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山寺考察
文/曹甲文
8月18日走进立山寺,立山寺地处绥阳县旺草镇溶江村田堡组(果石荘,角半窝)陈家祖业,寺庙毁于解放后四清时期,根据现有残迹有三个闪光点。
立山寺号称千年古寺,其香火不断。历代明医纷纷前来朝圣。根据后朝门石碑风化字样,立山寺千年古寺具有历史意义。
清乾隆以前,立山寺多称历山寺,从历代明医证明,立字被人改成(历)因避讳乾隆“弘历”而更名。据《重庆府志》记载,“历山”二字相传皇帝在附近一带制定历法而得。又,在明代礼部尚书马应祥的提词当中,曾谈及寺内遗留的古碑牌匾,在唐高宗麟德年(664—665年)之轶事,据此可知建寺历史有1400余年。
明初,立山寺没落之后由僧克明插占,募捐重建,招松岩,松隐于乾隆年间。克明,松隐分锡于巴邑华藏寺(旺五甲)今溶江村。松岩经管立山依钵。据传朱元璋叔父朱五六(法号法仁)也曾主持立山寺,并提写有“历山佛场”牌匾。
解放后四清运动,立山寺再度陷入没落轮回之境,庙产被村民瓜分殆尽。至今只余几个石凳石梯,庙基隐若可现。其残像值得细细玩味。
在立山寺保存完好的《地眷碑》是不可多得的证据。注明了立山寺前世今生,碑志内容完整,但因为漫漶没法通读,只能云里雾里。上下千年历史,立山寺从来都不是一脉单传。根据更早知前不是佛门而是道观,立山寺遗迹也就不奇怪了。
又根据立山寺《蒲上堂》东汉时期,四川出现了蒲姓人的身影,《四川通志》关于峨眉山的记载,东汉隐士蒲翁,入山采药,发现鹿迹,寻踪至金竹顶,发现堡光,光环随人动,人影光环中。这是如今记载蒲姓人的史料。
蒲翁又叫蒲公,旺里五甲归属四川重庆府,立山寺《蒲上堂》要比峨眉山早,蒲翁是一个高士,擅长医术,医德高尚,救死扶伤,广行善事,有口皆碑,《四川通志》通志记载的故事叫“蒲翁追鹿”指现在的鹿山村,堡上佛光,是一种吉兆,我想立山寺《蒲上堂》的来历一点都不违个。
立山寺《蒲上堂》药王庙上方,立代明医,名不副实,而非明不副实。成名的方法很多,懂得人情世故,也会较快出名,作为中医追求做一位,“明明白白”的中医。也是立山寺《蒲上堂》的根本宗旨。
药王庙菩萨骑着老虎,双臂伸直平行抓住神龙头尾和与众不同的药王菩萨不同,张显了播州药王菩萨神医大道,体现了什么叫明医,明白患者发病机理,懂得依据舌脉遣方用药,可以相对准确的治疗病患,这就叫明白的中医。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很多人对患者的病因都不十分清楚,开方取药拿钱了事。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巧言令色,能说会道。善于用言辞讨别人喜欢的人,孔子称之为佞。作为医生也不可以专注于搞这些能说会道的事,伪君子所不耻。精准快速治疗是医者追求的目标。
综合上述,土司王朝播州,立山寺《蒲上堂》药王庙,始于何年,绥阳县志无记载,经考察,立山寺五座和尚坟塔,三座坟塔被盗碑文损坏无从考证。两座近期和尚坟塔文字可供参考,地眷碑清楚记载了,立山寺《蒲上堂》药王庙的前世今生。
(原创首发)

【作者简介】网名: 罗珠旺秋。原名:曹甲文。现就职遵义市历史文化研究会办公室主任,遵义历史文化编辑。

【精英金牌主播简介】赵仁娟。爱好朗诵,想用朗诵向您传达世间的所有喜怒哀乐,感谢您支持聆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