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然居读书笔记118
沈 学 印
【0118】金钱(B)
有人说,现在是“向钱看”的时代,是“有钱走遍天下,无钱寸步难行”的社会。
非也,却也是现实。
当今的时代和社会也不是金钱就可万能和“路路通”的,有钱不等于有礼有貌,也不等于有理有据;有钱更不能等于有文化有知识和有真知灼见文韬武略;有钱也不能等于就有了一切;有钱也不一定都那么的心安理得,心神愉悦。
金钱,是买不来生命的。
金钱,是生带不来死带不走的“纸片子”。
在一点上,曾以倡导并践行“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孙中山先生是很有自己金钱观的。
那是民国刚成立后,十分吃紧的财政危机使革命党人遇到无法逾越的困难,无论是部署繁重而艰巨的北伐任务,还是维持百废待兴的南京临时政府的日常工作,都面临着急需经费开支的实际问题,而“虎踞龙盘”的南京城早已是“库藏如洗”。孙中山回国之前,南方革命阵营就传闻他带回了巨额华侨捐款,并指望能充作军饷大干一场,更有许多革命同志与各路将领都把他当作财神爷而伫候于上海码头,远接近迎。但孙中山在走下码头登上岸时,以致在他当选临时大总统的当日,回答有人向他提出的同一问题:带了多少钱?孙中山都是如实回答:“予不名一钱也,所带回者,革命之精神耳!”顿使很多人感到了失望。
孙中山一生与钱财无缘。
毛泽东更是一生衣兜里从没有装过钱,身上没有挎过枪,但其神奇的传说还是让后人始终敬佩与敬仰的。
面对金钱,孔子早年就在他的《论语·里仁》中讲过:“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朱熹也有更明确的注释:“不以其道得之,为不当得之。” 这些天经地义的“论语”都是在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下面这个故事你可能已听说过?
四川才子司马相如,一篇400字的《长门赋》赢得了陈皇后的万两黄金,而司马相如却断言拒收。为了真爱挚情去与卓文君过着宁静而清贫、淡泊而苦寒的生活。
一个人在金钱面前要做到的应该是,心不动,手不伸,眼不迷;拿的起,放的下,稳的住;勤思辨,事警醒,保贞操;重投资,敢开拓,求创新。这才是最最不容易做到的事,但又是必须要去做到的事。
“金钱是能让我们去除了天堂以外的任何地区性方面军的一份护照;同时,它也能向我们提供除了幸福以外的任何东西。”(查尔斯·兰姆)
(2023年8月21日写于“悠然居”书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