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生处是我家
作者:周葵
从小,对自己的家乡,很有点“沙文”,我认为我的家乡就是天下第一美的地方。她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唐河逶迤宛转,从村边流过。春风轻悄悄的,镜片般的薄冰,融了;河水清凌凌地,缓缓地流着。河对岸的杨柳芦苇,用翠色的笔尖,为春天描眉画鬓。夏天,望不到边的金黄的麦地,漫溢着芳香。秋天,高粱,谷子,花生,绿豆,红薯,齐刷刷,绿油油,饱绽丰收。冬天下了雪,我爸爸他们那辈儿的,吆喝着,带着狗,到包子上,洼地里撵兔子。过年了,我的家乡还会唱大戏,红红绿绿的人儿,在台上扭来弄去,平添几多热闹。我的家乡,温馨美丽,生活其间,快乐漫溢心田。
上学啦,读书啦,有一天老师领着我们念:“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一首诗,让我放飞想象:窄窄的石经,飘带一般,缠绕山腰;白云生处,一所院落,篱笆墙外,枫叶如染。一位书生,边饮山茶,边欣赏山景,从未见过山的小孩,想象那情那景,真是一个惬意了得!除了小杜的诗,后来看了许多连环画和山水画。陡峭的山峦,缭绕的白云,青松翠柏,农人,樵夫。我甚至固执地认为山里住着神仙!
1968年的5月,应届大学毕业生下乡支农。我们去的地方是宜昌邓村——邓村茶的产地——那里是山区。印象最深的是和同学余宗琪一起去一个山村宣讲毛泽东思想。山坡上,茶树碧绿碧绿的,映山红随意地怒放着。突然,一挂细细的水流,从长满绿草的崖间跌落下来,秀气的水,滴落在路边的白石块上,凿出一个浅浅的小水坑儿。水坑儿上面,映着阳光,幻化出一道弯弯的慑人心魄的迷你彩虹。是仙人遗落的珍宝?还是碧霞仙姝皓腕上的玉镯?赤橙黄绿青蓝紫,发着光,焕着彩,真恨不得掬之在手,藏之在怀。我和余宗琪都痴了,激动得对着细瀑手舞足蹈:“细瀑一挂,彩虹可掬,真是见所未见呀!”“大自然的杰作!美丽堪比颐和园!”就在我们赞叹、流连之际,静静地,山间升起了白色的雾,悄悄地,雾漫上了路,遮掩了山,把我们变成了腾云驾雾的神仙。那晚,我就留宿在山村一位老奶奶家,早晨醒来,一只花猫就踡卧在我枕边被窝里,把我捂得暖和和的。见我醒了,它也醒来,伸个懒腰,跳下了床。茅檐下的水滴,晶莹剔透,四周静悄悄的。奶奶在灶下做苞谷饭。当时我就想,什么时候能有一所像奶奶这样坐落在山里,无忧无虑生活其间的房子,该多好哇!
