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笔/西部影视城找星(二)
文/刘玉伟
2023年6月16日下午,我们在西部影视城的明城里,就看到并走进拍摄《牧马人》的房间里,那一排简陋而又破旧的房屋,让我想到了电影里的画面。我们还看到在一个小草棚里,在麦草和破席铺成的地铺上,还有一床被捆好的粗布被子。我不由得鼻子一酸,眼泪也掉了下来,我还背起那床破被子拍了一张照片。这让我不仅想起了《牧马人》里的许灵均,也想起了在农场里劳动改造的“右派分子”张贤亮。
1957年张贤亮因发表在《延河》七月号杂志上的长诗《大风歌》,而被错划为“右派分子”,押送农场“劳动改造”,他在农场一待就是22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张贤亮得到平反,他重新拿起笔来,开始文学创作。1979年他的短篇小说《四封信》、《霜重色愈浓》、《吉普赛人》分别在《宁夏文艺》第一、三、五期头条位置发表,引起自治区党委和文联领导的注意。1979年年底,在各级领导的亲自过问下,张贤亮调入宁夏文联任编辑。

张贤亮从南梁农场出来时已过了不惑之年,他身上背着一个铺盖卷,左手提着一个暖水瓶,右手提着一个纸箱子,箱子里装着他心爱的《资本论》,这是他的全部家当,也是他最值钱的东西。因为在22年的劳改生涯中,有几本书一直陪伴在他的身边,支撑着他的精神生活。这就是马克思的《资本论》一、二、三卷和列宁的《哲学笔记》。张贤亮曾经说过:“马克思的文字令我如入仙境,使我手不释卷,不知不觉即将黄昏。”

中国当代作家陈村在评价张贤亮时说:“张先生是中国作家中少有的真土豪。将写作、行商、参政、行乐结合得那么无隙,卖出西北的荒凉,很难得。”他1979年9月平反后,1980年就发表了《邢老汉和狗的故事》、《灵与肉》等短篇小说,1984年发表中篇小说《绿化树》,1985年发表长篇小说《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他1992年下海弃文从商,1993年创办华夏西部影视,并担任华夏西部影视城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建立了镇北堡西部影城。在他的领导下,西部影城风声水起,一年比一年红火,先后有100多部影视剧在这里取景和拍摄。
张贤亮喜爱文学,他14岁就开始文学创作,几十年笔耕不辍。他就是下海经商后,依然坚持写作。1995年3月以后又陆续出版了随笔集、散文集、杂文集、小说集和导游丛书等多部著作,2009年又发表并出版了长篇小说《一亿六》。

张贤亮曾任宁夏回族自治区文联副主席、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宁夏分会主席等职,他还连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第七、第八、第九、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宁夏回族自治区有“特殊贡献的知识分子”称号,银川市“创建优秀旅游城市有突出贡献的个人”,被中国文化部评为“中国文化产业十大杰出人物”之一及获得“希望工程特殊贡献奖”,2008年被评为“中国十大慈善人物”和“中国十大收藏家”、“中国十大才智人物”、“影响宁夏50年人物”,2010年被评为“宁夏慈善大使”。他从2010年年初开始,以个人名义每年捐赠150万——180万元,对宁夏贫困患者实施“救生行动”。
电影《红高粱》也是在西部影视城里取的景,这部由西安电影制片厂出品并拍摄的彩色故事片,1987年上映后也在社会上引起很大的反响。该片改编自莫言的同名小说,由张艺谋执导,著名演员巩俐、姜文和滕汝骏分别在影片中饰演九儿、余占鳌和罗汉。1988年该片荣获第3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成为首部获此奖的亚洲电影。

刘玉伟,2023年8月22日于西安市大明宫铁路小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