庭的草书,既能教两三厘米的小楷,也能教四五十厘米的大字。既教如何临摹,也教创作,以及作品形式和内容的搭配,还把利用电脑软件如何集字,如何进行临创转换,如何在作品上落款和盖章,作品如何投展的知识,各种书法工具的利用,会毫无保留地告诉学员们。上完一次课,老师会布置作业,一周会拿出一个课时对学生们的作业进行点评。点评课也是韶康老师的一大特色,面对几百上千份的作业,老师会对作业进行归类,会耐心地指出某些作业的长短之处,如何改进如何提高,会针对性地指出一个提高的方向。在大鹏教育平台上课,一次是一个半小时,老师到时间会准时下课,而韶康老师自己开直播,一般都是两个半小时左右,有时候能达到三个小时。正因为此,韶康老师的直播间,由开始时的几百,发展到现在一开播都在四千人次以上。
我淘汰了网上一些书法老师的直播,跟着韶康老师学习了将近半年,感觉这段时间进步最大,让我打开了眼界,领略了中国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提高了鉴赏能力,从创作方面也有了一定的进步。韶康老师的直播课成了我生活中的一种期待,点开手机的直播屏幕,铺开纸张,拿着毛笔会静静地坐下来,只盯着听课,感觉那里是我的桃花源,也是我的诗与远方。
当年的社会,年轻人要比退休的人压力大很多。韶康老师也要挣钱生存,也要报名家的书法课不断进取,哪儿都需要钱。他开始售卖自己书法的直播课程,我报了他的米芾书法的小班,二十六个课时,学费不足四百,要比某些平台上便宜了很多。想报他课程的人很多,但他公开强调了两点,一是没书法基础的小白别报,二是有书法基础的可以报,但如果学了一半课程,感觉不值,我可以全额退给你学费。招生的七百学员里有没有好占便宜,学了一半而不学的,我不知晓,但我知道,原来说好的二十六个课时,竟然增加到三十课时,授课达到七十八个小时,学员们不得不承认占了好大的便宜。韶康老师也在平台上带货,纸墨笔砚,字帖印章……我在那里买过毛笔和纸张,认识的一些同学也在那里买,都感觉他卖的书法工具物美价廉,不至于有上当受骗的感觉。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书法的道路上,感恩遇见了韶康老师,我会跟随着老师的脚步,学习更多的艺术技能,默默地一路向上攀登,在夕阳的余晖中,朝着“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而努力,也期待着年轻有为的韶康老师,在书法上取得更大的成就。
作者简介,李富强,河北省文安县人,出身与农村的一个富农家庭,退休前工作在河北省任丘市文联,任《白洋淀》文学杂志副主编,曾在作家出版社出版了长篇小说《万各庄》、《古庄纪事》、《富农的儿女们》,《万各庄》一书获得了沧州市政府第三届狮城文艺振兴奖。
2023年8月18日 写于米芾书法班结业典礼2024年9月25日稍有改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