真没有想到,年过古稀,自己当了奶奶之后,居然达成所愿,真的有了一所属于我自己的,拉开窗帘就能看见云雾升腾房子――我的位于利川苏马荡伊顿庄园的家。
房子不大,使用面积60平左右,两房一厅一厨一卫,正合我愿——人老了,没必要住那么大的房。阳台和主卧西晒,透过客厅,西晒的阳光直达厨房。山外的人,不会选西晒的房;但山里人告诉我,山里的湿气大,西晒的房子不潮,好。阳台朝着大峡谷,视野开阔,光线很好。即便是躺在床上,也可以看山看云看雾看峡谷看天空,在我的眼里,她可不是情人眼里的“西施”,她是真正的美“西施”。我很爱她。
连绵的群山,仿佛一群姑娘小伙手牵着手,从远古舞蹈而来。从谷底到山顶,郁郁葱葱,纯粹一色的树,美丽而又纯朴。站在阳台,既可以“仰观宇宙之大”,亦可“俯察品类之盛”。屋内,无须挂画。鸟鸣蝶舞,云起云飞,晨曦晚霞,俱是难以描摹的图画。绿枝摇曳,那是“山光物态弄春晖”呢;皓月当空,丹桂飘香,那是“云破月花弄来影”呐。此情此景,不觉想起了小时候的画中神仙。
和它结缘于2016年7月。我们结束了华师大中文系63级同学们的神农架聚会。我,丽舟,瑞初三人意犹未尽,不忍分离,就结伴回家。因仰慕苏马荡之名,遂乘皇家一号的售房车,来到了苏马荡。皇家一号的接待是热情的,售楼姑娘也很敬业,她带着我们把皇家一号的各种房型都看了个遍。每到一处,对房屋优点都作了详尽完美地介绍。高有高的好处,低有低的优点。但我不是嫌高处房高风大,就是嫌低处房低视野不开阔。总之,和皇家一号没投上缘。正在踟蹰之际,伊顿庄园售楼部的小伙子小姑娘们来了。一个个像小喜鹊似的,阿姨叔叔地叫着,快手快脚,帮我们把行李搬上车,从皇家一号顺路而下,我们来到了伊顿庄园。
傍晚的伊顿庄园,夕阳衔山,晚霞满天,绿树如海,一片祥和。树海边上,三座灰顶红墙的楼房耸立着,余晖映照楼房尖顶,秀色可餐。我们忍不住想去看房,可姑娘小伙们却说:“叔叔,阿姨,你们今天太累了,要不,明天上午看房如何?”
第二天,2016年7月28日,我们在伊顿庄园看房。
楼房没有竣工,看房须走步道。我们一行六人,兴致勃勃,先从13栋看起,然后是12栋,11栋。上上下下,左看右看,反复比较,我选中了我的房。没有犹豫,丘辟特拉满弓发神箭,直中靶心。果断地交款,抱得美人归。我迫不急待地问什么时候可以入住,开发商向总告诉我们,今年10月底就可以接房。
中华民族的祖宗,真是富有哲学头脑聪明绝顶的祖宗,总结出的格言,足以让后人受用一辈子。“好事多磨”就是其中一句,我做梦都没想到我也被幸福的好事“搓磨”了一回。

话说转眼来到2017年7 月3日,天将热,我和老伴开始谋划到利川苏马荡避暑的事。去年买房的时候向总已经说好,10月底就可以接房。那么,我们今年去,新房就应该新娘一般,在那儿等着我们了。二人盘算着新家的床、衣柜、沙发、茶几如何置办;被褥何时寄去;带什么衣服。正说得热闹,手机“伊顿庄园业主群”有一位叫“飘逸”的群友发了一条信息,说是伊顿庄园有59套房即将被拍卖,拍卖的时间是7月5日,并把恩施州中级人民法院的拍卖公告也发了出来。沿着信息往下看,我的房赫然在列!蓦然,一种被欺骗被侮辱的感觉,涌上心头,我怒不可遏。种种猜测也走马灯似的在脑袋里转了起来。难道当初卖房给我们就已设好了的圈套?难怪他们对我们那么热情,在我们签了购房合同并交了订金后,向总挽留我们,让我们多住一个星期。还让售楼部的小伙子开车带我们去大花谷、十里画廊游玩。原来这热情都只是为了拴牢我们?但时间已不允许我多作猜想,面临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我脑袋急转弯般的思谋着对策。首先联系瑞初,因为她的房子也在被拍卖之列。