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子工程小议(杂文)
文| 毋东汉

男人出门前剃须刮脸,系领带擦皮鞋,女人出门前画眉毛抹口红;店铺开业时的花篮对联,开会前的会场布置;村庄的门楼,单位的牌匾,这都是面子工程。
我年轻时在学校当班主任,批评学生错误过程中有时也骂人。因为咱是共产党员,意识到骂人属作风问题;又因为教的是语文课,须斯文些才相宜,脏话臭词羞于出口。但有时生气于胆,怒火盛,强忍不住,本想骂某无赖后生“不要脸”时,我会委婉地警示对方:“你呀!要注意维护鼻疙瘩两边的尊严!”接受警示者会绯红了脸,有所收敛和悔悟。收敛和悔悟的启动就开启了“面子工程”。略有进步,我就表扬,求得巩固和提高。
面子工程就是一个单位或个人的脸。从个人来说,戴上校徽,表明自己是教师或者学生,提醒自己按教师或学生身份要求自己的言行。戴上红领巾,按少先队员的条件要求自己;戴上团徽,以团员条件要求自己;戴上党徽,意味着接受群众监督,促使自己严于律己,时时事事发挥骨干带头作用。至于,为什么党员没戴党徽、团员没戴团徽、队员没戴领巾,诸如此类现象,大多是忽视了面子工程,或许把自己混同于一般群众,或许为逃避群众监督,或许见一些在组织同志失足,坏了组织名声,自己连累,觉得彼此彼此,一般一般。以为面子工程要不要关系不大。
作为一个单位来说,面子工程表现在牌匾和标语。例如医院,没有勇气自称“人民医院”,更不敢公开标榜“救死扶伤,发扬革命的人道主义。”赤裸裸地指定窗口:挂号,划价,缴费,结算等,形同商场或银行,内外洋溢着污秽、血腥、药味和铜臭。
我以为,单位和个人都要重视面子工程。主观上规范自己言行,客观上接受监督,宣传群众,渲染气氛,并酿成风气。警示性宣传性的标语口号不可缺少,还要旗帜鲜明,不能含糊、晦涩、疲软、怯懦。
说到标语口号,许多过去用过的,现在拾起来看仍有生命力。解放初,人们约定俗成的口号有:“提高女权”“男女平等”“天下农民是一家”。互助合作以后,囗号有“集体思想前程远,个人主义走不通”。再后来,口号有“干群团结”“又红又专”“红透专深”“德才兼备”“为人民服务”等。到了上世纪的六、七十年代,党号召“大办农业”“大办粮食”,我们的口号是“以农为荣”“以农为乐”。后来的口号是“兴无灭资”“斗私批修”“反骄破满”等。我笨想:这许多标语口号中的大多数,既然仍有生命力,何不用来横空悬挂、赫然于墙,作为面子工程呢?
试想,“大办农业,大办粮食”“以农为荣,以农为乐”,过时了吗?现在,正是时候吧?如果连说都没勇气说,难怪田园荒芜?“又红又专”错在哪里?“红透专深”不好吗?为啥不写在清华校园里?难怪毕业留洋,一去不归!研究了高端武器再祖先。都是“只专不红”的结果!面子工程缺失,由表及里变了味儿!在医院里,写上“救死扶伤,发扬革命的人道主义。”让这样的思想深入医生护士及其领导的心;人心都是肉长的,势必发挥警示作用,也未可知。人人这样念叨,提醒自己,还好意思收红包、过度治疗,过度检查吗?在机关单位的标语里,若到处是“为人民服务”的仿毛体标语,大家就会互相监督践行;到处是“向焦裕禄学习”以及“干群团结”等标语,大家学习有榜样,不再向钱看,不想贪,也就不会贪了。对吧?再说“斗私批修”这话,现在,还能用吧?它表明,对私心要狠斗,对修正主义(贪腐为主要特点)要狠批,有错吗?我以为,它比“反腐倡廉”有劲得很多。反腐倡廉,对“官”而言。首先,承认了人家是“官”,不是“服务员”了,反腐是反贪官,希望倡廉,倡导人家官员当“清官”。封建社会的“清官”,能跟共产党人比吗?岂不降低了标准,丢列宁的人!把服务员变成官员,不仅是称呼的变化,而且是质的变化。 面子工程搞好了,接着要在表里如一、言行一致、理论联系实际、名副其实上下功夫。使面子工程绚丽鲜红,实际情况实实在在。这就更好了!如果连面子工程都不达标,何来鼻疙瘩两边的尊严?!
2023-8-20-于樵仙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