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忘了传说中的七夕,朋友圈频繁地提醒;望着夕阳数落下的情缘,友情比金婚还优雅精彩的大合照,相约十年:一个都不能少……


七夕随想
作者: 邓妙蓉
已经忘了今天是七夕
朋友圈频繁地提醒
望着夕阳数落下的情缘
友情重击着脆弱的初恋
比金婚还优雅精彩的大合照
相约十年
一个都不能少
牛郎织女
一个在天一个在地
我们已经比他们幸福
每天迎朝阳奔跑
陪夕阳散步
平凡的世界
期待没有突然的消息
及消失
因为每一天都在
所以忘记
忘记今天是七夕
(2023.8.21)


书名联诗
作者:林桂珍
《半盏莲韵》(唐学莲著)半盏茶
《灯海情心》(张小华著)
《金子山烟霞》(唐小芳著)
《梦留在梦里》(余玉英著)
《沧海一声笑》(普建国著)
《爱是艺术的心》(桂汉标著)不负韶华
霓虹星辉下《读哭了自己》(邓妙蓉著)
就《让灵魂高贵》(粟立新著)吧、
执一把《玉壶冰心》(林桂珍著)
洒脱隐天涯
半盏莲韵半盏茶
灯海情心金子山烟霞
梦留在梦里沧海一声笑
爱是艺术的心不负韶华
霓虹星辉下读哭了自己
就让灵魂高贵吧
执一把玉壶冰心
洒脱隐天涯
(2023.8.22.深圳)

获 奖
作者:李金荣
昨天,首届“陈国胜文学奖”开奖了,主办方通知我,投的稿获得了优秀奖。
真是个意外惊喜,虽然是个优秀奖,对我而言,处女作,第一次投稿,还是“陈国胜文学奖”的首届,意义非凡。
步入文学创作的时间不长,真正投稿也是和五月诗社的文学奖大赛有着不解之缘。
那不经意间,我在一个“民间艺术和家庭教育”的群,看到了桂汉标先生发出的帖子,“五月诗社截止到7月31日投稿结束,大赛的奖金是陈国胜老师拿出30万作为新设立的“陈国胜文学奖”基金了”。当时我认为陈国胜是位酷爱文学创作的文人,或有雄厚实力喜爱文学艺术而设立的爱心文学基金。然而更让我感到惊呀的是,过去四天后桂汉标先生发的另一个帖子,“沉痛悼念陈国胜先生的讣告”,一种对逝者的莫名悲切,一种不解的好奇心,联系上桂汉标先生。我以一个文学爱好者的身份,咨询、了解文学比赛投稿的事宜,顺便问了一下发出前后两条爆炸性帖子。当时桂汉标先生还在为失去一位诗坛的才子,为失去自己的好战友,失去自己的得意学生而痛心,与我娓娓道出陈国胜的一些实情。
我和桂汉标先生、陈国胜先生并不认识,仅仅是两个相差4天的帖子之缘,让我走进了五月诗社。从而知道了文学创作的艰辛,苦与乐。看到了为之奋斗一生的,酷爱文学和诗歌的炽热和忘我工作的激情。陈国胜带着他还没发表的遗作《仰望蔚蓝》就匆匆走了,带着他为五月诗社“设立的30万文学奖基金”的遗愿,匆匆的走了,带着他未完成的诗,未完成学生微电影的嘱托匆匆的走了,走的那么的匆然,那么的不舍,那么的年轻。

桂汉标先生把陈国胜未完成的所有遗愿,在文学艺术大赛开奖之前都一一做了安排,并完成陈国胜《仰望蔚蓝》遗作的出版。将书及时发到诗社人的手里。8月20号,在武江图书馆成功举办了“陈国胜文学奖”颁奖典礼。
我收到桂汉标先生寄来的书,也收到了陈国胜的遗作《仰望蔚蓝》。专心看完了桂汉标先生的《爱是艺术的心》,写了3514字的感悟,走进《爱是艺术的心》,把作者对文学艺术的追求,沧桑云雨岁时斑斓,“一蓑烟雨任平生”,人生永远在征途的真人实事,提到了诗的境界,诗的高度。那段,诗坛一股清风雨/洒落韶关满江红/春山夜雨皆是爱/丝丝款款绕诗城。并在红三角专刊发表,在城市头条发表。这篇文章获得了首届“陈国胜文学奖”的文学作品优秀奖。
看完《仰望蔚蓝》我更进一步了解陈国胜的诗缘和家国情怀,在他的《仰望蔚蓝》的字里行间,洒脱地挥发他对诗友的浓浓深意。更加理解他一个文学创作者的稿费,一个中学教师的微薄收入,拿出30万给诗社设立“文学奖”这种对文学创作高情商的奉献。继而我写了《斯人逝去幽思长存》的散文诗。同样发表在红三角诗刊,和城市头条。
很长一段时间,五月诗社的诗友在追忆,在泣歌,直到首届“陈国胜文学奖”颁奖典礼大会召开。
陈国胜走了,他的文学理想还在,他在蔚蓝眺望,诗友在仰望蔚蓝。
在枫叶飘飘的日子里,我的生活圈,生活在我周围的人,潇潇洒洒,有很多平凡的人做着很多不平凡的事。不要率意放下你的笔杆子,获奖只是一个动力,一次码字的经历。只有不懈的努力,开始你真正意义上的文学创作之旅,扬帆走向深蓝。
(2023年8月21日于天津)
文章已于2023-08-23修改
(图文来源于诗的红三角,责任编辑:桂汉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