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淮诗
昨天下午,一场短时间的倾盆大雨,将烈日炎炎,变成阴云密布;又一次快速击退秋老虎的反攻,回到25度左右、人体舒适的气温。据气象台统计,这场雨分布的很不均匀,雨区基本上在清江浦区和淮阴区。清江浦区的降雨量为25.8毫米;淮阴区为24毫米。最大小时降雨量出现在淮阴区的新渡口街道,为77.9毫米。涟水、淮安区、金湖、盱眙只是下了小雨,洪泽竟然只下了毛毛雨。正是:东边日出西边雨,一河之隔两重天。
说起来还真有意思,前几天的立秋节气,我在毗邻的灌南县城与朋友聚会,上午十点半钟,天空雷声炸响,紧接着,飘泼大雨象瀑布似的飞流直下,哗啦啦地下了一个多小时,才歇下来。大街小巷积水过膝,成了一片泽国。这是八、九年来,我所罕见的暴雨,有天漏了的感觉。联想到月初京津冀的暴雨,连着下了一两天,怎能不引发山洪,淹没农田,酿成灾害。
京津冀的水灾是“杜苏芮”台风引发的。说来也奇怪,台风在福建登陆,自南向北移动,淮安位于中间地帶,应该受影响。却仅仅是刮点风,下点雨,意思意思而已。“杜苏芮”一路狂奔,到很少有台风的北方大地,将裹挟的雨水倾倒下来。而按气象定义:每过一百公里,风力要降级差,待到了一万多公里的北方,应该烟消云散才是。可“杜苏芮”不按常规,硬是撑到了不该去的地方。唉!真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飞来之祸。
今夏的淮安,入伏之后,倒是中规中矩地应了气象谚语:早伏和母伏,暑热有限。这不,每当气温达36度左右时,风来了,雨来了,风雨及时把气温降下来了。借用人们常常说的话:谁不说俺家乡好。咱淮安今夏气侯实在是好。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咱淮安是名符其实的宜居城市。
我们自己夸家乡好,是生在这块福地,有自豪感;经营好一亩三分地,有自信心。立足本地,胸怀全国,有高情商。并非是见到了其他地方出现自然灾害,而幸灾乐祸。河北涿州,抗洪救灾,淮安派出了队伍;捐款捐物,淮安人从不落后。淮安天时、地利、人和,我们一定要同心同德,撸起袖子加油干,把开国总理周恩来的家乡建设好。



《淮安发布》 插图
