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散文/拜谒岳王庙
文/龚飞
到杭州不游西湖,等于没有到杭州;游西湖不拜谒岳王庙,那么此行就不能算圆满。
岳王庙,又称为岳庙,位于西湖栖霞岭南麓,始建于南宋嘉定十四年(1221),初称“褒忠衍福禅寺”,明天顺间改额“忠烈庙”;因岳飞追封鄂王而称岳王庙,历代迭经兴废,现存格局于清代重建后形成,分为墓园、忠烈祠、启忠祠三部分。岳王庙位于西湖西北角,北山路西段北侧。
步入岳王庙,但见重檐歇山顶,檐间“心昭天日”匾额引人注目,它是中共中央原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原委员长叶剑英元帅于1979年岳王庙重建时题书的。正殿西侧壁有明代浙江参政洪珠题写的“尽忠报国”四个大字,正殿中间为岳飞塑像。武将装束的坐像高4.54米,头戴帅盔,身披战袍。像前高悬“还我河山”匾,传为岳飞手迹。向着岳飞的坐像深深地三鞠躬,以表达对这位伟大的民族英雄的无限敬意。而我的父亲,在我出生时就为我取名“龚飞”,在希望我有所作为的同时,也是在向这位著名的抗金民族英雄致敬。
配殿启忠祠,原祀岳飞父母,今改作岳飞抗金史迹陈列室。迈着沉重的步履,来到岳墓分别向岳飞、岳云父子墓地敬献鲜花。相传岳飞被害后,狱卒隗顺潜负其尸,葬于北山之麓,宋孝宗即位后,以礼改葬于此。陵园入口处有“精忠柏亭”,亭北侧墙上,为冯玉祥书写的石刻题词“民族英雄”。进墓园门,两侧是碑廊,陈列历代石碑125块。北廊是岳飞诗词、奏札等手迹; 南廊是历代名人凭吊题咏、岳庙几次重建的碑记。岳飞墓阙是1979年整修时按南宋建筑风格设计的,墓道两旁陈列的石虎、石羊、石马和石翁仲,是明代的遗物。

“请大家文明游览,不要损坏文物!”墓地管理人员的声音引起了我的注意。原来是墓阙下有四个铁铸人像,反剪双手,面墓而跪,即陷害岳飞的秦桧、王氏、张俊、万俟呙四人。刚刚是有游客用手击打奸臣跪像,或向跪像吐口水,管理人员尽管在不断地出声制止,但仍然有人在拍打跪像的脑袋,反映出游客鲜明的爱憎。跪像背后墓阙上有楹云:“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1961年岳墓被列为国家级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注,壮怀激烈……”步出岳王庙,耳边回旋着岳飞壮怀激烈的词章《满江红》。这首词自从面世以来,就深受世人喜爱,甚至成为了岳飞的象征,提起岳飞就会想起《满江红》,提起《满江红》就会想到岳飞,就是因为岳飞和这首词太配了,简直就是天衣无缝,相辅相成。
岳飞的精神,和《满江红》的精神,都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抵御外辱的精神图腾,融入到了每一个中国人的血液里。对这个现象,开国领袖毛主席就看得很明白,曾经说:“我听见《风波亭》心里就难受,可是后来我发现,人这一生经多大难,办多大事,英雄一死就出了名,岳飞被杀,就家喻户晓并且流芳千古了。他流了血,这血就渗透到我们民族体内,世世代代传下来。他要是没流血,就不会有这么大的作用。”毛主席晚年时,要做白内障手术,特地提出要一边听《满江红》一边做手术,就是因为太喜欢这首词了。

还有一个毛主席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关怀岳飞后人岳昌烈的故事,同样令人动容。为何一个落魄的岳飞后人会得到毛主席的关注,难道单纯的因为毛主席特别喜欢岳飞吗?其实不是这样的,对于岳昌烈的帮助,完全来自于岳昌烈本人的行为。岳昌烈是岳飞三子岳霖的后代,一个较为苦命的人,遭遇了时代变化的他,完全没有应对时代变化的能力,再加上战争的出现,家族多年来的努力付之一炬,这些是他无法面对的。他能做的,无非是在混乱的年代中保护自己和家人的性命,可即使遭遇这种劫难,他也做到了挺直自己的脊梁,没有做汉奸,无愧于岳飞后人的身份。
在得知岳飞的后人给自己写信求助后,毛主席高度重视,可同时也命令当地对他的行为进行调查,了解他做过的事情,岳昌烈的确是岳飞的直系后人。但这个身份并不能代表他本人的行为,不过在得知岳昌烈多年的经历后,毛主席立刻对这件事做出了回应:“岳飞的后人没有做汉奸,岳家保留了岳飞的爱国民族节气,这很好。”同时表示应当对他“酌情救助”、安排工作。在毛主席看来,虽然岳昌烈没有上阵杀敌,但他拒绝日本人,不惜丢失家产、忍饥挨饿也不当汉奸的行为,完美体现了他高尚的品格和气节。
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一个有英雄却不知敬重爱惜的民族是不可救药的。岳飞精神已经深入民族骨髓之中了,它可以概括为:一个核心,即爱国主义。五个要素,即忠、孝、严、廉、强,依次指尽忠报国志不移、事母至孝善治家、严明军纪爱兵民、廉洁自律终不改、好学深思求自强。岳飞精神的这些内涵,与中华民族的固有品格、当代中国的时代文化需求,注定了一定能实现岳飞精神当代价值的最大化,而实现这一最大化的主要指向与集中体现,便是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023年8月23日。

作者简介:龚飞,男,60后,退休职工,中共党员,四川泸州人,大学本科,笔名公明、于荷。高级政工师、记者。四川省首届“书香之家”入选家庭。中国散文学会和四川省散文学会会员,泸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市散文学会常务理事。江阳区政协文史研究员。泸州市龚氏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泸州本土文苑联谊会秘书长。散文《话说牙齿》《说“春”》荣获中国散文学会举办的全国散文作家论坛征文大赛一、三等奖,散文《我家住在长江边》荣获第十届“相约北京”全国文学艺术大赛一等奖,散文《书为伴》《我的称呼》《做客农家》入选《新诗文选》《四川精短散文选》《盛世长讴》等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