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成果奖”作者的心声:感恩岁月的赠予,感恩陈国胜的大爱,也感恩这些年一直耕写大地、直抒心怀,留下文字的温暖……
陈国胜弟弟陈国勤的致辞
(2023年8月20日上午)
尊敬的桂老师以及各位五月诗社、青年文学会的文朋诗友们,大家好!今天来参加这个会我既沉痛又欣慰。沉痛的是我哥国胜他英年早逝,一辈子勤勤恳恳在工作岗位上操劳,在文学追梦的路上奋斗,还没来得及好好享受一下生活,就走了,走得这么猝不及防,给我们家族带来沉重打击,让我们心痛得无以言表。欣慰的是他用30万遗产为自己未尽的文学之梦留下了希望,并得到桂老师和众多文朋诗友们的认可、追思和怀念。
很感谢桂老师劳心劳力为我哥操持《仰望蔚蓝》一书的快速出版,并将“陈国胜文学奖”举办得这么隆重而富有意义,让我哥“人过留名”。相信我哥在天之灵看到这个盛况,一定会含笑九泉。在此我祝大家以后创作出更多好作品,让我哥的名字随着大家的佳作流传久远。
谢谢诸位!
荣获首届陈国胜文学奖之“突出成果奖”的三本新著:
1,诗集《读哭了自己》(广东旅游出版社出版),作者:邓妙蓉
【颁奖辞】
四十一年前,一台照相机按下快门的声音在她脑海交响,从此打开灵感之门。源于生活的思想之美,不断化作意象之美、境界之美流淌在字里行间,化作《梦中虹》,美丽着《初绽的芳心》,温暖着《爱与生命》。四十年过去,数不尽的坎坷苦楚,道不尽的沧海桑田,但她仍能“读哭了自己”,足以证明一颗诗心依然年轻,足以证明她对诗的选择无怨无悔。
她就是邓妙蓉,五月诗社元老级社员,现任副社长。1983年在《作品》杂志发表处女作,1993年参予创办《粤北青年报》并担任副主编。作品曾获全国首届“屈原杯”优秀奖等多个奖项,并因创作成果显著受到韶关市人民政府的表彰。
我们将再出发
作者:邓妙蓉
今天我领到这个奖,心情是沉重。陈国胜用生命的阳光去照亮我们五月诗友不断追求的文学梦想,是对我们莫大的鞭策和鼓励。同时作为五月诗社一员,为有陈国胜的这样的诗友感到自豪和骄傲,其实陈国胜文学奖是属于陈国胜的。因为他无论是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还是在文学艺术创作上都硕果累累,是我们学习的榜样。陈国胜你在五月诗社不是最富有的一个,仅是特区里的工薪阶层,但是你却受到大家的尊重与爱戴,你是五月蔚蓝的天空。今天,我们仰望天空仰望蔚蓝,感谢你陈国胜,用陈国胜文学奖的形式激励我们五月人在文化自信的路上继续前行。
文学创作过程是孤独的,文学创作的结果是感恩的。一路走来,文朋诗友们的认同、扶持、支持、鼓励、推动使我坚持四十多年文学创作,有你们的同行,在我内心深处多了许多的感恩和敬意,感恩生活感恩读者感恩评委感恩在我文学路上伸出援手给予厚爱的所有人,不是你们,我将一无所有。因此我《读哭了自己》。
感恩与致敬是我写作的原动力,今天,这个奖又给树起了我文学路上的新标杆。
万丈高楼平地起,如今迈步从头越。我们将再出发……
今天我再次读哭了自己,再次感谢五月,感谢五月的兄弟姐妹们,感谢陈国胜文学奖。
再次感谢大家。
(2023年8月20日)
2,散文集《半盏莲韵》(广东旅游出版社出版),作者:唐学连
【颁奖辞】
洞庭湖的莲,根植于大风大浪的底层,并在冷雨热风中成果而甘。一个女孩也在风雨中生成、长大,领悟莲的真谛,领悟自身“此生为莲”,并以《此生为莲》为名,集结诗行展现给世人。人到中年,对生活、对生命有更多的感悟,散文成为她叙事、抒情和记录生命体验的另一种载体。而初衷不改,诗梦难断,莲韵依旧。五岭南来的乡愁、工作生活的酸甜苦辣,在感恩的心海,凝聚为家国情怀,凝聚为清香缕缕的《半盏莲韵》。
她是唐学连,湖南邵阳人,五月诗社的中生代。在海外报刊上发表了大量作品,并多次有作品在省内外获奖。现任广东五月诗社宣教部部长。
追梦之旅永不停步
作者:唐学连
今天获得这个奖,是我这么多年来奖金最高的一个奖项,首先要感谢陈国胜老师的大义,在此我想向他的家属代表鞠躬,请您代我在他的墓前鞠躬表示感谢。我加入五月诗社13个年头了,桂老师一直有教无类地尽心尽力关心教导,以及冯社长、胡校等一大帮老师和诗友们的帮助,才有了今天的我。谢谢你们!这次可能是桂老师和评委们考虑到我这个低收入之人出书的不易,给了我这个奖项,谢谢老师们!
