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安老王的茶道
文/郑骅
老王是我们小区的一名保安,年约50岁,皮肤黝黑,相貌普通,但为人热情。每次进进出出老王都会和我们打招呼,特别是我父母进出的时候,不仅打个招呼,还拉拉家常。有时候,看到父亲推着母亲去散步,早早地就把铁门打开了,父亲有时候也把东西寄放在老王那里,随着年深日久,我们成了无话不说的老友。
在交谈中我们得知,老王是陕西西安人,年轻的时候走南闯北,当过兵,干过厨子,在郑州倒过粮食,在山东开过加工厂,多的时候一个月进账十来万,少的时候几个星期揭不开锅。老王一辈子漂泊江湖,也算是见过世面的。不知道是不是吹牛,现在在我们小区当一个最普通的保安。虽然是保安,但老王知识面渊博,什么中美贸易战、俄乌冲突、疫情防控等国内外重点话题,张口就来,毫无违和感。老王不怎么讲究吃穿,但爱喝茶,爱喝他们老家的咸阳伏茶。老王说生活可以不讲究,但喝茶不能不讲究,我就不爱喝你们广东的茶,要不是铁观音要不是普洱,还是我们老家的咸阳伏茶得劲。不知道是不是老王资历够老,还是打通了物业经理的关节,老王在他的保安亭后面的小房间里支起了一张茶台,这是典型的船木茶台,看得出价值不菲,也有些年头了。
每到老王下班,看到我没事,就招呼我过去喝伏茶,顺便也讲讲他过去的“威水史”,大概无非是当年和谁谁一起创业,当年认识哪个哪个领导,当年有个什么风花雪月的故事等等,虽然有点满嘴跑火车,但依稀能看到当年的风采。随着伏茶的一泡两泡,茶味出来了,感情也到位了,就像喝酒喝到兴头上了,这时的老王收敛起那副玩世不恭的态度,慢慢讲出隐藏在他心底的真实情感。
老王告诉我,他自认为是有才的,但总是时运不济,小时候读书非常好,78年恢复高考也参加了,但政审有点小问题,后来政审问题解决了,高考也黄了。后来托了老家亲戚的关系去河南当兵,表现很好但是就是提不了干,后来退伍回乡待不住,就四处闯荡,北到黑龙江,南到海南,东到青岛,西到新疆阿克苏,大半个中国都跑遍了,钱就像竹篮打水,这边进来那边出,也没有存下多少钱,但无论去哪里,喝伏茶的习惯不会变,喝上伏茶就感觉还在老家。
后来,随着孩子们渐渐大了,要上学,要做生意,老婆身体也不好,花销比较多,当时50出头的老王就来到中山打工,因为没有学历,也没有技能,辗转小榄、古镇的几家工厂,最后在小区当保安。老王说,在工厂打工虽然挣得多一点,但太辛苦,加上年纪慢慢大了,当保安还相对轻松一点。
老王看我们喝茶喝得比较伤感了,马上就打趣道,其实人的一生也就这样,不是我笑笑别人,就是被别人笑笑,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就像这个小区,看着都是高档小区,都是中产阶级,但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有的应酬喝酒到深夜,不到门口就吐得一塌糊涂,直接扇自己耳光;有的开车停在小区路边就一个人在车里哭,还不敢让人知道;有的女人别看她风光体面,但老公经常带些不三不四的人回来,算了,谁的生活不是一地鸡毛呢?
看看我这样也挺好,就像这一口咸阳伏茶,第一泡的时候就像年轻时候,年轻时候朝气勃勃,有清香但还没有完全打开,一切都是未知数,味道还没有出来。第二泡就像中年时期,经过岁月的洗礼和沉淀,经过无数次翻滚和沉浮,生活的味道就像茶的味道一样浓郁而热烈,得到了尽情的释放。到了第三泡的时候,就像到了老年,青春和活力逝去,进取的雄心老去,对生活的看淡反而能品尝出生活本来的原味,不紧不慢,岁月静好,这是茶道也是人道。
听着一名普通保安的茶道,我仿佛听懂了,也好像没有听懂,但理是这个理,个人的理解因为处境和心境的不同是不同的。就像喝茶,在不同环境下和不同心境下,能是一个味吗?不过,再好的茶也要人去品,每个人的人生之路也要自己去走,走过,品过,在最合适的人生阶段干最合适的事情,不要着急,不要越位,一步一步来,你自然会体会到人生的真谛和茶叶的真香。
第八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征稿
投稿邮箱:
furongguowenhui@163.com
投稿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拒绝一稿多投,所有原创作品都将受到原创保护。
《品诗》公众号:readpoems520
所有的来稿,我们都会认真审阅,入选作品会择优在《品诗》公众号上发表,并有机会入选《芙蓉国文汇》一书。没有选中的稿件,我们也会及时回复,不要气馁,欢迎再次投稿。
征稿要求:
题材和体裁不限,一切以作品说话,发掘新人,鼓励创新。请投稿之前仔细核对错字和标点符号,否则一概不予入选。
投稿格式:
邮件标题:第八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姓名+作品名。邮件内附上作品、姓名、电话、通讯地址、邮箱、100字以内的个人简介。
诗歌5首以内,总行150以内,组诗100行以内(旧体诗词5首以内)。
散文2篇以内
微小说3000字以内
可以任投一种体裁或多种
奖项评定:
小说、散文、诗歌奖分设一、二、三等奖,优秀奖若干名,另设人气奖10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