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知青岁月
文/郁三阳
我1965年初中毕业,当时可以报考中专技校,但求知的欲望和上大学的梦想促使我上了高中。高中上了一年,就废除了高考制度,随后全国掀起了上山下乡运动,我来到了北郊区小淀公社刘安庄大队插队落户。
下乡第一天,队长让我和另一社员往公路停放的马车里抬西红柿,几趟下来,我的额头沁满汗珠,肩膀也压得生疼。后来肩上的担子一下变轻了,我回头一看,后面的社员把绳子挪到他那边去了。事情虽小,但感受到社员对我们知青的关爱。
我村粮产量低,成了远近闻名的落后村,市里派来了普及大寨县工作队,村里成立了宣传组,我被抽去写版报,办广播,给公社、区里和报社电台投稿,宣传我村学大寨的先进事迹。我的报道采用率总是名列前茅,年终被评为北郊区优秀通讯报道员。
为了活跃社员的文化生活,我组织下乡和回乡知青成立了文艺宣传队。队员们白天下地干活,晚上排练文艺节目,不但经常为本村社员汇报演出,还到邻村和区里献艺。我自编自演的独唱《刘安庄走在社会主义大道上》荣获北郊区农民汇演优秀节目奖。
我在区里汇演的才艺,得到了广泛认可。不久,北郊区抽调各村文艺骨干
成立文艺宣传队,我被荣幸选中。我们用了半个月时间赶排了一台文艺节目,到全区各大队、公社汇报演出,受到农民群众的热烈欢迎。
宣传队演出告一段落,区文化馆又接到参加"天津市首届农民画展”任务,从全区抽调10人,创作一批绘画作品,我又被抽调到文化馆,在曹德兆、张为民老师的指导下,创作了水粉画《育苗》,参加画展。
画展结束后,我参加了北郊区广播站通讯报道员学习班,系统学习新闻写作业务,深入农村进行采访和写作。学习班结束后,我回村边劳动,边排练文艺节目,继续进行新闻写作,不久就调到公社广播站上班,两年后调到区广播站工作,成了一名专业新闻工作者。我和刘万友老师密切合作,北郊区的新闻报道工作年年受到上级表扬。
制作 :许壮楣 张立巍
郁三阳 自幼受先父、津门著名书法家郁美庵先生熏陶,后又虚心向王学仲、宁书纶求教,每日临池不辍,临写名帖名字,形成自己潇洒飘逸的个人书风。先后在北京民族文化宫、王学仲艺术馆举办展览。作品被国家博物馆、钓鱼台国宾馆、吴昌硕艺术馆收藏。本人现为外交部礼宾司特约书画家,多幅作品在国外多家中国大使馆展出和收藏。曾在美国宾州格瑞芙等大学等讲学,传授中国书法。夲人现为中国书法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院特聘书画家兼外联部主任、亚太文化艺术协会副主席、亚太文化艺术协会天津分会主席、天津书法家协会会员、天津作家协会会员、天津《五子天地》文化传媒艺术顾问、天津三源文化艺术院院长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