瑞初的小女儿在《楚天都市报》工作,她立马上网查信息,还真是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原来我们的房子,在2015年就因开发商负债累累而被法院查封了。而且在此之前已经被拍卖过两次,均因是问题房,无人敢买,两次都流拍了。而这些,我们压根儿就不知情。但眼下事出紧急,容不得叹息,容不得抱怨,更容不得拖延。只有抓紧时间,赶往恩施州中级人民法院,阻止拍卖,准备维权是正经。和瑞初很快汇合,瑞初有些悲观,她说我们的房子可能要不回来了。她的小女儿说要想要回房子,就要打官司。丽舟的房子不在被拍卖之列,她说要想要回房子,还要先解冻。事发突然,出乎意料之外,我也懵圈。我想要弄清这些问题,还是要先问问律师,寻到一间律师事务所,律师说我们的房子要想要回来,就要走法律程序,也就是说,要请律师,打官司。我们问59家能不能一起请律师?律师说不行,只能一家一家的请。我问一家请得多少钱?律师说,一家最少也要2万元。听到律师的话,我想,我们还没有和法院的人接触,还不知道法院的态度,还是应该到法院去问问。我从来没进过法院的大门,对到法院打官司,程序生疏,但我仍然信心满满,底气十足。因为我相信政治清明,乾坤朗朗,Xi近ping领导下的中国,只要有理,我们的权益一定会得到保护。
被拍卖房子的59家业主很快就聚集起来,但维权需要智慧,需要懂得法律,尤其需要对国家出台的有关建筑方面的文件理解透彻的人。要么怎么说“高手在民间”呢?59户里,有位原来就在重庆政府部门专门从事城建政策研究的人,他对国家政策门儿清。甚至哪个文件是什么时间发出的,第几条是如何规定的,都能背出来,条条框框都记得清清楚楚。也有在司法部门工作的人,所以我们的维权之路,并没有像想象的那般艰难。记得第一次到恩施州中级人民法院是拜访信访科,信访科找到执行庭张庭长。我们讲明了我们购房的真实情况,张庭长听后,就很明确地告诉我们:“根据你们反映的情况来看,你们是属于善意购买,应该是要受到法律的保护。”听了张庭长的话,我们大家心里有了底。在交谈中,我还听到了过去我从未听说过的“案外执行人”,“案外人执行异议书”,“善意购买”等等词语,活到老,学到老,我把这些词语的意思也都一一弄了个明白。
那段时间,维权成了生活的重心。被拍卖了房子的业主们,五次集体到恩施州中级人民法院,或陈诉实情,或了解案情的进展。为了方便我们,向总也曾派了中巴车送我们去恩施州中级人民法院。车在路上奔驰,窗外绿水青山,山花烂漫,美景就是解忧剂。我们一路说说笑笑,仿佛不是去打官司,而是去胜地旅游一般。花木公司的许老板,开发商用了他的花木,却没有钱结账,而是以房抵债,他愁眉不展,担心房子要不回来。看到我们说笑,他说:“周老师,你去打官司还是去旅游啊?还这么乐呵。”马上有人说:“那你就每天哭,也解决不了问题呀?”我说:“我们是去法院讲道理,相信法院会主持公道,所以要有信心啊。”“第九种人大盖帽,吃了原告吃被告”,许老板说。但整个维权过程,我们一行人让贾平凹的文字噱头,变成了一句瞎话。我们每次走进法院,都是法院的工作人员为我们端茶倒水,他们连我们的一瓶矿泉水也没喝过。我们第一次去递交的《案外人执行异议书》,到隔天再去的时候,都已经一家一户一个档案袋,码放得整整齐齐有条有理了。在回答我们的问题时,恩施州中级人民法院的工作者,都是轻言细语,而且是有问必答,十分礼貌,热情。他们的高素质高效率的工作态度,给了我们信心和力量。第五次从恩施州中级人民法院回来,天热得很,许老板连忙买了两个大西瓜,让大家解暑。他现在也渐渐地有说有笑了。
