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英雄传(小说连载之一六一)
杨浩然 偶然著
一六一、不行 这是原则问题
说白了,马三这个省山水治理总指挥,实际上就是先头部队的排头兵。因为,上面有水利厅、有分管副省长、各大区也有总指挥。
两年前,他各处转了一圈儿后,就明白当年舒同为什么设这个总指挥的初衷了。因此,后来的一些行动,包括树立厉家寨、夏尉、马家峪为典型,赈济灾民等,大都在沂蒙地区发起的。
比如赈济灾民吧,他是号召全省都这么做的,可好多地区就没听嚷嚷,有些地方还在观望呢,余粮早被国家收走了。
虽然这个总指挥有名无实,但级别高。由于是省委一把手钦点的,说话还是有分量的。省里更是打着这面旗子号令千军万马。谭启龙书记之所以重新启用马三,就是想借力打力,尽快扫清那些半拉子工程。
汛期快到了,一旦山洪爆发,那些半拉子工程万一决堤,将后患无穷。
连年大旱及浮夸风导致的灾害,创伤太大,中央又提出了三年内减少城镇人口两千万以上的目标。农村的压力将势必加大,而唯一使农村走出困境的捷径就是水利。
有了水,庄稼就会高产,下游的广大平原就会摆脱水灾、多打粮。有了粮,心里才不慌。
马三一上班,许小寒的头立马耷拉下来了。马三走上去拍了拍他的肩膀:“老伙计,有情绪啊?”
“我,我……”一听马三主动向他套近乎,许小寒受宠若惊,脸立马变成了大红布。
“你们这些政工干部呀,党性原则强,就是脸皮子太薄。”马三说“作为政委,你有权向上级反映问题,有什么大不了的?我当时就是犯了自由主义吗。”
“马总,其实,在我心目中,你一直都是我的老首长。”这话是真的,早在抗战时期,许小寒就跟随马三南征北战了,而且曾当过周强团的政委。只不过在第二次讨吴战役中负了伤,才转到地方工作的。
省委组建山水治理指挥部后,便派许给马三当了政委。马三号召援助灾民后,他怕老首长犯错误,便把这事儿向上级作了汇报,没想到,这一汇报不要紧,马三被撸了。对此,他一直心有不安。
“放下包袱,政委和总指挥本来就平级吗。”马三说“谭书记征求过我意见,我说,我马三就是匹野马,没人驯不行,只有许小寒、郭明亮能驯服我,政委非他俩莫属。”
一席话,说得许小寒心里热乎啦的,忽地拥上去与马三抱在了一起。
恰在这时,山头村党支部书记宋大胆一头闯了进来:“亲家,我求你个事儿。”
“什么事儿?”马三问。
“我家俩儿子被鞍钢撵回来了,当年招工的时候急毛火促,现在说不要就不要了,一下添两个壮汉吃饭,庄户不庄户,学户不学户的,我养不起呀!”
马三听出来了,他这是想让我给他儿子安排工作呀,这怎么行,上级明文规定:为了减轻城市人口压力,缓解农民过多向城市供应粮食,以免造成更大灾荒出现,才削减城市人口的,特别是前几年各城市从农村招收的新工人,哪里来,哪里去,不留尾巴。若是给他们重新安排了工作,那不等于没减吗?“不行,这是原则性问题,不能破这个头子。”
“那你给我弄钢筋、水泥,我要引水上山,彻底改变山头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宋大胆是有备而来的,其实,他知道安排儿子不可能,所以,早就拟好第二套方案了。
“这行。”许小寒说“前几天,省里刚开了会,要求有条件的村可以建扬水站,要不,咱在宋书记这里抓个点吧。”
“那好,这事儿你来办。”马三说“钢筋、水泥用多少给多少。不过,你运不上山啊。”
“我早想好了,先拉到山下建扬水站。”宋大胆说“一边建站,一边修盘山路。拖拉机已借好了,是你们马家峪的,祥子不是当村支书了吗,他答应抽劳力和山头并肩作战哩。”
“行啊宋大胆,你胆子可真大,女婿才当一天书记呢,你就损公肥私了?”马三道。
“互助友好吗,当年马家峪修水库,我们可没少出力。”宋大胆说“这回,该轮到马家峪发扬风格了。这不,女婿一发话,我把拖拉机都开来了呢。”
马三想:这家伙还真是有备而来呀,看来,不给他装满车是不行了。便吩咐人给大胆装满了车。
“我带俩技术员一起去。”许小寒说“咱抢先树起个标兵来,若是行,就全面推广。”
“好,祝你们马到成功!”
送走小寒、大胆后,马三想:看来,新的突破口仍在马家峪。建水库为了什么?除了根治海河外,不就是为子孙造福吗。特别是山区,一到干旱,就颗粒无收,饥荒不就是由此引起的吗。
目前的任务是,一、立即调动起各半拉子工程人员的积极性,力争在汛期来临之前突击完成。
二、所有水面均放养鱼、虾,让当地居民尽快得到实惠。
三、多建扬水站,彻底解决山区吃水难、浇地难问题。
主意一定,他立马拨通了羊二的电话,要求其十天内将龙山大坝合拢,届时,让省里的领导也参加。
拖拉机在高低不平的土路上,跳着芭蕾舞,晃晃悠悠的向马家峪方向爬去。
宋大胆那个恣儿呀!一高兴,就想起老人们常说的“城里有人好做官”及“有三门好亲戚不算穷汉”的话来了。
许小寒说:“宋书记,有我们马总指挥倾囊相助,我敢说,很快你就成大名人啦!”
“是吗?”宋大胆乐不颠地嘿嘿笑道“若真有那么一天啊,我宋大胆请你们喝柿子酒。”
一阵山风吹来,还真把马家峪柿子酒厂的酒香送了过来。
一闻,好香啊!车上的人,全陶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