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光知味
文/刘莹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大概是关于重阳节最著名的一首诗。登高、晒秋、插茱萸、赏菊。人们用朴素的行动来寄托心中的思念之情。“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九月九日,日月共阳。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在战国时已经形成,唐代被定为节日, 2006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沿袭至今。
时光易逝,传统不老。
深秋已至,情意愈发浓郁。重阳寄托的不止是思乡之情,亦是人情关怀之美。有一个饱含尊老、敬老的时间,让我们在现代的繁忙生活中可以品味孝道之美。
今年在铜梁过的重阳节,天气微阴,在长达近一个月的雨天之后,仁慈的洒下些许阳光。以前武汉有登高登塔登黄鹤楼的风俗。而今年我们一家人相约在登巴岳山。午后,在山脚下在我们一个盆景园艺师的园子里赏菊。菊是长寿之花,又被收入“梅兰竹菊”四君子名列之中,被赞美作凌霜不屈的象征,也可寓为甘于简单生活,不慕荣华。只见一朵朵菊花颜色各异,却风彩傲然,其中大朵的黄菊、紫菊、白菊颜色饱满,傲然挺立,笑染风霜。朋友在朋友圈里晒出明月广场的热闹景象,一边还有环卫工人在舟上持竿清漂。和平年代,人们过节的方式多种多样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期望蕴含在人们的一歌一舞之中。
家人看完菊花之后饮青梅酒、垂钓、妈妈走泥路下田去摘包菜,体味那与泥土亲近的快乐。篱笆下的菊淡淡的开着,色不争艳,人淡如菊,在深秋的露水里如一个矜持的女子,不是那么倾国倾城的牡丹,嫣然一笑,也让你心上荡起了深深浅浅的欢喜。“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正印合了人“少无世俗韵,性本爱丘山”的灵气。
养心养神
“春有静风夏有月,秋有秋菊冬有雪,若无烦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每一个不同的时节里,风物气候给它染上了不同的色彩光泽,便使得生活在其中的人们感觉到了不同的四季乐趣。我爱秋天,有的是层林尽染,有的是百舸争流。
民间也认为九月初九是逢凶之日,多灾多难,所以在重阳节人们喜欢佩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半紫菊花黄”, 茱萸为避邪翁。如同艾叶对于端午节的重要性。吴茱萸有浓烈的香气,是入肝经的药。能温暖肝经,散寒助阳。适合佩戴,时常闻嗅,可以防病毒,散风寒。佩带讲究的是:长生久视,长寿养老。喜欢那种香囊,透着深深浅浅的香气。
前人所感受到的春风夏雨秋霜冬雪,前人吃过的园蔬野菜,前人经过的传统习俗佳节,我们都应当知而顺承。而前人与自然天时身心合一的生活方式,也依然渗透在传统的习俗中,福佑我们的生命。近日跟父母交流了一个“正念饮食法”,即仔细的面对每天的饮食,在不同的季节、节气顺应变化,而且要仔细的“闻嗅感嚼”,每口至少要嚼二十下,仔他细细的感受它,我们的身心将与大自然更加的合拍。愿以后的每个日子都平安详和。
愿我们都能顺时生活,得天之助,不负光阴。
第八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征稿
投稿邮箱:
furongguowenhui@163.com
投稿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拒绝一稿多投,所有原创作品都将受到原创保护。
《品诗》公众号:readpoems520
所有的来稿,我们都会认真审阅,入选作品会择优在《品诗》公众号上发表,并有机会入选《芙蓉国文汇》一书。没有选中的稿件,我们也会及时回复,不要气馁,欢迎再次投稿。
征稿要求:
题材和体裁不限,一切以作品说话,发掘新人,鼓励创新。请投稿之前仔细核对错字和标点符号,否则一概不予入选。
投稿格式:
邮件标题:第八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姓名+作品名。邮件内附上作品、姓名、电话、通讯地址、邮箱、100字以内的个人简介。
诗歌5首以内,总行150以内,组诗100行以内(旧体诗词5首以内)。
散文2篇以内
微小说3000字以内
可以任投一种体裁或多种
奖项评定:
小说、散文、诗歌奖分设一、二、三等奖,优秀奖若干名,另设人气奖10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