7月20号,恩施州中级人民法院要开听证会,我被邀作为与会代表。第一次坐在法院的听证会上,我切身感受到司法的威严。我心无旁骛,仔细地听法官条分缕析地问讯剖析断案。来听证会的公司有森海豪庭,品卓公司,逸清远景,伊顿庄园。面对一团乱麻,法官寻径披路,理清了这些公司剪不断理还乱扯来扯去的三角债。明确了三角债的债主和各自应承担的责任之后,法院当庭宣布:“伊顿庄园59家业主的房子是属于善意购买,他们的权益是受法律保护的。”经过半个月的努力,我们维权成功了!虽然法院不能喧哗,但我们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
八月九日上午,法院派法官送来了裁决书。真没想到,我们的维权就这样落下帷幕。在法官送达了裁决书之后,我们立马就进行了网签。后来又去了利川住建局,在那里再登记,我的房子,终于回到我的怀抱了,我像和失散了的亲人久别重逢,紧紧地相互拥抱。“群众利益无小事,为民服务见初心”。恩施州中级人民法院,没有敷衍我们,它让我感到乾坤朗朗,阳光灿烂,幸福满满。
往后的日子,喜气洋洋,到荡上去,看家具,买家具,买家电,搬新房。
住进了新房,成了利川人。有关利川的种种,也渐渐地耳熟能详起来。
首先就是“利川”名称的由来。利川古称“巴子国”,后随着朝代的更替,名称也有更改。直到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改土归流,始并各土司地,置利川县。利川得名众说纷纭,有说利川境内因有“暗利砦”,故名。但利川境内只有“鱼木寨”,并无“暗利砦”,所以此说可以排除。又说因清江自西向东贯穿全境,有利于农耕,故为有利之川。还有一说,是从军事上解说的,因为利川地处楚蜀通衢,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川东倚之为屏障,有利于四川,故名。有民俗专家考证,利川的名称更有可能来源于“利涉大川”,并说此语出自《周易。需》:利为宜,涉为渡,大川为大河。意为虽有险阻,亦可通过。“利涉大川,往有庆也”。综合以上利川得名的缘由,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利川是个好地方,利川,利川,大利之川。山川秀美,物产丰富。利川历史上向皇宫进贡的就有莼菜,还有用清江水灌溉出来的大米,雪白的大米,为利川赢来“贡米之乡”和“银利川”的美称。
利川原住民以土家族苗族为主,也有汉族杂居其间。这里的人民淳朴,善良。也有很多他们独特的民俗风情。仅以男婚女嫁为例,土家族的男孩女孩长到可以婚配的时候,比汉族要开放很多,他们会用自己的办法来选择自己的意中人。比如女孩可以绣好女红,拿到集市上去售卖,男孩相中了女孩,就去买女红。女孩如果中意男孩,这袜垫布鞋或直接赠送,或者只是象征性的收一点点钱。两人对了眼,就找个地方去对歌。如果歌又对得好,那就再找个地方继续聊天,也就是谈情说爱去了。谈得欢洽,用现在的话来说叫三观一致,就会有一桩好姻缘结成。但女孩如果没有看中男孩,男孩来买女红,那一双袜垫就会喊出牛价钱,这就等于告诉男孩:你没戏。也有聪明的男孩,机灵,很会为自己创造机会。比如故意到女孩家门讨茶喝,实际上是“喝茶之意不在茶”。有一首民歌叫《六口茶》,那男孩就是这样唱的:“喝你一口茶,问你一句话,你的那个爹妈哟在家不在家?”女孩的回答也很巧妙:“喝茶就喝茶,哪有那多话?我的那个爹妈哟已经八十八。”一个问“在家不在家”,一个回答“爹妈已经八十八”,真有点答非所问。实际上女孩就是在告诉男孩,我的爹妈年纪大了,年纪大的人,耳聋眼瞎,不管事了。是对歌,也是试探;是试探,也是逐步加深了解。至于那热辣辣的《黄四姐》,多情的货郎就直吐胸臆:“黄四姐!”“你干啥子嘛?”“我要送你一根丝帕子嘛!”“送我丝帕子干啥子嘛?”“戴在妹头上啊,行路又好看哪,坐着有人瞧哇,我的娇娇!”仅送丝帕子还不够,热情的货郎哥还要送丝光袜子,送玉镯子,每次送完了,都要高声唱道:“行路又好看哪,坐着有人瞧哇,我的个娇娇!”这喜花鼓唱得热闹,动听,过耳难忘,直达心扉。歌者热情澎湃,听者如痴如醉。在野三峡旅游时,悦耳的《黄四姐》顺着野三峡的风,随着野三峡的水,在绿水青山间飘荡。我被歌声吸引,忘了下船,害得一船人在旅游点找我,还以为我跌落山峡出了事呢。至今想起,不觉哑然。
