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乡村一梨湾

在巍巍霍山脚下,有一个美丽的山村ー一梨湾。距市区约20公里。当年唐王李世民随父亲李渊由山西太原一路征战前往陕西长安的途中曾经路过这里,据说山中石壁上的一处窑洞,曾经是唐王部下一位姓刘的将军为了躲避狂风暴雨,用利剑刻画出来的,山脚下的一处泉水,是唐王李世民的坐骑用蹄子刨出来的,人们把此泉叫做马刨泉,当年人们在山坡上栽种了大量的梨树,这个村子就有了一个好听的名字梨湾村。

梨湾村位于霍州市东北部,属半山区半丘陵地带,矿产资源丰富,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梨湾村是山西省临汾市霍州市三教乡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141082201207,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141082。邮政编码为041000,长途电话区号为0357 ,车牌号码为晋L。梨湾村与东城村、山底村、李垣村、李涧村、杜比村、主乐村、宋比村、上辛庄村、杜庄村、下辛庄村、上三教村、库拨村、高王庄村、下三教村相邻。

谷子,华夏最早的五谷之一,上古时叫“稷”“粟”,甲骨文写作“禾”,距今8000多年了。谷苗出土,杂草随之而生。最多的是稗子,外形与谷子相似,混为一片,良莠不齐。谷子细茎高挑,约1米。秋风一过,金波摇荡,丰收在望。谷子去壳为小米,适于熬粥,也可在米汤里下面条。“妇人生产,以之做粥,食一月方止。据云下乳最易。” "东王庄的玉米🌽梨湾的谷🌾"梨湾的小米是霍州特产之一!
我的乡村一一梨湾(外四首)
文/旖旎
住进乡村高楼
我们的视野也就开阔了
远山之外,星辰与星辰
都显得那样清晰
我们剪纸、绘画
揽清风明月
弹琴,颂诗,品茶
将浓浓的乡土味揉进书中
干干净净的院落
镶进夕阳,
一颗颗谷穗
一根根谷条在手
将时间掀得哗哗作响
花灯与舞龙,将日子闹得有声有色
这是乡村,这是我的乡村
杂技与戏曲并举的乡村
我们在陶瓷与雕刻中
复制一场又一场怒放的谷子🌾
这是我的乡村
葡萄挂在树上
那些晃动的身影
我的亲人
是一颗颗坚实的种子
把阳光渗进骨子里
让灵魂沾上久违的地气
乡村敞开了宽广的胸怀
质朴地扎在野花与荆棘草丛之中
等你随时,带来花开的讯息
蝴蝶与蜜蜂共舞,知了与麻雀声声
一个地,每一处温暖的泥坷
都是最最最亲的亲人
梨湾的谷
在霍州东北部三教乡
得天独厚的气候与土壤条件
在梨湾塬上不经意间
就会遇见一大片一大片谷子
一辈子低着头靠天吃饭的日子忍着一身伤痛
从身体里
掏出一大把的碎银小米加步枪
在战火里扶起
一个民族不倒的精神
这些很不起眼的种子如今都长成了
壮汉
齐刷刷
站在梨湾塬上晒太阳
秋日的阳光很吃劲那些汉子们
越晒身上越黄
越晒头就
勾得越低
您的鼓励是原创的动力
一把谷根须老实巴交地抱紧梨湾
咬住几句方言
"东王庄的玉米梨湾的谷"
一代一代
死守着脚下一亩三分地
一件粗布衫
裹住清汤寡水的日子攥紧一把碎银
一辈子
看着天的脸色
人前人后
一直抬不起头
马刨泉
碧水青山蓝天
马创泉横卧山巅
乱石黛砖残破
一路写尽千年
字字磨盘
只因落笔生命
一页一页
一座一座山连绵负重
驻足仰望
隐隐矮树掩藏
踏上顶峰
却需要跪着前行
寸步
寸步
放慢时光
只为孤独
梨湾水库
草
半青半黄
水
近处远方
山
白石绿妆
路旁
喜鹊蹦蹦跳跳
坡岸
羊儿咩咩悠然
白鹭
低头吻水
忽而煽翅盘旋
空舟
依风自横
烟波浩渺
来年
熟悉陌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