今天,拿着这个沉甸甸的奖杯,我除了隔空对陈国胜老师说声谢谢表达感激之外,我确实很敬佩他将五月诗社当成家的情怀,以及尊师重道的良好品德;敬佩他临终还拿出30万来鼓励和扶持诗友坚持文学信仰,不忘初心不歇追求;敬佩他敢于对世事歪风邪气进行严厉批判的孤勇。记得有人在对我们诗社四十周年出的《特区文学专刊》中的新生代作者的作品进行毫无底线的贬低评论之时,他站出来在群里仗义执言的情景。也记得他驳斥某些“反骨仔”关于“口语诗”的言论,其“不能称他为诗人”的铮铮之声言犹在耳。
陈国胜老师在诗文集《仰望蔚蓝》“后记”中写道:“40年间,多少民间诗歌社团消隐无踪,而五月诗社依然屹立,且越发地根深叶茂,这是中国新诗史上的奇迹。感恩五月,感恩诗歌,感恩每一位诗友的坚守,让我们在人生荒芜的原野种出了绿洲和希望,让我们无论身在何方,都能寻得归途,寻得精神的故乡。”此刻我们都听见他这样深情的呼唤!但愿我和诗友们秉承着陈国胜老师的遗愿,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在文学的追梦之旅上永不停步。谢谢!
(2023年8月20日)
3,诗集《梦留在梦里》(广东旅游出版社出版),作者:余玉英
【颁奖辞】
这是一位五月诗社新生代的诗歌集。作者余玉英,1989年生于广东乐昌的普通农家。无论是在大学校园,还是在偏远乡村的希望小学和城市的知名小学任教,诗歌从未离开她的行囊。第一本诗集《乘月光走来》已经初现新生代星光的璀璨,这一本更见心海的辉彩。她“用折叠的乡愁取暖”,感恩生养的她的乡土;她说“喊山就是在喊自己”,一声声启迪学子也频频唤醒自己的诗歌之梦。她确信“空旷足够信仰生长”,因而“回眸一笑绿了春天”,把游历大好河山的感悟,把亲情、爱情的美好镌刻在心头。而“一粒鸟鸣啄亮晨光”,体现了她成长旅程中对现实的哲思,深沉而富有语言之美。
心中有爱,世界蔚蓝
作者:余玉英
大家好,我是余玉英。
很荣幸作为诗社的新生代,能获得首届“陈国胜文学奖”的“突出成果奖”的殊荣。作为一个俗人,免不了要感谢一番。感谢“陈国胜文学奖”组委会的评委老师们,感谢你们对我作品的看见和认可;感谢各位文朋诗友今天的到来,“众人拾柴火焰高”,文学因你我而精彩;感谢我自己,这些年一直耕写大地、直抒心怀,留下文字的温暖;更要谢谢我们的陈国胜老师,一位心中有大爱,仰望世界蔚蓝的教育者、作家。我今天分享的主题是《心中有爱,世界蔚蓝》。
请问大家今天为什么而来?因为文学、因为五月诗社、因为陈国胜老师的人格魅力。是的,说到底是因为心中对文学的热爱、挚爱和深爱。我和大家一样,热爱又敬畏文学。我相信陈国胜老师也一样,他不仅心中装着文学,装着故土亲人,装着五月诗社,装着在座的每一个你我,还装着国家、社会越来越好的信心。他关注教育,并诚诚恳恳地耕耘了23年的初心,取得的成就让我们瞩目。因为他,教育的天空,一片蔚蓝。他关注文学和五月诗社,坚持创作从不懈怠。并在生命的最后慷慨地捐出30万,只为鼓励支持五月诗友和粤北年轻作者坚持文学信仰。这一善举,让我们仰望。因为他,文学的天空,一片蔚蓝。他关注社会底层、民生实事,在他的笔下,他平视着小人物、真英雄,如你我一样的普通人。他真诚热情,温和悲悯,冷静清醒,给我们留下一笔爱生活、爱美好、爱高尚的精神财富。因为他,世界的天空,一片蔚蓝。他的离去,我们悲痛不已。他的精神,我们传承高举。
此刻,我不禁想起了我们五月诗社的祖师爷——韦伯,我们五月诗社的总顾问——桂汉标老师。他们的精神内核一脉相承,都是大爱无私,心里装着文学、社会众生的人。让我们,在座的每一位都成为如他们一般心中有爱,世界因我们而蔚蓝的人吧!
谢谢大家!谢谢陈老师的家人!
(2023年8月20日)
(图文来源于诗的红三角,责任编辑:桂汉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