利川的最有名的山歌是《龙船调》,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25首优秀民歌之一,它也是利川的名片,为利川赢来赞誉无数。著名歌唱家宋祖英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唱这首歌,更是引起了轰动效应。由《龙船调》引起的旅游热,也带火了整个利川的经济。一到夏天,利川的高速公路上,车水马龙,来来往往俱为游客。我在苏马荡定居之后,也和广大游客一样,在熙熙攘攘的土司城,爬寨墙,看白虎,买土家女儿的女红;到女儿寨看土家儿女的舞蹈,品美味,买土特产;在腾龙洞探洞中洞;在龙船水乡游历悠长幽暗的地下暗河;龙麟宫的灯光美不胜收,让人眼花缭乱;鱼木寨古老的寨门,又让人惊叹连连;徒步恩施大峡谷,累是累点,却爽得不行。盘旋齐岳山,荡舟蒲花暗河,行走栈道,欣赏巴拉胡。每到一处,无论是品美食,还是喝富硒茶,无论是在景点,还是在去景点的途中,都有《龙船调》在耳边飘扬。一声娇滴滴脆生生的:“妹娃要过河,哪个来推我嘛?”大家就会齐声作答:“我就来推你嘛!”要把妹娃推过河,最好的做法就是多多购物。真丝被,富硒茶,杜仲梳子,杜仲筷子,藤茶牙膏,恩施玉露,柏杨豆干、豆油条,还有许许多多的土特产,忍不住,一个劲的买呀买。怎么说呢?山好水好,心情好,东西好呗!在“我就来推你”的“推动”下,昔日的穷乡僻壤突变为美丽山乡。我们小区周边,无论是“冯氏民居”还是“冷水井农家乐”,无论是“佳润超市”还是“环线鱼庄”家家户户,起屋造房,日子越来越红火。炎夏的苏马荡,候鸟成群,舞影婆娑,歌声嘹亮,热闹非凡。

我的家距离十里画廊不远,散步可以走过去。十里画廊有一座将军石,位于都亭山。那将军石的将军,直鼻方腮,剑眉星目。虽是山石,却是惟妙惟肖,宛若真正威武的将军。将军的头顶,刚好生着一兜矮矮的茅草,尤似将军的兜鍪,周围的映山红,枝叶分披,好似将军被风鼓起的斗篷。这位将军就是当年巴国威名赫赫的巴蔓子将军。据传,当年巴国受到了秦国的侵犯,巴国兵力不足以抗敌,巴蔓子将军受国君之托,前往楚国求救。巴蔓子将军到了楚国,恳求楚国出兵救助巴国。可楚国无利不起早,出兵可以,但要先割让几座城池给我,答应了条件才肯出兵。事出无奈,巴蔓子只好答应了楚国的要求。楚国出兵了,秦国退兵了,巴国得救了。可等到楚国派大臣来接受土地城池时,巴国不干了。朝堂之上,气氛凝重。这时巴蔓子端着陶制黑窑碗走上来,他对楚国的大臣说:“对楚国失信的是我个人,不是巴国。是我答应了你们,胜利之后要割让土地城池,这事我们国君并不知情。今天我没有土地城池可以割让给你们,我把一颗脑袋割下来给你们。”说完他喝干自己酒碗里的酒,把碗狠狠地往地上一摔,抽出宝剑,照着脖子用力一抹。霎时间,推金山,倒玉柱,一位堂堂的英雄轰然倒下,割让城池画上了句号。巴国人感念巴蔓子是位救国救民的大英雄,就敛起他的尸身头颅,把他葬在了都亭山。将军英魂不死,就化作了将军石,永远地矗立在都亭山,守卫着这方神圣的山水。他在朝堂之上的摔碗壮举,也延续到后世,现在利川恩施以及四川一带,还有喝摔碗酒的。那醉酒后的喊叫声,那高高扬起的手臂,那慷慨激昂地摔碗,那脸红脖子粗肆无忌惮地大声吆喝,无不张扬饮酒者的豪迈情怀。可有谁知道,那当初的摔碗者的悲情与无奈?在十里画廊,当你移步换景,欣赏将军石时,将军石或如巨蟒,或如巨猿,或如猛虎,观察的地点不同,呈现的物象千差万别的。为什么称为“将军石”,而不是什么别的“石”?说到底是千百年来人们对英雄的崇拜,英雄不死!
