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烧桥蛋
赵凤均/文
又到一年的七月七,总有那些快乐的往事会浮现在脑海。曾经,每年的七月七,村里的小孩子就像盼望着过年一样,因为在那天可以去烧桥蛋,听老年人说小孩子吃了那天烧的桥蛋可以祛除病痛灾难,所以,每逢七月七日,家里有小孩的都会去给孩子烧桥蛋祈福。在我的记忆里,我每年会跟姐姐们或别的小伙伴们一起我们相约那乡间小桥,这个约定在前好几天达成了,然后急切地盼着七月七这一天的到来,那时的等待,觉得时间好漫长。
七月七在孩子们的日思夜想中终于到来了,因为一般情况下都是下午去烧桥蛋,我们会早早地把当天该完成的家务活给做了,准备好烧桥蛋的柴火,烧桥蛋不能用明火,那样容易把蛋烧破,只能用风车扬过的稻谷的二口壳焐着烧,所以二口壳是必备的,当然会在竹林子里捞一些干竹叶引火,到下午四点过就要隆重准备要烧的蛋了,这个就很有讲究了:要抠七个牛脚坑儿里的泥巴,为谁烧的蛋还得在相应的小孩的头上剪一小撮头发和在抠的泥巴里,把要烧的蛋在小孩的头顶上滚三圈儿,再让小孩对着蛋哈三口气,然后用泥巴把蛋裹好,等到太阳快落坡的时候,一个小孩一吆喝:走啰,烧桥蛋了!其它的小孩立马背着柴火提着鸡蛋就冲出门来了,仿佛大家都在等待这一指令。一路上,伙伴们兴高采烈,大家谈论的可能是去年去烧桥蛋的情景,也可能是从别处听来的有趣的事情,反正一路上笑声满天飞,那种喜悦只属于那时的无忧无虑的时光。
很快,我们就到达了目的地,我们可能扯两三个场合,桥两头和桥中间,桥两头是最佳位置,活动范围更大,也不担心会掉进河里,尽管溪水本身也不深,蹲在桥中间还是多有不便。当我们引燃竹叶再撒上一下二口壳垫上一些底火,这时候就把裹了泥的蛋放在上面,再在上面撒二口壳焐着烧,桥面上两三个小柴火堆冒着青烟在桥面上是那么的庄严!我们有的蹲着、有的直接坐在地上眼巴巴地守着火堆,见哪里的二口壳燃完了及时添上。因为等的时间有点长,我们也会安排一个小孩儿留守添柴,其它的就去河里捉鱼摸螃蟹了,还可以去玩游戏,欢声笑语是留在童年最深的记忆。平日里静静的小溪也因为我们的到来变得热闹起来。
等到放牛的老农牵着牛回家了,我们的桥蛋也差不多烧好了,孩子们收起玩兴,全都回到火堆旁,用一根小棍小心翼翼地刨出烧好的蛋,孩子们都静静地等着这激动人心的时刻,心中默默祈祷自己的千万别破了,性急的小孩当场就把泥巴磕掉剥开蛋壳吃了起来,但我们一般情况下都要拿回家等院里年长的婆婆看了里面的蛋黄形状再吃,据说她们看得见蛋黄面上呈现的一些印迹,根据那些印迹推断吉祥祸福。如今想想,那毫无科学依据。参详完了桥蛋,我们就端个小板凳坐在那里细品慢咽一下午的成果了,那味道真是香啊!
时至今日,都好多年没烧过桥蛋了,记忆中的小桥不知是否健在,童年的那群小伙伴是否安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