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刊头寄语:七 夕 起 源七夕节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宋代。“七夕”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天象、对时间、对数字的崇拜。早在《诗经》时代,人们就对牛郎织女的天象有所认识,在东汉时就出现了人格化的描写:“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七夕节,又称七巧节、七姐节、女儿节、乞巧节、七娘会、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七夕节由星宿崇拜衍化而来,为传统意义上的七姐诞,因拜祭“七姐”活动在七月七晩上举行,故名“七夕”。

【七律.七夕即兴】
张泉河
每逢七夕叹迢遥,
可惜无能渡鹊桥。
织女仙颜无改变,
牛郎年老有三高。
人间天上终相别,
枉在桥边伸颈瞄。
王母当年簮一划,
银河万古泿滔滔。
2023,08,22.
(癸卯年七月初七)

作者简介:

张泉河,网名山寒泉冷,武钢党校退休教师。籍贯湖北赤壁,现居武汉。1974年开始写作现代诗歌,1984年获武汉芳草文学诗歌奖,1985年被吸纳为武汉作协会员。后因工作原因荒芜文学创作多年。退休后的2011年开始学写近体诗词,在网络诗词论坛累计发表诗词1000余首,楹联200余幅,其中多篇被纸质刊物采用或网上获奖。曾任汉网论坛诗词歌赋版首席版主,华夏诗词论坛超级版主兼上海版首席版主,湖北省诗词学会,湖北楹联学会会员。

水调歌头
七夕
文/耿国新(武汉)
银河芳倩影,
绵绵两相依。
天河耀星瑞云,
鹊桥架彩梯。
织云弄巧相蓬,
王母赐予佳日,
别梦总凄凄。
欢夜久分离,
牵牛织女痴。
耕田地,
织衣布,
两相思。
心心相知,
蝶飞共舞鸳鸯栖。

一樽愁酒淒凉,
织锦幽怀寄情,
佳偶话灵犀。
望月觅情迷,
寒冷浣沙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