巴蔓子是巴国的大将,那巴国的开创者是谁?且用古汉语的判断句来表示:开巴国者,巴务相也,即为廪君。据史书记载,武落钟离山有五姓部落,即巴、晖、樊、相、郑五姓,五姓“未有君长,俱事鬼神”。“昔武落钟离山崩,有石穴,一赤如丹,一黑如漆。有人出于丹穴者,名务相,姓巴;有出于黑穴者,凡四姓。”“五姓出而争焉,于是务相以矛刺穴,能著者为廪君。”“四姓莫著,而务相之剑悬。”“又以土为船,雕画之,而浮于水中,曰:‘若其船浮者为廪君。’务相船独浮,于是,遂称‘廪君’。”何为“廪君”?按《说文》释,“廪”字为“谷所振人也。”据此可以理解为“廪”即谷仓,民以食为天,故“廪君”即能惠民粮食有余的君主。又《广雅。释言》解释;“廪,治也。”即治理民众的君主。此处巴务相所作之廪君,两义或兼而有之。巴务相成为廪君之后,开疆拓土,率领五姓沿夷水(今清江)向西发展,到盐阳,后又向川东扩展,控制了这一地区,发展成为一个廪君时代的巴氏族,亦即土家族。
在向西开疆拓土的过程中,发生了一段盐水女神缠绵巴务相主动追求爱情的故事。在利川的青山绿水间,有很多有关巴务相和盐水女神的传说,在野山峡的一面灰白色的崖壁上,有一个状如蝴蝶的巨大的阴影,导游会绘声绘色地告诉你,那阴影就是盐水女神的化身。盐水女神追求自己心中的英雄而不得,化身为蝶,跌落断崖的见证。在地心谷,也有一灰白色巨石,状如猛虎。导游又会告诉你,这是巴务相的化身。传说巴务相死后,灵魂儿化身白虎,一直游走在这方神圣的土地上。土家族不忘自己的祖先,把白虎作为自己的图腾。土家族的语言中,称老虎为“苏马”,称小水坑为“凼娃”,老虎喝水洗澡的水凼,就叫“苏马凼”,而我们居住的地方就是“苏马荡”。此“荡”即由彼“凼”化身而来。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大潮涌动,过去的小“凼娃”再也容不下利川人的雄心壮志,于是“苏马凼”化身为“苏马荡”。一字之易,气象万千。利川,利川,大利之川,“苏马荡”,风雷激荡,美名远扬。
丽日晴空的早晨,阳光灿烂,雾在树梢缭绕。峡谷像一个快乐的小姑娘,鸟儿鸣,蝉儿唱;晚霞映空,山山岭岭,沟沟壑壑,宛若将进洞房的新娘,披着艳丽的纱巾,羞答答地,涨红了脸。雨天,云遮雾嶂,远望峡谷,一片苍茫,山形顿隐,一苇可航。坐在窗前,看山,看树,看天,顿时觉得世界之大,宇宙广阔。
八一建军节那天,蓝天如洗。阳光明媚。先一天下了点雨,峡谷里,云蒸霞蔚。白云,亮亮的,薄薄的。蓦然,薄云下飘起霏霏银丝,洗浴碧树。夏蝉高声鸣叫,山雀儿唱着歌。此刻,我家楼下,笔架山脚,一条彩虹曼妙地,悄悄地,跨过峡谷,把另一头搭在了远山。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彩桥,凌空飞架。彩虹上面,天幕的颜色渐变渐深,一道霓在云中隐约可见。彩虹下面,苍翠的青山,一片阳光,一片灿烂;云遮雾绕,斑驳陆离。绿树红房,映衬成趣,一对白鹤,舒展双翅,飞过绿树,掠过彩虹。美景震慑心灵,我惊呆了。仿佛自己也羽化为鹤,在天地间飞翔。
我如果真能长出翅膀,我一定要飞遍960万平方公里的角角落落。因为:我爱我的国,我爱我的家!
2023年8月12日修改于苏马荡
【作者简介】
周葵,1943年生于湖北省襄阳市。1963年考入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1968年分配至沉湖8250军垦农场,1970年二次分配到湖北省广水市一中执教至退休。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广水市人大代表,人大常委,湖北省教师代表大会代表。热爱教育工作,喜欢舞文弄墨,所写作品,多次发表在《孝感日报》,《湖北省人大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