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聚感怀
文/图作者:饶晓辉


公元二O一六年十二月一日,这是一个令所有曾在驻厦某部九连服役的官兵,永远铭记的日子。就在这一天,来自北京、山东、河南、上海、安徽、浙江、江苏、福建、江西、广东、湖南等五湖四海的原九连战友兄弟,千里迢迢,带着真情来到第二故乡厦门,参加退役后的首次全国战友联谊会。
是日下午,一百多位战友通过不同的路径,陆续到达此次聚会的厦门东南亚大酒店。尽管他们退役分别少则三十年,有的时间更长,但一见面都还是能彼此认得出来。在酒店一楼签到大厅,这些老战友见面后相拥而泣,互倾离别的衷情。正如杨平司务长所言:虽然大家分开了几十年,容颜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昔日军营里结下的深厚战友情,永远不会改变。
战友战友亲如兄弟。这句话,只有当过兵的人才有最深的体会。这些和平年代的军人,虽然没有经过战争炮与火的洗礼,但“同吃一锅饭,同举那杆旗”的兵营生活,他们把战友之情视为“过命的兄弟”。江西泰和藉战友陈永平,因咽喉病情做了声带切除手术,得知要在厦门举办全国性的连队战友聚会,不顾自己身体条件差,坚持从江西老家前往厦门参会。由于咽喉手术无法发声,他便让家人通知远在上海工作的女儿,到厦门来为他做“代言人”。陈永平的女儿告诉我们,当得知要举办全国战友联谊会时,父亲激动了好几天,考虑到其身体状况,家人劝他不要去。但父亲很生气,他“说”:分别几十年的战友,难得有这么个机会,我一定得去。陈永平,这位入伍八年,三次荣立个人三等功,多次获得师、团“学雷锋标兵”的老兵,用他无声的爱意,诠释了深厚的战友情。还有福建宁化战友黄家林,值九连战友厦门首聚前几天,正碰上老父亲仙逝。十二月三日下午,也就是聚会的最后一天,在刚料理完父亲的后事,他立即驱车数百公里赶到厦门,其目的就是要和这些分别几十年的战友兄弟,那怕只是见一见面,说几句心里话,足矣!这真是:战友如兄弟,天涯非比邻,驼铃声声再话别,战友深情天地鉴。

著名作家王蒙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有战友的地方,风景最美,情谊最真。是啊!一口锅里盛日月,一壶水里饮春秋,日月盛的是山高水深,春秋饮的是天长地久。战友相聚,聚是一团火,散化满天星。古语云:相逢总有千言,离别只需二字。此刻,我纵有千言万语也道不尽战友深情,惟愿亲爱的战友兄弟们余生皆安,岁月无恙。

作者简介:饶晓辉,笔名:筱野,网名:竹林听雨,江西抚州东乡区人。1981年10月至1985年10月在福建厦门某部服役。1982年开始文学写作,先后在《解放军报》、福州军区《前线报》以及厦门、泉州等新闻媒介发表稿件。1992年南下广东汕头,就职于一家工艺进出口公司,任公司中层管理。期间,在《羊城晚报》、《汕头日报》、《特区晚报》等发表各类稿件千余篇,并被南方报业集团《汕头特区晚报》聘为特约记者。都市头条采菊东篱文学社特约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