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庆吉:左丘明文化研究续篇!
(三十六)
上午参加地理志工作会;
下午联合会友们探陶山。
王庆吉
2000年4月21日,市史志办在湖屯镇召开《肥城地理志》编写现场会。湖屯镇翟书记,史志办主任闫正新老师发了言,市史志办主任刘长水最后讲了话。他说《地理志》很复杂,分自然地理、行政地理、经济地理、人文地理等。人文地理如我市左丘明、范蠡、冉耕、有若、李邦珍、尹庭等,都要记载清楚。如石横镇境内左丘明,其故里、封邑和墓葬地都要记载清楚,其贡献更是重点……。
刘主任讲的非常清楚,明了,介绍了一个多小时。
下午,与会人员回家也行,游览陶山也可。结果有两辆车去陶山旅游。大家首先拜谒范蠡祠,又游览坐西朝东的韦陀殿、古寺晨钟(肥城古八景之一)高台,又看了古幽栖寺遗址,原宽阔的大殿只剩十几根大石柱。湖屯一位同志讲,原殿是高大雄伟的佛殿,是1958年,县里建五里后煤矿时,木材缺乏,拆掉佛殿,用其檩梁建矿。一座一两千年的文化古迹就这样湮没了,岂不惜哉!
我们又拜谒了商圣范蠡墓,也是文革破坏,又新修起来的。
之后,有潮泉石振甫老师,有个张老师,安庄杨老师,陆房王老师,安站闫吉庚老师,自然少不了旅游爬山迷我了。来陶山十余次的我说,我带你们游一般人绝对到不了的景点吧!大家都说好!一般人都游竹林寺,朝阳洞一路。我带大家游对面南峰绝壁岩下,上有一条狭窄小路,往上一望,绝壁千仞,及其凶险,上有群鸟飞叫,山间及其静谧,我们慢慢走了200余米,饱赏了山水奇景。再往前走,蜿蜒曲折离奇,向北拐弯抹角,来到一个大高台,仔细一看,树木丛中,隐隐约约一个大石洞,90年来时并未发现。95年,在湖屯镇史志办主任闫正新,张老师带我游了山前唐仲冕母墓,庄严肃穆,前有石人,石马,华表等一大溜石质动物陪伴。游完,然后游的这里。我们先后爬上石台,向东一望,好大的洞府,叫观音洞,是陶山最大的洞!进去好像几间大厅,洞内外有石刻文字,有佛像,有一小洞弯弯曲曲看不到底。这个洞能容五百人开会,戳戳有余。玩了一阵,我六个就出来向北拐弯,沿着弯曲崎岖不平的小道,向北走了约200米,又一个大石洞,三角形,里边有两间房大小,洞口处有一米多的矮石墙,里面大致平坦。有一块大碑不知何人所立。不用看,十年前,我和韩吉庚老师,还有我的学生鲍丙恩三人看过碑文:知道清末从河北回来一中年妇女,带两个仆女,看到陶山三角洞,万分僻静,洞里平坦能住,洞北二里蜿蜒曲折小道,有竹林寺,竹林寺有口水井,水源充足,又有三四个和尚在寺中住,有邻居,也不孤单寂寞害怕,就在此居住下来,白天有时到张店赶集,买些日用品。她三人生活了二三十年,主人死了,就把主人埋葬山间,而后两仆人不知所云。那次来,竞未看到观音洞。
这时,已有四点多,就打道回府。大家都很开心,见到如此奇景,不虚此行。
我前后来陶山十余次,三次登顶,三次游这南路,其余都是游竹林寺,朝阳洞一路,其中一次是2003年春,卢书记,名镇长调走之后,长了想念,就通知七八个人聚会爬山,聚餐,我记得有丁法宪、翟光胜等,正好孙其振贤弟在湖屯镇政府工作,他的地盘他请客,还一人给了一箱子大甜杏呢。再一次就是2017年春,市诗词学会一二十人,杨衍忠会长、刘桂清女士带领大家游了一次陶山。2010年初春,河南新乡老邻居大企业家韩安乐贤侄,金融家任和爱侄媳,侄女,女婿,二侄五人,也是初春游竹林寺。其他次就不谈了,往事如烟啊。一拉就没完。
康文诗曰:
自古陶山是宝山,七十二洞美名传。
范蠡经商在此隐,带着西施有奇缘。
咱今游览鸱夷岭,交友增谊在当年。
翻开文章看一看,心中高兴阅史篇。
2023.08.12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问题请联系后台删除。

作者简介:王庆吉,肥城市石横镇衡鱼村人,1945年生,曾就读山师大、中国书画大学,泰安作家协会会员,小学高级教师。曾被评为市级模范教师三次,泰安市党史先进工作者两次,省委党史荣誉证书一次。书法多次获全国及省市县奖多次。编著《山水诗韵》《石横镇志》《左丘明文化研究》《史祖故里诗文选》《文化肥城左丘明卷》《肥城王氏族谱》《孙氏族谱》参编《肥城文化通览》《泰安文化通览(肥城卷)》《山东省强镇名村志》,《深圳市南山区志》及山东省地市史志等,退休后任肥城市诗词学会副会长,为肥城市君子诗社终身荣誉社长。

投稿热线:13325115197(微信同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